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囊     
《侨园》2016,(5)
正他喝酒成瘾,人称酒囊。有一回醒来看见满天繁星,原来自己竟躺在路旁的乱草窝里,一条大黄狗正在吞噬他吐出的秽物。回到家,老婆居然不在,他晃醒刚满7岁的儿子,儿子说不知道妈妈去哪了。儿子还说,妈妈经常夜里出去,很晚才回来。他躺在床上,眼睛大睁。天快亮了老婆回来了。老婆见他在家很吃惊:你不是说最近不回来吗?他说,是啊,可我不会一直不回家啊。老婆说,我去熟人家打麻将了。他问,哪个熟人家?老婆不告诉  相似文献   

2.
陶然 《瞭望》1996,(Z1)
1995年,是我国农业丰收年。 “笑饮丰年酒一杯”。新年饮酒,本意就是庆贺丰收。然而,这个新年的酒,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北京的各大商场,几乎所有的酒类销售柜台的小姐们,都是一副无精打彩的模样。问之,则曰:“今年的酒类销售任务,我们完不成,春节奖金,没有了。” 最不妙的,是洋酒柜台,几乎所有大商场的信息都表明,这个春节,  相似文献   

3.
4.
女作家与酒     
王旗 《侨园》2013,(3):43
当代女作家中,有不少喜欢饮酒的。女作家戴厚英(已故)平时无喝酒嗜好,但与文人们相聚,虽说不是每饮必醉,但也有醉酒的时候。据她讲,她此生已有五回醉,对酒有了真切的感受。她说:"醉酒,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随着人生的体验不同,境界的内涵也是不同的。有真假醉之分,假醉是身醉心不醉,真醉却是身心俱醉了。又有浅醉和深醉之别,浅醉是在昏沉中活跃着灵魂,深醉昏沉如死人,浅醉知醉,深醉却不知醉,因此浅醉激越而深醉痴狂。"女作家张爱玲很有酒量。一次,60°的白酒她喝了六七两竟没有醉意,她的酒量到底有多大,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不少男士都不是她的对手。她觉得,喝酒以后,感觉要多浪漫有多浪漫,要多沉郁有多沉郁,像回到草原,起起伏伏的心花怒放,想哭就哭,想唱就唱。更深刻的感受是,她认为,喝酒是一种人生经历,它是补充心智、补充生活重要的一课。  相似文献   

5.
这酒……     
“这酒……”去年5月的一天上午,北京军区某团榴炮连上任不久的连长杜化铭训练归来,发现床底下放着一瓶沙城白酒,顿时感到心里不安。他想,以往,战士探家曾出现过“送瓶酒早点走,送条烟加几天”的情况。最近,连里有3名班长要求回家处理个人问题,是不是老毛病又犯啦……?  相似文献   

6.
生活似酒     
《党政论坛》2009,(24):12-13
酒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由酒的形态、品味、实质、定性,可以联想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有人把生活比喻成酒,实在是很形象,也很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7.
鬼酒香槟     
阿俊 《党政论坛》2012,(8):47-47
香槟酒产于法国香槟省,故名香槟。世界上只有产于法国香槟省的带气的葡萄酒才可以称为香槟(champagne)。世界其它地区生产的同类型有汽葡萄酒都不可以称为香槟,而只能称为汽洒。  相似文献   

8.
九月下旬,国务院法制办召集部分省市,在杭州举行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座谈会,为国家制定《行政许可法》做必要的前期准备。现将这次会议的情况综述及部分省市的交流材料刊载如下,供各地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时借鉴。  相似文献   

9.
绍兴是黄酒之乡,在男娶女嫁诸多习俗中,酒是“重头戏”。订婚时男家向女家行送聘和,必须备酒,完婚时女儿的陪嫁之物,更不能没有酒。这陪嫁之酒就称作“女儿酒”。关于女儿酒的习俗,古代文献多有记述。其中晋人科含所著精方草木状》一书中载: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吸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清人梁章短在其《浪迹丛谈》中说:“(绍兴酒)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阁,即以此酒陪嫁。其坛率以彩绩,名日‘花雕”’。这里已经把绍兴女儿酒之习俗说得十分明白。女儿酒一般在女孩…  相似文献   

