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心指数是反映宏观经济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先行指标。在分析信心与GDP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004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消费者、企业家、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和同期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VECM),向量自回归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三类信心指标对GDP指数的反应与预测能力,比较分析信心指数的先导作用,提出增强市场群体信心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信心归来     
我国出台4万亿元救市计划,打响了信心狙击战,体现了中央保增长、促民生,战胜危机的信心与决心,给世界带来了信心,迅速改变了人们比较低迷的心理预期,在历经波动后,信心归来了  相似文献   

3.
目前应重点解决好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农村经济等问题,重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我国顺利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表现在哪些方面?应该进一步采取哪些具体对策呢?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几乎可以归结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问题,人们对“治理”、“整顿”有没有信心,对深化改革有没有信心,对现代化建设有没有信心,对社会主义、对人民共和国有没有信心,实质上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没有信心的问题。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党内确实存在腐败现象。近年来党内腐败现象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党内同志,党外群众,社会有识之士的严重不安: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怎么能够容忍这种腐败现象在党内存在、蔓延?怎么到现在还下不了“动真格”  相似文献   

5.
牛年远去,虎年走来,一元复始,岁月峥嵘。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一个词高频率地在中国出现,这就是"信心"。如今,当我们跨越虎年门坎,回望过去的一年之际,梳理曾经的点滴之时,我们蓦然发现,信心已经被验证,信心已经被镌刻,信心已经被放大,"中国信心"已经成为特殊的名词,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凝聚成为一种力量,固化为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9,(3):26-26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信心:“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吲家发展的信心。”8个“信心”,清晰地将“中国信心”传递给世界,全面透彻地诠释了实现“中国信心”的有效保障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的主题。在西方世界因金融危机谈危色变、风声鹤唳之际,温总理的"信心之旅"震动了整个西方;在西方人对美国资本主义模式丧失信心、又不知所向的时候,温总理满满的信心使他成为整个达沃斯最耀眼的"明星"。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不无嫉妒地问:中国的信心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回答“应当怎样应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危机”时说:“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经济学家、企业家的信心尤为重要,人民的信心尤为重要,国家领导人的信心尤为重要0这个时候,信心比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一些。”  相似文献   

9.
刘亚琼 《两岸关系》2013,(12):64-65
今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有充分信心继续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充分信心克服各种闲难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有充分信心同台湾同胞携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准确把握公众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对于研判社会心态并进行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2月6日至11日对全国1074名受访者的疫情风险认知和经济信心状况开展网上调查,研究发现:这期间公众对感染可能性和疫情严重性的评分已进入下降过程,而防控效能感在提升;公众知觉到的疫情严重性对短期经济信心有负面影响,但并未影响其长期经济信心,而疫情防控效能感对短期经济信心和长期经济信心均有促进作用;此外,疫情风险认知还受到疫情信息来源渠道、受访者学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第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总理在谈到美国金融危机时曾说。为此,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等进行了题为危机悬疑调查:中国人信心有几何?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需求支配动机,并影响人的行为。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领导者越来越多地把物质利益原则引入管理,重视部属各种显性的物质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和支持。但是,物质需求并不是人的全部需求,在适当满足部属的物质需求之后,还需要重视他们对单位和领导者在信心、尊重、沟通上的非物质需求,以便更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工作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单位和部门建设的快速发展。信心需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宁可损失金钱,也不能让员工丧失信心。”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基础,是凝聚力的核心内容。部属的信心需求有三种:一是对领导者的信心。俗话说得好,“不怕群众意见大,就怕领导形象差”。在一个单位或部门,领  相似文献   

13.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2,(9):4-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一些领域出现积极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增强信心,各级领导要有信心,广大企业要有信心,整个社会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14.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对中国的企业发展有信心,因而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有信心。信心来自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自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出台的正确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公众信心的稳定状况与共同体的秩序特点密切相关,共同体秩序由政府制定法、社会约定法、道德与传统习俗等要素复合而成。规则、社会网络结构和传统习俗文化这三个核心要素在一个共同体公众信心的形成与消解中相互支撑、相互塑造。公众信心的消解是加速度的,重塑则是缓慢的,需要从个人、社会和政府三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浏览器     
《乡音》2011,(3)
抑制房价的信心从哪里来?《钱江晚报》:抑制房价的信心不能建立在房产商的道德基础之上,而应该来自于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和对症下药的调控手段。如果土地的供应不能敞开,信心难以建立;如  相似文献   

17.
杨祥义 《世纪行》2009,(2):28-29
2009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当前,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面前,坚定发展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信心激发潜能,信心凝聚智慧,信心倍增力量。信心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辉煌历史的精神支柱和重要保证。我们务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履职,主动奉献,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香港信心向好的三个标志 在香港整个过渡期,英国人手中始终握着一张“信心”牌挑战信心、指责中方这样做影响港人信心,那样做会影响港人信心。中国恢复先例主权是不可逆转的。进入97年后,香港市民对香港前途有没有信心?事实是雄辩的。信心标志之一:资金流向香港。香港早在70年代末;一些外商,主要是英资财团的大亨们开始视“97”为政治风险,他们重新部署财团发展策略,实行分散投资,以避97风险。他们出手一些在香港的物业,套现资金转到海外投资,到80年代末基本完成“香港与海外各占一半”的企业发展策略。但部分资金调离香港是将…  相似文献   

19.
黄伟勋 《当代广西》2005,(23):31-31
时至深秋,走在防城港市的街头巷尾,你时刻都能感受到:防城港市人民正以百倍的信心,努力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双过千”目标,加快发展,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实现“双过千”,有百倍信心更有发展优势“双过千”目标提出后,防城港市各界在倍感振奋之余,对实现“双过千”充满百倍的信心。确实,实现“双过千”,防城港市信心来源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防城港市是我  相似文献   

20.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09,(9):4-4
在危机面前,谁能顶得过去,谁就能赢得更大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对企业负责人说,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让企业有信心,企业也要让员工有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