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以其民主性、渗透性、共享性、不可控制性等特征,在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他们创造精彩的娱乐时空的同时,对青年学生成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更频繁、更直接、更广泛。因此,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必须研究其特点,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动向,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相似文献   

2.
继校友录、QQ、博客、播客、晒客等青年网络文化载体相继兴起之后,校园SNS正逐渐成为当前青年学生时尚的新宠。校内网因其独特之处对青年的人际交往成本、范围、内容、需求及其自组织的发展均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校园SNS现象并把握其内在规律,以富有时代气息、青年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思想引导和成长服务工作,才能增强高校青年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互联网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深度、广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特有的特点和较为复杂的发展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把握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探讨有效的导向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继校友录、QQ、博客、播客、晒客等青年网络文化载体相继兴起之后,校园SNS正逐渐成为当前青年学生时尚的新宠。校内网因其独特之处对青年的人际交往成本、范围、内容、需求及其自组织的发展均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校园SNS现象并把握其内在规律,以富有时代气息、青年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思想引导和成长服务工作,才能增强高校青年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微博这一网络新媒介对青年学生和校园文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新媒介,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课题。正确认识微博的特征,深刻认识其对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影响,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和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同时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利用网络文化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正在改变社会,也正在改变青年。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个主要城市青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大湾区青年首次上网年龄趋向低龄,并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在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设备使用量激增,微信和微博使用更加频繁,上网时间日益增长,网络语言和行为盛行,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粤港澳青年融合的重要载体。但大湾区青年上网主要为了交友交流和娱乐放松,且这些特征与青年学历、性别等息息相关。基于互联网运用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互联网支持体系,发布科学运用规范,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推出青少年专属应用,规范网络文化传播,提升青年对网络影响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扩散,网络化的特征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大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越来越多地把互联网当作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成为影响他们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弱,将直接关系着他们身心发展的趋向。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日益普及,青年亚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90后"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聚集方式和交流方式,反映了"90后"青年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做了概念界定,特指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的青年亚文化;从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网络事件、网络人物四方面阐释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根据对四川省部分市州的"90后"青年群体(中学生群体、中职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调研访谈结果,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在四川省"90后"青年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异同比较;剖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应当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团属网络平台,培植网络宣传队伍;加强青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构建青年自身正确的价值体系,理性引导网络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的进一步紧密结合,网络论坛已经成为广大青年网民信息交流、观点交流、意识形态交锋的一个重要阵地,规范的网络论坛能够起到及时传播信息、弘扬民族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无序的网络论坛会引发网络暴力、传播网络谣言、破坏社会的稳定。由于青年是网络活动的主体,因此政府应该有意识、有方法地管理网络论坛,青年工作既要面向现实中的青年,也应面向那些网络上虚拟社区的青年网民,主动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日益成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青年则为网络流行语生产和使用的主要群体,反映着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本文力图从多学科角度对互联网公共空间中青年文化话语的生产进行深入分析,以青年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其内在和外在的生产机制和网络流行语自身内在功能及其影响等,试探究其在青年中传播的现状、特点等,以兼容并包的态度推动青年的文化话语表达,增强青年对流行语关注以及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及时关注和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网络舆情动态,引领学生的网络舆情方向,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阐述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提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基层共青团网站网络影响力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内容单一、功能弱、用户少是目前基层共青团网站的共有特征,其存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有网站信息渠道单一信息质量不高、工作信息编写八股化可读性不强、网络沟通不足青年民间社团参与缺位、版面过于严肃缺乏青年个性特征等等。虽然导致问题的存在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但在网络日益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我们有必要对网站的功能定位进行重新建构,提出一系列吸引青年参与的路径。在了解和研究青年需求基础上,调整网站工作模式,培育本地青年对共青团网站的感情认同,引导青年民间趣缘组织入驻网站,突出特色追求创新,改变基层共青团网站在青年工作和服务中的弱化状况,把网站打造成为更加有效的联系、引导、服务青年的重要平台和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刘清明 《工会论坛》2004,10(6):54-55
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 ,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 ,积极占领这块阵地 ,不失时机地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网络衍生出来的网络文化,在体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也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应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程建设,完善校园网建设,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以利于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颜艳燕 《工会论坛》2007,13(6):100-101
现代网络的迅速发展,对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发展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研究传统校园文化与现代网络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对于创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网络新媒体,因其门槛低、方便快捷、沟通免费等优点,正如QQ一样逐渐走入高校,颇受青年学生群体的关注与喜爱。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己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高度普及。新媒体给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利用新媒体开展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新媒体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面对新媒体给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合理提出有关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网络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青年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的使命必然不断蕴含新的时代内涵。当前,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已然成为青年时代使命的重要意蕴。当代青年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行动自觉,以扎实的媒介素养辨识不良内容,以高度的政治站位传导主流话语,以多样的专业技能提升话语魅力,以积极的斗争精神净化网络空间,从而践行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团组织是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代表和维护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进一步赢得青年学生的支持、信任和理解,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青年学生利益需求分析 大学生的最根本利益是成才,因而成才需求也就成为大学生的主导需求,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构成了网民的主体,网络文化本质上是青年文化,其内核为“少年精神”,而以此同时,网络文化又是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和青年文化的这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推动了以“少年精神”为内核的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深受网络文化影响的青年亚文化和传统主流文化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