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开始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相继,1999年全国各高校正式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长。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2009年为233%。按照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洛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即第一阶段是精英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以下;第二阶段是大众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左右;第三阶段是普及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2.
弹性就业不仅是解决我国整体就业问题的基本手段,而且是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弹性就业领域,保护和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稳步推进我国大学毕业生“弹性就业”。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动态就业观,建立弹性就业岗位需求管理机构,完善弹性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信贷和担保制度,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弹性就业的劳动保护,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顺利实现大学毕业生“弹性就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自主创业必将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选择.因此,了解高校毕业生创业存在的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探寻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11月24日,由广西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广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办的2010年第二期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在广西人才大厦开班,培训课程主题是“政策促就业、服务助成功”。全区31所高校127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培训。“毕业生就业社保政策解读”、“毕业生创业金融政策解读”、“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解读”成为本次培训活动的重点与亮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建国至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经历了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的重要转变。在建国初期,“统包统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对解决当时各行业对人才的急需,缓解对人才需求的矛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适应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内部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毕业生对社会发展就业心理需要,1983年在部分学校实行毕业生分配的“供需见面”,促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减少了统一分配计划存在的盲目性,国家教委并于1989年3月提出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6.
《人事天地》2009,(16):2-2
1.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入伍,这里的“高校毕业生”如何界定?指中央部门和地方所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不包括往届毕业生及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学生、各类非学历教育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降低了入学门槛,增大了国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某种程序上也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当初那些因为“扩招”而受益的学子,现在却需要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的命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找不到令人满意的工作,固然有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但毕业生自身错误的择业观念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择业前合理定位、理性择业对毕业生获得较为理想的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它将决定一个人的收入、社会地位、成功机会、朋友圈甚至配偶的选择,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改革发展阶段,最终发展到现在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遵循市场规律的就业制度,并按照毕业生就业的规律、特点来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使有就业愿望的广大毕业生得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方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大学所应履行的毕业生就业责任是有限度的.在我国具体语境中,在选择就读大学与就读专业上并没有完全体现大学申请者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自主意志,高等教育作为一项服务其性价比在高校大扩招后明显偏低,所以我国高校从学理和道义上都肩负着相当大的毕业生就业责任.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崇拜导致了大学在履行其就业责任时的困境,这一困境包括显性的就业率做假,隐性的普通大学教育偏离通识教育轨道等.走出困境需要研制科学地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准的指标体系,需要改变大学就业水准同其招生指标硬挂钩的制度安排,需要坚守普通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加强对大学教学质量和收费水准的宏观监控.  相似文献   

10.
"毕业失业"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失业现象———“毕业失业”现象,正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毕业失业”现象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总体就业环境发生变化;社会需求状况发生变化;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和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而解决“毕业失业”现象的对策是:调整和完善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这四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自中国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必须认清形势,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树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只有这样才能在汹涌的就业大潮中找到理想的岗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明年经济工作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直接联系在一起;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得民心工程,而且能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学校如何正视现状、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本文就高等院校如何实施创业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一方面,收费制度改革应兼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就业制度改革需求引导人才均衡流动。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选择中西部基层就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激励理论,是国家资助政策的前提,是高校毕业生中西部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的理论基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的支持模式是多样化的,并且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培养产销对路的人才,如何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和帮助高职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对全社会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造成严重的社会财富浪费.本文试从就业成本的成因探索降低就业成本的途径,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制度。在这一制度指导下,大部分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了工作,但少数毕业生找不列单位,或者学非所用。这里面有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够完善,相配套的毕业生需求信息、职业介绍等中介机构还没完全建立,社会存在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人才流失、信息技术滞后、学术研究自主性丧失的困境,其制度根源在于移植而来的高等教育制度与我国本土社会系统的内生化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就是要致力于实现移植制度与本土社会系统的内生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新的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要深刻思考高等教育面临的使命和任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承担起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和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以山东轻工业学院文科专业特别是经管类毕业生近几年就业情况为样本,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当下文科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制约的瓶颈和解决的路径,以期找到文科毕业生就业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