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源 《政策瞭望》2007,(1):56-56
循吏,旧称奉职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吏。“吏而良,民父母也;不良,则民贼也。父母,吾不能;民贼也,则吾不敢;吾其为民佣乎!”这是清朝循吏石家绍的做官心得。史称石家绍“口呐呐若不得辞”,是个语言迟钝,拙于表达,不太会说话的人。这段心得却讲得精彩独到。王亚南在对中国官僚政治作了一番深入系统研究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士宦的做官发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切实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而领导者要提高素质和能力离不开“四靠”。一靠人格做人。做官先做人。领导者应以优秀人格感染人、激励人、赢得人。领导者如果没有良好人格作基础,工作作风不正、不讲正义、推责揽功、文过饰非,即使职位高、能力强、资历深,也不能让人内心敬佩。领导者要把讲党性与讲人格统一起来,讲人格是讲党性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守信、公道、律己是对领导者人格的基本要求。二靠官德做官。官德乃做官之本。官德核心是“正”。领导者的“正”是指正气、正派,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相似文献   

3.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载 ,西晋开国功臣羊祜在晋文帝、晋武帝时 ,历任相国从事中郎、中军将军、尚书右仆射、车骑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职务 ,执兵之要 ,事兼内外 ,是朝廷重臣 ,经他推荐任职的官员很多。但是 ,任职官员本人都不知道是他所推荐 ,因为他很善于保守这方面的秘密。其原因 ,就是避免那些因其推荐而做官的人登门谢恩。他常说的一句名言是 :“拜爵公朝 ,谢恩私门 ,吾所不取。”历史已经昭示 ,羊祜不但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其高风亮节 ,永垂史册。宋代的潘良贵也极为反对拜官谢私恩的做法。他在当左司的时候 ,一次宰相吕颐…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53-53
昭公后醒【原文】昔宋昭公出亡至乎境,喟然叹日:“呜呼,吾知所以亡失矣。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昔讲之,二年而美闻。宋人迎而复之,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亡,此后醒者也。(群书治要·贾子)【译文】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打破常规,没有按会议材料照本宣科。他说“农工委给我写的讲话材料你们都看了,我再念一遍没有必要。我就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具体意见。”接着,他就从下基层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结合如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具体要求。讲话结束,会场里爆发了热烈的掌声。领导干部要讲“自己的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些年来,一些人一走上领导岗位,马上就显出官的“派头”,讲话稿有秘书代劳,从中央文件到省、市文件照抄照搬,就是几句即席发言,也要念稿子。有人讽刺说:“领导水平的高低,全靠他手下的笔杆子…  相似文献   

6.
<正>“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古往今来,做官与做人向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任何事情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本。从儒家文化一直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到毛泽东指出的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无不在讲做人的重要,而且都把修身做人放在了第一位。身处领导岗位的干部如何立身做人,  相似文献   

7.
做官与做人     
沈醉在记述他接受党和人民改造过程的《我这三十年》一书中,几次提到他的母亲告诫他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按沈醉的话说,解放前,他为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戴笠效劳,做了官,但是失去了人性,做了许多愧对人民的事,回忆起来,痛心疾首;解放后,他接受思想改造,没有做官,但通过改造,他渐渐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他感到聊以自慰。沈醉的这番话很引人深思。一个不做官的人尚且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看来做官的人就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了,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官。为官者如何做人 ?我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8.
清代继昌《徐素斋杂记》中,记述了辽东知府杜石坡的一段话:“我辈做官当常常想到未做官以前与不做官之后,自律自严,办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禄不期薄而自薄。”可见,提倡为“官”者多想一想“未做官以前与不做官以后”,很有意义。 “未做官以前”是平民百姓,清清白白,老老实实;“不做官以后”也是平民百姓,轻轻松松,安度晚年。常想想当官前后,可以免生贪心,保持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但是,今日社会中一些为官者却不能悔悟,以此律己。他们也常常想起当官前后,不过,想到的都是“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一年清县官,十万进…  相似文献   

9.
做官与做人     
沈醉在记述他接受党和人民改造过程的《我这三十年》一书中,几次提到他的母亲告诫他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按沈醉的话说,解放前,他为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戴笠效劳,做了官,但是失去了人性,做了许多愧对人民的事,回忆起来,痛心疾首。解放后,他接受思想改造,没有做官,但通过改造,他渐渐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他感到聊以自慰。沈醉的这番话,很引人深思。一个不做官的人尚且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那么做官的人就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了,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官。为官者如何做人?我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时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讲话越来越难了。讲真话,领导不愿意听;讲假话,群众不高兴;只有讲笑话,大家才开心。愚以为,讲真话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有些人特别是有些上级领导不愿听真话、闻诤言。中国古代有个叫裴矩的人,他在隋朝做官时是一个以阿谀奉承著称的佞臣,但归顺唐朝以后,却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诤臣,深得唐太宗的器重。对裴矩的前谀后诤这一奇怪现象,元朝名相拜统解释得既形象又透彻:“盂圃水圆,盂方水  相似文献   

