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咏菲 《群众》2020,(3):54-56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是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关于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部署中重点强调的三件事之一,这项工作关系苏北农民生活质量,关系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大局。自2018年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后,在省、市、县各级共同努力下,“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成为各地的生动实践。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10万户苏北农房改善年度任务全面完成,2020年还要完成苏北1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为苏北农民送上一份“幸福套餐”。把好“时间窗口”:画出苏北农房改善“施工图”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居住质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眼下,在业界,建设小康住宅已成热门话题,在秉承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的建筑准则,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发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出新的前提下,归纳形成了小康住宅的若干具体标准。但小康住宅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在实践中,绝非死套标准照搬条文所能轻易奏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住宅经历了从无到有阶段向从有到好阶段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居住品质的提升。相应地,住宅建设观念必须做深层次的及时更新,充分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m2,到1998年已达到9.3m2。进入21世纪,在实现每户有一套房的小康目标之后,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12m2,户均建筑面积达80m2。城镇住宅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住宅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住宅建设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做好新时期住宅的设计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追求舒适、健康、美观的居住要求。现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许多城市都建设了形式多样的生活居住区,而这些居住区是由…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中国人的住宅什么样?中国住宅建设在21世纪初叶能否实现“质”的转变,跟上和接近国际住宅建设的步伐?“九五”重点科技项目“国家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对此做出了生动的诠释。它构建了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也为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拉开了序幕。不久前,记者对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叶如棠先生做了一次专访。记者:“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经过5年的建设,一批示范小区相继在当地崭露头角,传为美谈,如广东番禺丽江花园被誉为“丽江版本”,重庆龙湖花园被称之为“龙湖效应”,等等。作为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5.
东方亮 《群众》2013,(12):19-19
为人民而改革,是改革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保障从低水平到建立制度框架再到全覆盖。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黄建华 《公民导刊》2010,(10):28-30
重庆"两翼"是指渝东北、渝东南的1 7个区县,该地区作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集聚了重庆80%的贫困人口和50%以上的农村人口,有农户300多万户,总人口1 230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及重庆平均水平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郑新立 《小康》2007,(1):64-65
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决的一年。西部全面农村小康实现程度首次出现正值根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提出的农村全面小康18项评价指标的监测结果,从各地区情况看,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东、中  相似文献   

8.
穆希 《创造》2015,(8):28-29
<正>五年内消灭250万户整体眭危房,把农村民房建成群众的"保命房""安居房"。乡村美、农民富,让农村贫困地区群众拥有好的环境、住上好的房子、过上好的日子,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在2020年实现小康,就必须解决好农民的居住问题,让广大农村群众拥有一个安全、美丽的家园。"把农村民房建成群众的"保命房"——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的话音犹在耳,总书记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不适应现代居住要求的住宅空间进行再创造,以达到居住方便、舒适、和谐及安全、耐久,是当前建筑师的重要社会责任。一、住宅改造的对象70年代前后,我国城市住宅建设依据当时的社会条件、家庭、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等,主要以解决“住”为目的,从现代居住要求以及小康型住宅标准来衡量,这些住宅存在许多不足,不符合居寝分离、餐居分离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8)
<正>按照省委开展"大走访"活动的工作要求,徐州市委在全市开展了"百家机关联百镇、千名干部进千村、万名党员入万户"集中走访帮扶活动。补短板帮民富,加快建成全面小康是这次活动的重要主题。最近一段时期,我带着这一沉甸甸的课题,多次来到丰县顺河镇开展走访帮扶活动。补齐小康短板,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建成全面小康,难点在贫困片区,重点是低收入人口。我走访的丰县湖西片区是全省六个扶贫片区之一,涉及顺河等6个乡镇,总人口约46.2万人,"十三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促进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提出如下意一、指导思想 (一)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改善居住区环境和住房的居住功能,合理安排住房空间,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国的住宅建设蓬勃发展,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改善居住水平,提高住宅质量,住宅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创优质住宅工程,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为用户着想,合理、周密地规划、设计   黎苑新村位于淮北市相山路和人民路交叉路口东北角,一期工程占地 200亩, 1997年 6月开工以来,到 1999年底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小区规划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招标,规划新颖,设计独特,完全以人为中心,建筑造型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四坡屋面,独特壮观。小区中心…  相似文献   

13.
住房制度改革推行以来 ,濮阳市住宅建设迅猛发展 ,市城区住宅建筑总面积由 1988年的 14 4万平方米增至19 99年的 54 3万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由 1988年的 5.73平方米增至 1999年的 10 .88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较全国平均水平 ( 9.6平方米 )高出 1.2 8平方米 ,居民居住水平于 1998年提前两年进入小康。在住宅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 ,我们狠抓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大力开展住宅小区创优达标活动 ,使全市省级以上优秀住宅小区数量占全市住宅小区总数的 75.8% ,占全省达标小区总数的 61.8% ,全面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 ,提高了居民居住质量。一、深化房…  相似文献   

14.
提起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城乡面貌的变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人士几乎都认为,变化最大、建设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我们的住宅建设。住房消费是人们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加快住房改革,大力发展居民住宅建设,是实现小康目标、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需要。那么,为千百万国人瞩目的房地产及住宅建筑业现状如何?发展前景怎样?怎样使商品房更快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房地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相关部门,与大家共同探讨住宅消费的话题。房改道路坎坷不平我国房改开始时间具体年限说法不一,有说198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国家目前把住宅建设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环节。住宅建设能否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住宅能否真正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因此,如何启动住宅消费市场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住宅购买主体“断层”,市场  相似文献   

16.
乔贵平  吕建明 《前沿》2004,3(5):87-90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最关键、最艰巨的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相似文献   

17.
张军 《今日浙江》2012,(10):10-14
从2007年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到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我们走过了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5年。2011年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6.6%,比2006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张辉 《小康》2005,(3):49-50
中国曾经有句特色口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宅作为一种社会财富的形态,通过对它的占有、分配及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联日前发布《2012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下简称报告)。2012年度全国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为68.4%,比上年度提高5.3个百分点,残疾人小康进程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自2007年以来,中国残联连续6年对全国残疾人状况进行跟踪监测。2012年度监测工作涉及全国734个县(市、区)的1468个小区,有效监测样本数为39825  相似文献   

20.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而实现文化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投入逐渐加大,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忽视农民文化权益,农村文化呈现边缘化趋势、农村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有效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消费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文化娱乐选择,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提高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水平,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