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澜沧江支流双江河的源头,高高的山峰顶着白白的云层,浩翰的森林中是山坡陡地,635户、3096名拉枯族散居在山坡上。这就是云南省临沧县南美拉枯族乡。拉枯族同胞深居大山之中,信息闭塞,几乎不出山外与外地人接触交流。文化落后,生活和生产还沿袭着刀耕火种,追山打猎的原始传统。居住着简易的掌楼,三五成群,簇拥为寨,住址很不稳定,两三年又向山顶移一截,越住越高,水瘦山寒,过着游居的生活。五月六月吃养子,七八月份啃玉米,十月面临青苗黄,吃上几顿大米饭,寒冬腊月追山打猎换酒喝,年头八节望救济,救济不足就借帐,寅吃卯…  相似文献   

2.
试论正确处理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地区的孟连傣族拉枯族侗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侗族自治县、双江拉枯族拒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及散杂居在其他地区的30多个县内。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有101.4万多人口,是云南52种少数民族(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有25种)人口中,具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彝、白、哈尼、傣、壮五种民族之一;约占全世界傣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亦称对。乘佛教,”下同)的民族。建国初期,西双版纳州有574座佛寺,920名佛爷,555…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西山的彝族同胞,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咪枯骷”祭祀活动。“咪枯骷”是彝语,意为“叫地脉魂”,因为整个活动不准女性参加,今人给它取了个时尚的名称——“男人节”。如今,“咪枯骷”活动保留最完整的地方要数弥渡县石甲彝族村委会的石佛哨村。  相似文献   

4.
进入九十年代,我省同全国一样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在城乡和区域间的流动,其来势之猛、发展之快是人们未预料到的,它对我省社会经济生活的冲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摸清我省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探寻如何正确有序地引导劳动力流动,我们对列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我省玉溪北城(汉族)、澜沧云山(拉枯族)、会泽绿荫塘(汉族)、武定天鹰(族)、大理江西(白族)5个行政村以及所在村随机抽取150户农户进行了细致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一、流动的现状及特…  相似文献   

5.
南垒河象一条见头不见尾的绿绸带把孟连县城背山一分两半,清澈见底的河水象甘露哺润着这方热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块素称“边地绿宝石”的热土地到处都闪烁着“绿宝石”的光芒。荒僻沟壑的山旮旯,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笼的胶林、茶园、蔗林;相间是风格各异的民家住宅。过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拉枯族、侗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同胞,如今不是围座在火塘边吹牛冲嗑子,而是沸沸扬扬地投入到了发展山区民族经济的大潮中。如果说这十多年来孟连山区从物质生活到观念更新等一系列都有变化的话,那么,你可以浓墨重笔的写一写…  相似文献   

6.
在南美工作的教师,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南楞田小学教师把朝兴。1959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18岁就在南美拉枯山寨任教,一晃就是38年。他从窝铺小学到多衣、到南楞田,转来转去总没有离开拉枯山寨的脚迹窝。就连家也安在了拉桔山寨。在教学中他使用拉拍语讲解。使本来就不会讲一句汉语的拉枯学生,容易掌握知识。他每在一个学校都尽心尽力,从教学到绿化校园,都搞得有条有理,学校内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经他培养过的学生,有的已成为拉枯山寨致富的带头人。现在当任教管会主任的李学忠。他虽然是汉族,但在南美任…  相似文献   

7.
孟连傣族拉桔族侃族自治县从1954年6月16日成立至今,已走过40年的历程。经过4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孟连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5年,孟连各族人民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全县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在回顾孟连自治县成立40年的实践中,全县各族人民不会忘记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一、人民政协工作在孟连的形成与发展解放初期,孟连隶属澜沧县,分为南卡、孟连两个区。当时,革命政权刚刚建立,面对着逃窜境外的蒋军残部经常窜扰,…  相似文献   

8.
有位哲人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李振良,这位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1959年7月从云南省玉溪农校毕业的高才生,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到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工作队在这块88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一干就是35个春秋,35年来,李振良坚定人生信念,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开拓进取,踏遍了澜沧的山山水水,在每一片甘蔗地里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为了澜沧的蔗糖事业,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被群众誉为“蔗糖事业的耕耘者。”澜沧拉枯族自治县是一个拥有45万多人口的边疆民族贫困县,怎样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多年来,当地党…  相似文献   

9.
西隆山作证     
1957年,共产党 帮助他们出林定居 上世纪50年代初,者米的苦聪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庭公杜阶段,没有固定的耕地和居住点。解放前长期游耕于中越边境线上的原始深山老林中,靠采集野果、钻木取火、游耕狩猎维持生计,以刻木记事、结绳记事,生产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直到1957年,解放军、民族工作队和当地政府前往深山老林一家一户寻找苦聪人的下落,为他们送去粮食、布匹、油盐及生产生活用品,并动员出林定居。随后又先后两次共同组成苦聪访问团到深山老林寻找苦聪人,帮助他们搬出老林。访问团的工作队员与苦聪人同吃同…  相似文献   