11.
不 知人们是否注意到,生活中颇有这样一些人,明明看见人家做事欠妥,甚至是错误的,他也总是不声不响地在一旁静观,仿佛对方的所作所为完全与他无关。说这种人是事不关己、少说为佳的好好先生,倒也不尽然,因为他们事后往往会第一个跳将出来,给对方“总结经验教训”,从人家的一开始如何如何,接着又如何如何,最后必然会如何如何,头头是道地给你指出,甚至连一个细节都不会遗漏。所谓“马后炮”,其实正是指的这种人。   自然,我们在法律上还没有给这种“马后炮”们办罪的条文,但如若要讲责任的话,我看除了当事者以外,那些总爱…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们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受到人民的敬重和爱戴。相反,也有少数人做官不做事,做官不做人。他们要权争利不讲职责,求高官厚禄不干工作,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的两位朋友,一位是“耍笔杆子”的,另一位也是“耍笔杆子”的,一位一生只会做事,没做到官。促膝谈心,不免牢骚曰:“吾辈是给做官的抬轿子,吹喇叭……”他等自认为,没有他们做事,做官的便做不下去。这话我信。“红花也要绿叶衬。”然而他们能给别人“抬”得做了官,或“吹”得升了官,而他们自己没有做到官,到老还是一块做事的料!可见做官的和做事的还是隔着“山”。做官的不一定能做事,做事的不一定会做官!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衡量一个组工干部是否合格,首先要看他是否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干部群众看组织部门的形象,也是首先看这一条。”可见,公道正派作为一种政治品格、一种思想作风、一种道德情操、一种人格力量,是党性的重要体现,是衡量组工干部是否具有坚强党性的重要标准。1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从组织工作的实际出发,把“公道正派”的内涵概括为四句话:“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对己清正”,就是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坦荡磊落,作风上清正廉洁,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任何情况下都能抵得住…  相似文献   

15.
偶然之事     
从史学的角度去看,曾国藩肯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而撇开这一点,仅看其做人、做官,他又无疑是个“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16.
人到30岁,就像一道槛。因为孔子早就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虽然我们不是圣人,但30岁的确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一个值得思考的年龄。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立”,是“独立”、“站立”、“成立”的意思。说明一个人到了30岁,就已经找准了位置,站稳了脚跟,并在学业和道德上有所成就。《新华字典》对“立”字则有四种解释:一是“站起来”,二是“做出”或“定出”,三是“存在”或“生存”,四是“立刻”或“立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这“立”字都是一个很不错的词,它既给人一种成熟感和成就感,又…  相似文献   

17.
话说”“不逾矩”刘恩启或许是“耳顺”已过、“古稀”渐近的缘故,老汉我于历览人事沧桑、世象百态之余,对于孔老夫子的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竞如参禅者得顿悟那样,从中悟出些人生道理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相似文献   

18.
何京 《今日海南》2006,(4):36-36
语言表达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讲话能不能吸引听众,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但反映出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工作水平的高低,而且反映出思想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强弱,以及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否深入扎实。那么,一名领导干部怎样才能使自己说的话受到听众的欢迎呢?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想自己的讲话不被听众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必须学会说“新话”、“自己话”、“短话”、“真话”、“心里话”。所谓“新话”,就是主题和观点要新,听后能使人耳目一新。有些领导干部讲话,出口不是空话套话,就是你讲我讲他也讲的“大锅话”。这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19.
由“高处头不晕”看“为官”徐开君有记者问曾经过做泥瓦匠的前联邦德国总理舒尔茨:“总理先生,做国家元首与做泥瓦匠有什么不同?”他回答说:“二者都必须站在高处头不晕”。一句实实在在的话道出了为官的真谛:为官者当廉。勤、刚、正,居高位而头不晕,爱憎分明,一...  相似文献   

20.
“诚于中而形于外”。良好的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反映。胡锦涛同志指出:“衡量一个组工干部是否合格,首先要看他是否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干部群众看组织部门的形象,也是首先看这一条”。这是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