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来原于对科学家所特有的行动规范的提炼和整理。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K.Merton)就曾经指出,所谓科学精神或科学的精神气质,是以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里的怀疑主义等体制性命令为核心组成的一整套支配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它既构成为科学区别于其它社会建制的本质特征,也构成其赖以形成的规范基础。当然,在科学社会学“默顿传统”中经由实证性社会学研究所得出的关于科学精神的界定与阐释,还仅仅只是一种狭义的科学建制内的说明与解释,其适用的范围仅仅…  相似文献   

2.
陈清 《世纪桥》2007,(6):83-84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描写了十七世纪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地区所发生的情感、犯罪、悔过和社会镇压。作者通过这一故事,表达了人类文明与人性应当协调统一,人类文明不应该也无法压抑人性这一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3.
龚文静 《世纪桥》2014,(8):93-94
本文运用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特质观点,即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等四个规范,在深刻分析黄禹锡事件的基础上,论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应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才能避免科学欺诈事件的发生,从而为现实中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金·默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中层社会学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贡献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当默顿的老师帕森斯创建的体系庞大的功能主义在西方社会学界面临巨大挑战、遭受各方非难时,默顿独辟蹊径,提出了中层社会学理论。默顿批评了他的老师帕森斯的抽象宏大的理论风格,"比自己的老师帕森斯更成功地建立了分析理论与经验研究之间的联系"。默顿的中层理论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的调查,"他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替代帕森斯理论风格的一种条理分明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由于默顿的理论和研究贡献,科学社会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最终在社会学体制内部占据一席之地.不过,默顿科学社会的诞生并非无本之木,而有着深厚的基础.具体而言,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建构是以实证主义为认识论基石、以结构功能主义为方法论之本,并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科学的职业化、先驱者们(圣西门、孔德和马克思)的理论探索以及知识社会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但又充满着风险。全球化带来的金融动荡、贸易摩擦频繁,意识形态差异导致战争风险加剧,恐怖主义在全球横行。正如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指出的,当代社会的风险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它们跨越了社会和国家界限,由科学制造和界定,但是科学却未能控制这些风险[1]。现代风险所引致的灾难不仅导致民众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给整个社会和政治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知识社会学逐步成为主流的科学社会学理论,这种转向肇始于英国爱丁堡学派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全面解构。爱丁堡学派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解构有其历史背景和必要条件。具体而言,"大科学"的兴起、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兴盛和库恩的社会学思想,为科学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转型奠定了社会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民性格是美国公民社会成功的基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清教主义.漂洋过海来到美洲的清教徒把清教主义带到了北美,在北芙这片特殊的环境中,清教主义演变成为美国独特的富含公共精神的国民性格,它们包括:契约精神和自治精神、对待金钱的超脱精神、责任意识、乡镇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史卫东 《理论文萃》2005,(2):18-22,52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内涵及其社会稳定作用。社会流动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1927年所著的《社会流动》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社会流动也称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的移动。①社会流动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动和社会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与科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以技术为中轴,将社会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整个社会进步的进程中,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新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在这个主要动力中信息以及知识则属于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山西作为全国能源产煤大省,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大环境下对其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上来。  相似文献   

11.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无疑是当代影响最大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用敏锐而独特的眼光打破人们观察社会时的二元对立论思维方法,采用一种辨证的关系性思维方法——“场域—惯习”论,以崭新的视觉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实践与反思》一书对他的这一思想进行了精辟阐述,标志着他的场  相似文献   

12.
文军 《理论文萃》2002,(4):28-34
任何社会学理论都得首先依赖于某种关于人和社会性质的假设,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古尔德纳(A.C,ouldner)在其《即将到来的西方社会学危机》一书中所指出的:“无论是否喜欢、是否了解,社会学家都要根据预先确定的假设来组织自己的研究,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洁 《发展论坛》2003,(1):79-80
“资本”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经济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近年来,社会学家们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并论证了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丰富和创新了传统的资本观念,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一、资本概念发展的脉络资本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其内涵和构成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丰富多样。自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的古典政…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与科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以技术为中轴,将社会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整个社会进步的进程中,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新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在这个主要动力中信息以及知识则属于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山西作为全国能源产煤大省,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大环境下对其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上来。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追求真理的社会活动。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认为"科学家的活动受到在其他任何领域的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严格管制",并由此断言,"科学史上根本不存在作弊"。但这只是默顿的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理论概述所谓“发展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它研究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宏观问题。在近代西方思想理论界,对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状况及其规律、趋势进行过研究的的不乏其人。例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关于文明更替的理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和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社会进化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社会变迁理论等,分别从历史、哲学、经济、社会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发展问题。但是这些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特色“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说到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的产物。1956年美国社会劳动者中的白领工人总数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标志着以体力劳动、制造实物产品为主的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依靠脑力、以处理信息运用知识为主的后工业社会转变。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一书中提出:“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知识组织起来的”、“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理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已成为革新与变革的直接力量”。1982年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  相似文献   

18.
社区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慧颖 《理论学刊》2005,(10):100-101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状况,社区制度则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制度化形式。任何国家社区制度的变迁都反映了相应的社会结构的变化状况。研究社区制度的变迁,有助于分析和把握一个社会的结构转型趋势。本文就是通过研究中国单位社区制度向公民社区制度的转变,来透视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一、社会结构转型的社区基础社区是具有地域性的微型社会,是人们生活与从事社会活动的区域,也是宏观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指出,社区是由生活在同一区域、关系密切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共同体。不同的社区…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学家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系统内部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之间平衡的整体利益实现的系统发展观,其核心是发展,关键点是可持续性。而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以新的内涵科学地定义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的动态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萌萌 《求实》2006,(Z4):33-34
一、我国正处于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理论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奇·贝克(Ulrich Beck)于1986年提出的.随之,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英国的疯牛病、美国的"9·11事件及一系列恐怖活动的发生、中国的SARS蔓延以及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等,一再地证实了这一理论.以贝克以及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等人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