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点摘编     
论人本法律观的科学含义汪习根在《政治与法》2007年第3期撰文认为,学术界对人本法律观中的“人”、“本”和“人本”这三个基石范畴存在不少分歧与模糊认识。从逻辑起点上讲,人作为人本法律观的主体,应当是“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和“政治人”以及“生态人”五方面的统一。从内在特质上看,人本法律观是一种理想的法律价值观而非工具论,是一种理性的法律本质论而非抽象的本原论,是一种科学的法律方法论而非简单的具体操作方法。从价值选择上说,人本法律观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发展权体现了人本法律观的主…  相似文献   

2.
人本法律观就是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的法学理论体系。人本法律观揭示了一条规律:法律发展的规律。历史证明:法律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在阶级对立社会中,它却异化为压迫人的工具。当人民成为国家主人,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永恒探讨的话题。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的人,从社会实践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人的本质内涵,形成了科学的人本观。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形成,经历了早期的"自我意识"人本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类本质"人本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的"社会关系总和"人本观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人的需要"人本观的长期逻辑演变。从文本学的角度系统梳理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逻辑进程,对于我们当今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新平 《求索》2008,(7):132-134
法律秩序是被制度化了的社会秩序,本文解析了法律秩序概念及其若干观点,考论了法律秩序的历史演进,并将法律秩序的发展分成“神本观”、“物本观”、“社本观”、“人本观”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着重阐释了“人本”法律秩序的现实构建,提出确立人本立法,加强民生立法,完善环境立法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本管理:一个需要澄清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艳霞 《前沿》2004,(10):183-184
近些年来 ,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 ,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究竟何为人 ?何为本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人本管理的实质要理解人本管理 ,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 ,掌握人性的实质。我们综合当代心理学的动机研究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 ,从系统动力论和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性假设 ,即“目标人”假设。其基本观点是 :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 ,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 ,在一定的环境中 ,某些目标被激活之后成为个…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以及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和本质的科学发展观与重大新举措。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人为本”的提出,对我党执政治国的实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的人本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整个科学发展观联为一体,具有崭新的科学内涵和内容。这一新的人本观与以往“人本主义”等思想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从活生生的历史行…  相似文献   

7.
工具化政策是政策工具性极端发展的表现形式,其政策实践体现为功利主义政策制定观、以效率为中心的政策执行观和量化技术化的政策评价观,它能源于机械唯物论和公共行政技术主义,带来政策本质的迷失、人道德的虚无和主体性的丧失。张扬政策的价值取向性,实现政策工具性的正确归位,推动政策道德化是实现政策人本化复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具有深刻的人学意涵,从人学视角出发,阐释其中的人学逻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内在要求。文明的本质在于人的进步。现代资本文明的开创,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现代资本文明具有典型的二重性,资本文明的弊端和缺陷,决定其是一种历史的和暂时的形式,人的进步将在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中达成。人类历史步入“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时代,将开启人的自由解放的理想生存状态。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依循,在实践中开辟了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底色,凸显出人的主体价值,实质性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文明的人本意蕴和价值逻辑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具有深厚的人本意蕴,其理论出发点与旨归均体现了对人的深刻关怀。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现实的人的实践决定了科学的本质与内涵。从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系出发,他指出科学技术是对人的解放的有力促进。他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技异化现象进行了人本主义批判,指出科技对人的奴役其实是人对人的奴役,惟有扬弃私有制,才能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马克思的人本科技观在科学技术成为人类主流生活方式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们以往对马克思法律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法权哲学话语的揭示,而相对忽视了对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真实存在的人文话语的探求.马克思法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性根基和人学思想,这种有价值的人性主题使得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永葆学术魅力,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因此,研究和挖掘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的人学意蕴,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研究,而且能够为我国当下构建“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提供思想渊源和实践指导.人本法律观是马克思法律思想人文意蕴的当代演绎,在新时期坚持和弘扬人本法律观对于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