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一失信被执行人有期徒刑四年,罚金十万元。对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被执行人,浙江省三级法院严格依法从严惩处,充分运用刑罚手段惩治和预防拒执犯罪。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量的民事、经济案件判决“执行难”,不仅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直接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这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工作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被执行人无视法津的尊严,有执行能力而无故拒不执行。《刑法》第15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执法执行职务的,或者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一规定为人民法院保证判决、裁定的执行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但在实践中,以沈阳市为例,去年两级法院审结后未能执行的案件有1737件,而以拒执罪迫究拒不执行的当事人刑事责任的仅有1件。人们对“以暴力、威胁方法”是否为拒不执行判决罪(以下简称拒执罪)成立的条件存在分歧,影响了法律的运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拒执罪成立的条件进行研究探讨。笔者认为,“以暴力、威胁方法”不是拒执罪成立  相似文献   

3.
据<北京法制报>报道,在一起民事案件中,法院判决一王姓男子赔偿某饭店汽车维修费1089元.然而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王先生却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该饭店只好再次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被执行人王某却躲藏外地以种种借口拒不执行.  相似文献   

4.
据《北京法制报》报道,在一起民事案件中,法院判决一王姓男子赔偿某饭店汽车修理费1089元,然而在法律文书发生效力后,王先生未能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该饭店只好再次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被执行人王某却躲藏外地以种种借口拒不执行。这又是一起“执行难”的案子,看来事情陷入了  相似文献   

5.
政法大观     
"不孝子"被判刑6个月 重庆市荣昌县居民黄开贵老两口因年老体弱生活困难,4个儿子却不尽赡养义务。2002年6月,黄开贵将4个儿子告到法院。当年8月,法院判决4个儿子每人每月支付父母30元赡养费。然而,判决生效后的一年多,被告之一黄忠德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今年6月,黄开贵老人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每次执行黄忠德都说"没钱",可执行法官经调查发现黄忠德在信用社的存款达2万元。当即,法院对黄忠德实施司法拘留,可黄忠德仍拒绝支付赡养费。后经法院建议,当地警方和检察机关依法介入,黄忠德被依法提起公诉。10月13日,法院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依法判处黄忠德有期徒刑6个月。  相似文献   

6.
于童 《法庭内外》2021,(3):38-39
更换电话、更换住址,“玩失踪”的被执行人常叫执行法官和申请执行人苦不堪言;有偿债能力但仍和法院捉迷藏的被执行人,更是没将法律和诚信当回事。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执行局王金鑫团队面对“玩失踪”的被执行人,成功将案款执行到位。购房赖账违约后拒交违约金张某与鞠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法院经审理判决鞠某须向张支付违约金20万元。  相似文献   

7.
谈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构成及处理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执行难问题严重地困扰着法院,被执行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为了逃避履行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有的暴力抗法,有的隐匿财产,有的长期躲藏,有的托关系找庇护拒不履行判决、裁定,使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实现。刑法虽然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作出了规定,但对于什么样的行为、多大程度上的不执行才构成犯罪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追究这类犯罪在程序上如何操作缺乏统一的规定,因而抗拒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虽多,受到刑事处罚的却很少,有些人的行为虽已构成了犯罪,也往往受不到应有…  相似文献   

8.
来 信包工头李某欠我 1 9万元水泥款 ,一直未支付。后我诉至法院 ,经法院审理 ,判决李某归还我全部水泥款 ,限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付清。判决生效后我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法院接到申请后 ,发现李某的确没什么可供执行财产 ,就裁定中止执行。后来经我了解 ,李某承包的县城建局宿舍的工程款 1 0 6万元 ,其中1 8万元还未向李某支付。请问 :我能否申请法院直接到县城建局强制执行李某的这一到期债权 ?读者 刘某复 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3 0 0条明确规定 :“被执行人不能清偿的债务 ,但对…  相似文献   

9.
<正> 一、关于“拒罪”的成立我国刑法第15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或者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就明文规定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下称“拒罪”)。  相似文献   