10.
改制出成效益连傣族惯族拉枯族自治县白糖厂是1986年以“拨改贷”形式投资建成的县办城镇中(一)型集体企业。现有在职职工626人,退休人员5人;拥有资产总数6678万元,其中所有者权益3905万元;设置两条制糖生产线,日处理甘蔗2250吨,H产酒精18000公升。企业于1995年进行并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检验,新机制运行平稳,成效突出:──生产发展。以改制前的三年(1992年至1994年)与改制后的三年(1995年至1997年)年均水平相比(下同),甘蔗年均入榨量从173730吨增加到28949吨,净增4529吨,增长26.03%;食糖年均产量…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普洱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被国家民委、财政部确定为“兴边富民补助资金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半年多来,在云南省民委、省财政厅及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帮助下,澜沧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边疆民族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边、山、少、穷”。因“边”,教育基础底盘小,基础薄弱;因“山”,学校布点分散,管理困难;因“少”,民族语言复杂,汉语教学困难;因“穷”,教学设施简陋,教育投入不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难点、重点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近几年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尽管有关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在较低层次上徘徊。孟连是一个以傣族拉枯族侃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自治县,全县有142所小学,其中一师一校54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38%,在小学…  相似文献   

13.
待抚的贫困乡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是中越边境线上一个特困乡。该乡辖4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70个社,3044户,17120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30%。解放前,拉祜族称“苦聪人”,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以采集、狩猎为生。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致使苦聪人濒临灭绝。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苦职人走出深山老林,开始定居定耕,社会形态从原始部落制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仅仅是政治上的翻身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还要靠发展生产力。几十年来,为帮助拉祜族群众发展经济,摆脱…  相似文献   

14.
说起仆拉人及仆拉人的苦辣白酒,许多人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仆拉,也称“仆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仆拉”或“仆族”是民族他称,也是对慕挤、阿普、腊哈、车补4个支系的统称。习惯上,仆拉人的4个支系都称自己为“慕挤”或者“慕挤跋”,  相似文献   

15.
来自省级机关九个单位的43名干部组成的省委驻红河州工作队,从1994年12月30日分别进驻金平县金水河镇、者米拉枯族乡和屏边县的滴水乡、玉屏镇等11个村公所(办事处)开展村建工作。9个月来,省委驻红河州工作队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紧紧依靠村社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遵照中央“五个好”的目标和省委提出的“六项任务”的要求,围绕经济抓村建,抓好村建促发展,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检查验收,省委驻金平、屏边两县工作队所在的11个村公所(办事处)全部达标。在实…  相似文献   

16.
地处赣南山区的江西省于都县,现有台湾省籍同胞98户、560人,其中在农村的89户、523人,是江西省台籍同胞较多的县份。生活在那里的台胞,虽经各级政府及台联多年的扶助,生活水准有所提高,但仍然还有相当部分没有摆脱贫困。近二年来,于都县找准扶贫工作支点,拓宽扶贫工作思路,改变扶贫方式,走开发扶贫之路,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一)该县台湾省籍同胞扶贫工作已进行十多年,然而总有一些台胞的贫困问题解决不了,甚至有些已经脱贫,却又重新“返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于都台办通过对居住该县的台籍同胞全面调…  相似文献   

17.
张立峰 《台声》2007,(7):52-53
2007年4月19日至4月26日.北京市台联邀请“2007年台湾原住民头目参访团”一行22人,赴北京、云南等地交流参访。访问团由“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台湾原住民族头目协会”组团,“交流协会”理事长陈文龙(巴湃.拉拉格狮)先生任团长,“头目协会”理事长林明发先生任副团长,  相似文献   

18.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在内蒙古自治区俗称“三少民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三少民族现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少民族的共同特点是:人数较少。2000年底,全区鄂伦春族人口3800多人,鄂伦春自治旗有2221人;鄂温克族人口26001人,鄂温克族自治旗有9647人;达斡尔族人口73818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28900人。三个民族人口在全国56个民族中实为少数中的少数。三少民族历史上都居住在深山老林,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原…  相似文献   

19.
鲁矾村68户腊米人(哈尼族支系)住瓦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世代居住在李仙江畔,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加禾乡鲁矾村的哈尼族群众,解放前用岩洞、窝棚挡风避雨,过的是刀耕火种,饿了摘野果充肌,渴了捧把管水喝的悲惨生活。当地民谣中唱道:有柴无米肌肠咕,衣裳单薄风更寒。屋漏又是连夜雨,于天更怕火烧房。自从五星红旗插到了李仙江畔,鲁矾村的哈尼群众生活也随之改观。他们住上了土言墙木叉柱茅草房。但是,由于山高智深,交通闭塞,经济不发展,尽管这里的哈尼汉子个个长得象大青树般结实粗壮,有打豹子老虎般的胆识,仍然没有摆脱肌…  相似文献   

20.
关于“赔命价”“赔血价”问题的法律思考和立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藏区部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复杂的演进和积淀而形成的一定的观念,与约定俗成的社会生活行为规范渗透结合而成的习惯法,是青海藏区部落的一个重要的法律渊源。在藏族习惯法中“赔命价”、“赔血价”就是解放前藏区统治者头人、(千百户、王公)活佛、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