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议案通过!”主持人话音刚落,掌声响起,贵阳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旁听规则》以全票获得通过。自此,贵阳市人大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道路上,又向前跨进了一步。从1999年开始,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实行了7年多的旁听制度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按照年初的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原有的《贵阳市市民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规则》进行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发现规则的主要内容和宗旨均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于是决定重新制定旁听规则。起草过程历时2个多月,召开了7次座谈讨论会,经过2次…  相似文献   

2.
刚刚结束的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又有12名市民参加了旁听,至此,市人大今年召开的三次会议已经吸纳了36名市民旁听,这已成为贵阳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是我们所料不及的。新春伊始,关于市民旁听的公告刚一发布,立即如一股民主的春潮扑面而来,市民的踊跃报名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开放市民旁听的第一个注脚,自愿报名参加旁听的市民达108人,其中有工人、农民、学生、教师、律师、医生、营业员、个体户、机关干部、退休职工等等,年龄最小的刚满18岁,最大的已年过八旬。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我市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又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自1999年初实行公民旁听制度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实行市民旁听制度有四个特点:一是市民自愿报名,凡年满18周岁的市民均可报名参加;二是随机确定,按市民关注的议题,每次会议随机确定12名市民参加旁听;三是阅读资料,旁听市民会前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阅读会议有关资料,准备简要发言提纲;四是适时发言,即在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和列席代表发言之后,允许旁听市民围绕议题作简要的建议性发言。参加会议旁听的市民,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不仅旁听了全部审议过程,而且分别就…  相似文献   

4.
他山之石     
贵阳:常务副市长接受人大评议“陈坚副市长,我对你的述职报告提一点建议。”21岁的旁听市民孙克举手要求发言。8月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陈坚成为第一个到同级人大述职并接受人大代表评议的省会城市常务副市长。与他一同接受述职评议的,还有贵阳市的另一位副市长罗筑云。  相似文献   

5.
新郑市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5月25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在《新郑日报》、电台、电视台发布公告:公民通过申请可以旁听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此举在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中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新一届新郑市人大常委会规范和完善了《新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并于今年元月召开的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发布实行。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就是根据议事规则,经过审查批准,有8名新郑市公民旁听了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杨雯 《人大论坛》2006,(8):13-14
“本议案通过!”主持人话音刚落,掌声响起,贵阳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旁听规则》以全票获得通过。自此,贵阳市人大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道路上,又向前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常委会组成人员发言踊跃,问题找得准。”“会场秩序井然.会议程序规范。”……这是一场特殊的座谈会上.王凤青等10位市民正在畅谈旁听区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6日,应城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召开,会上出现了3张陌生的面孔,他们显得神情专注。原来,这3位是前来旁听会议的市民,应城由此拉开了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序幕。此次会议议题有3项,其中主要一项是对市部分国家机关和市政府部分组成人员进行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为了使评议取得实效,会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3个调查组进行调查,召开了不同层次的15个座谈会,发出各类测评表300多份,暗访市民120余人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24日,王友宾穿上了过年才穿的新衣服。自从前天领到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的旁听证起,他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他提前把玉米地浇完,早早地作好了旁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的准备。6月24日那天,他起了个大早……这是山东省潍坊市人大常委会自1995年实行公民旁听制度以来第49次吸收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自此,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制度在潍坊已经跨越了9年,历经3届市人大常委会,参加旁听的公民达400多人。旁听公民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学生、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律师、记者、自由职业者;有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民  相似文献   

10.
耕耘实践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近十年的耕耘实践闪烁着耀眼的闪光点: ——市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并可作建议性发言,开了全国之先河,上了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大》发表了《市民旁听昭显民主进程》的文章。贵阳人大常委会作为中国唯一地方代表远赴墨西哥参加全球公共管理论坛作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教师.能够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感到很荣幸。我想说几句……”这是在仁怀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旁听会议的公民申请发言。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山东省济南市人代会期间,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四个部门主要领导赶到现场当面答复一个代表提出的建议,媒体以“一个老梁代表惊动四个部门”为题予以广泛报道。这个“老梁”就是济南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梁凡。一鸣惊人声鹊起梁凡是山东煤矿医院人事科科长,负责具体的政工工作。尽管他在济南生活了30多年,可认识他的人寥寥无几,直到2000年他旁听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那年3月,梁凡作为首批获准旁听会议的市民代表列席了济南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并作了《解放思想,确立省会城市发展的新战略新格局》的发…  相似文献   

13.
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吉林省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项工作,9月26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吉林省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公民旁听提供了新的法律平台。早在2000年5月26日,吉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吉林省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办法(试行)》。实施8年来,对于激发全省广大公民的政治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人大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现在,参加公民旁听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2005年12月1日,家住南川市盛丰源小区的庞泽忠向记者谈起了他参加公民旁听的体会。自从两年前重庆南川市人大常委会实行公民旁听制度以来,这位61岁的退休教师已经6次旁听了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此,他颇感自豪:“我现在是南川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次数最多的人,今后只要有公民旁听,我都要报名申请参加。”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26日,应城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在应城会堂三楼会议室召开。这是一次对市直部分单位和市政府组成人员进行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的专题会议,全体市委常委和政府工作部门、处镇场人大(联络处)负责人以及旁听市民共240多人参加了评议会。这是应城市近年来组织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晨钟 《中国人大》2008,(24):25-26
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吉林省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但进一步规范,始自2008年9月26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吉林省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中国人大制度建设新举措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即新一届人大开展工作一年来 ,公民旁听、设立助理、就职宣誓和代表辞职四项制度的启动 ,给人大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 ,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掀起人大的“盖头”来2 0 0 3年 ,公民旁听在北京、河北等 2 0多个省级人大会议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中推开 ,市、县级人大的公民旁听也越来越普遍。有人把公民旁听誉为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亮点”。缕缕阳光洒向高悬国徽的会议室 ,“红盖头”被缓缓掀起 ,人大会议日趋“透明”和公开。1985年 8月 ,公民旁听始于山东潍坊市 ;1998年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规定全体会议设置旁…  相似文献   

18.
刘瑶 《人大论坛》2009,(4):40-40
3月3日,贵阳市召开了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会议决定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纳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立法计划》。据悉,这是全国首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9.
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旁听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我国法律对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制度尚无具体规定。因此,笔者认为首先直修订地方组织法,增加建立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制度的法律规定,使之有法可循;其次是要依法明确旁听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常委会会议如何采纳旁听人员的建议和意见。这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一、关于建立旁听制度的立法建议及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2日,郑州市惠济区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了第三十一次会议。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张金凤全程旁听了此次会议。以下是她生平第一次旁听人大会议的感受。人大会议真规范会前一周,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便给我寄来会议的相关材料。除了各单位的工作报告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