10.
执行法官是法院从业人员之一,他们并不如审判法官那样为人们所熟悉,与审判法官不同的是,执行法官需要直面法院的判决,直面被执行人,维护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也正因为如此,被执行人通常将执行法官视作“洪水猛兽”,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甚至采用暴力手段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可想而知,执行法官的工作犹如行走在钢丝上,时刻都有危险。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8,(5):59-60
我的亲戚李某去年初造成王某身体受伤,被法院判决支付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5万余元。判决后,李某认为王某有意夸大病情,不赔偿王某。王某后来申请法院执行。李某自已经营商铺,收入不错,但是,其经营收入并未存进银行账户,所以法院一直没有能够执行。期间,法院曾经对李某执行司法拘留15天。最近,李某听法院的人说,如果他再不执行,法院就要判他犯有拒不执行判决罪。  相似文献   

12.
金琳 《中国检察官》2013,(12):19-22
本文案例启示: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不因达成执行和解而中断;如果被执行人的作为能够避免判决、裁定的不履行,则应认定被执行人的不作为与不履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的时间不受执行程序开始的限制;第三人介入时,应分析此介入因素的性质判断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13.
冤案复审:留了一个“尾巴”1990年6月8日,对时任政协山西省委政法办公室主任、农工民主党山西省直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第二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的张军来说,是个灰色的日子。那一天,几个穿着警服的人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张军,你被捕了。”“你们是哪儿的?”张军问。“昔阳县公安局的。”“我犯什么罪?”“你犯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截止今日,没有哪个法院对我刑事、民事、行政判决,哪儿来的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就那500亩地。”“你们搞错了,我是代理律师,我的代理意见正确了采纳,不正确了拉倒。拒不执行的…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家租用钓鱼台国宾馆房屋的单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法官持相关证件、协助履行通知和公函前去强制执行,遭钓鱼台国宾馆传达室工作人员阻拦,拒放法官入内执行公务并拒绝转交法律文书。法院以拒不协助执行为由,对钓鱼’台国宾馆处以10万元罚款。(7月19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5.
被告宗乙将原告宗甲建筑用钢模板、竹架板等建筑物资拉回家中使用,宗甲追要无果,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宗乙返还财物。法院审理后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后5日内返还原告建筑物资。判决生效后,宗乙积极主动履行义务,但宗甲为使宗乙多承担逾期返还的租赁费和因租赁场地存放建筑物资的管理费用,拒不接受宗乙的履行义务。经村委会调解无效,宗乙又到公证处申请提存,因提存费用过高未果。为避免扩大损失,宗乙到法院申请立案强制执行。  该案是一起执行程序中的被执行人在履行法定义务不能时,主动申请法院立案执行的特殊案例,涉及到如何认识债…  相似文献   

16.
来 信我朋友谢某为债务纠纷案中的债务人,经法院调解,调解书已送达双方当事人。现履行期限已过,谢某未主动履行给付义务,法院在执行过程中,谢某态度恶劣,百般阻挠执行,现法院已对谢某司法拘留15日。请问: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吗?读者 邝某复  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答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刑法第313条规定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相似文献   

17.
浅议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认定及审理杨旭久,于春良近年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法院的执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根据我国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  相似文献   

18.
许雪峰 《人民司法》2023,(1):75-78+85
“有能力执行”是认定行为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前提条件。司法实践中,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义务而隐匿行踪、下落不明,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此类案件数量庞大,且大多无法查明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是造成“执行难”更为突出的原因之一。本文结合社会危害性理论、犯罪客体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公法理论,对被执行人隐匿行踪逃避执行行为入罪的相关法理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明确被执行人住址、行踪等基本信息报告义务,规定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而隐匿行踪情节严重的构成拒执罪,明确公安机关协助执行调查义务,强化公、检、法机关办理拒执罪案件的监督制约等方面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的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罪,在具体执行中,存在许多问题.因为有关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很不具体,而实践中以各种方式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情况又很复杂,并且日益严重,因此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讨论.本刊1990年第10期发表了王卫同志的《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及其审理程序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情况屡有发生,已成为执法活动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有的行为人气焰十分嚣张,谩骂、殴打、甚至非法扣押法院执行人员,更多的则是采取拖、躲、隐匿财产等非暴力方式拒不执行已生效的判决、裁定,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严肃性,侵犯了相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只有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才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罪的构成要件、审理程序等,争议颇大。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实际上真正以暴力方法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是采取非暴力(或近似暴力)的方式。如果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势必使一些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使法院“执行难”问题更加严重。在此,我们发表王卫同志的探讨文章,供广大读者参考,并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