10.
王昆 《党政论坛》2009,(16):21-21
现代人饭局上“朋友”很多。表面上推杯换盏,推心置腹的没有一个。酒桌上的热闹,好比华尔街股市,是虚假繁荣。酒醒之后,泡沫破裂。鬼才相信“感情铁,喝吐血”、“酒杯一举,以身相许”的屁话。喝酒是中国人特有的告解方式。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己少。今天,酒逢千杯是为了签合同或搞定某人。请喝酒是仪式,喝酒是前戏,预示着某种媾和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徐钧 《瞭望》1985,(21)
内蒙古东胜酒厂年产八百吨鄂尔多斯酒,因为此酒醇厚、浓烈,饮后有回甜、舒适之感,名扬内蒙,畅销区内外。一九六五年曾被评为内蒙西部地区大露白酒第二名,一九七三年十月在河北沙城举行的华北地区酒业协作会议上,人们把它与山西“六曲香”并称为兄弟酒。当地人们把鄂尔多斯酒看成是自己家乡值得夸耀的土特产,用它招待亲朋好友,或作为馈赠佳品。  相似文献   

12.
再饮壮志酒     
芮君 《瞭望》1989,(Z1)
辞旧迎新,老同学三人聚会,小饮饯岁,感慨兴发,谈天说地,虽非字字真言,却也出自肺腑,录以求教于人。 甲:二位今年的年货备得咋样? 乙:怎么说呢?猪肉、牛肉各砍了十斤,买了两只鸡,10来斤鸡蛋,弄了些鱼,搞了一箱啤酒。咱又  相似文献   

13.
诗酒趁年华     
申林 《民主》2014,(7):51-52
<正>醉,是生命最美的境界。花,是世界最美的姿态。把醉与花融合起来形容酒人的状态,还是最近两年的体味和评价。对酒,曾经历了讨厌、敬爱以及亲而远之的阶段。小时厌酒。逢年过节,家里家外,酒宴大剧场不分昼夜隆重登上日子的舞台,猜拳喝媒的四面豫歌比河南梆子更精彩。酒声丰腴,而现实骨感。也曾看到很多呼声震天的"酒"仙,猪八戒吃人参果般呼来将去地豪饮之后,最后回归"泥土加混  相似文献   

14.
李可 《侨园》2013,(4):46-46
<正>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不论是富贵贫贱,亦或是欢喜哀愁,都离不开酒。饮酒与文化,更是纠缠在一起,千百年来水乳交融。中国文人嗜酒的最初记录已无从可考,战国时代,这一现象并不是很明显,虽然当时也有过一些爱酒的侠士,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还算不得是文人。而真正将文化与酒并在一起,大概应从土族的初兴算起,以后,文人和酒就纠缠在了一起,演绎出诸多美酒佳话。东晋陶渊明,当了80多天的县令便辞官归田,过着隐逸诗人的生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来,对“民立、自由、人权”等口号曾有过不少争论。在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的观念中,谁多讲民主、要自由、争人权,那谁就有脱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有追求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嫌疑。的确,最初提出“民主、自由、人权”口号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提出这些口号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小生产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地阻碍了新生资产阶级生气勃勃的发展要求。为了发展商品生产,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拥住了人们的手脚;等级森严的封建世袭制度,严重损害了新生资产阶级要求平等交换商品的权益。于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白由、人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讲,酒风就是作风,考察一个干部,喝一场酒,这个干部怎么样就清清楚楚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7.
长期来,在苏共领导和理论界中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建成和过渡时期的结束,并面临着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这种直接过渡的理论在苏共领导和理论界持续几十年之久.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决议又提出,苏联将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年)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即认为在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8.
释题 前几年,是文化热,什么都要冠之以“文化”的头衔,而且一旦加冕,便身价百倍,再俗的事,也“雅”了起来。酒同文化,渊源有自。司马相如是穿着犊鼻挥卖过酒的;刘伶是光着屁股喝过酒的;李白是喝醉了才大写其诗的;张旭是发着酒疯写字的。“酒文化”自然顺理成章,成了热门话题。 但是,酒与文化不相干处也还多,只是研究酒文化者不去注意罢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有着良好社会秩序的社会。为了建立文明有序的社会,必须综合运用法律、道德、宗教这三种主要手段。他们互相配合和补充,有机地组成为社会规范体系,调整人们各个方面的社会行为,最终实现维护政治稳定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合肥电冰箱总厂近日召开了一次产品配件订货会。三天会期,订货成交额高达百万元,比上届增长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会议费却减少了百分之八十。在「会风」不正的今天,这件事在当地传为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