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娜 《桂海论丛》2007,23(5):5-8
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就是要把符合客观规律同反映人性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结合起来,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和谐社会的落脚点是培育理性人、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能力人和伦理人相统一的"和谐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一方面加速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科学理性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逐步内化为人们的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的过程。由此而言,科学理性似乎已成为判定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尤其是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作为我们深层次的观念支撑,因而对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理性状况的研究就成为必要。什么是科学理性?在一向缺乏  相似文献   

3.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是美国工程师、管理学家泰罗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了解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对于搞好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有积极意义。  一、管理观念与行为的理性化  理性在社会科学中有不同的定义。心理学将其称作推理的特定思考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靠理智而非情感 ;经济学用理性一词表示靠抉择过程挑选出来的行动方案的属性 ,即追求最大成功的行动 ;组织理论当中将理性描述为组织对目标的自觉适应性 ,指的是组织的运转不受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有害影响 ,而是靠规章制度的非人格化的实施 ;在哲学意义上 ,理性是指与感性、知觉、…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需要理性,理性的经济包含着人文关怀.古典经济学奠基人向来主张人是理性和情感的统一体,人文追求是社会和谐思想的体现."经济人"面临的"理性"挑战,反映了人类理性的提升,表明经济"理性"与人文环境紧密相连.人文环境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则,要求人类理性呵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人文的经济和弘扬经济的理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恩施州城山体保护与利用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焦点和议论的热点。如何破解"乱挖山"这一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难题?笔者认为: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耦合,才能作出理性决策;促进优先保护与科学利用结合,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存在一个自我完善的问题。周总理曾经讲过,要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这就是说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妇女同志应怎样进行自我完善呢?我想借《中国妇运》这块园地结合我个人的实践和姐妹们交流一下思想。人的自我完善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完善各有侧重,但也存在共同点。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和追求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理想、有追求,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理想是照亮现实的灯火,是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也是鼓励人们奋勇前进的巨大的推动力量。我认为,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其关键是目的性和可能性。把握住这种目的性与可能性便是理想的学问。事实上,人人有打算,单位有计划。行业有目标,民族有远景、国家有规划、政党有纲领,也就是说,构成社会这个有机系统的每一分系统乃至每一个元素(人)都蕴含着理想。人是理想的载体。人又是时代的人、社会的人,在阶级社会里还是阶级的人。从系统论的观点,人则是系统的人。因此,理想,是一门系统工程学。理想,从形成到实践与实现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既有内在的构造规律,还有现实的表现特性,更有实践的预定指标。无疑,理想的教育就有科学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远杰 《前沿》2008,(2):8-9
马克思建构了科学的人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始终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并蕴涵着深刻的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做个好的班主任呢?本人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总结为五句话。一、给学生树立一个目标,让他们主动去追求。人如果没有理想和目标,就会空虚,就会混日  相似文献   

10.
如何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 ?本文提出 :既要理性地看待剥削、具体地分析剥削 ,又要坦然地面对剥削、适度地鼓励剥削 ,同时还要不忘共产党人对理想目标的追求 ,积极创造条件 ,最终彻底地消灭剥削。  相似文献   

11.
<正>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下,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根本观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值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会有什么样的自我形象。大学阶段,对于步入大学的青年来说,是确立科学人生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一、目标和责任: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 ,儒家理想人格仍然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 ,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 ,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 ,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当然对于其中的价值取向神圣化、片面化、不公化、保守化的糟粕思想及其对当代国民心理的影响也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组织行为学认为,在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就是人,通过理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把追求个人理想融人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地干事业。这就需要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学科原理,研究企业及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关注思想。主要指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它的核心是不断地对科学真理和社会正义的追求。它的发展动力在于怀疑和批判;它所表达的是对人类和世界命运的终极关怀,它为一种永恒的信仰和理想去冷静地解读历史与对传统的超越,它鼓励人们克服困难并迸发出创造的伟力。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一个三维坐标系,在重视生物因素的前提下,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其他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这样,呈现在医务工作者面…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人文理性、生态理性三位一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理念问题。科学发展观蕴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生态理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价值理念。科学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求真务实精神,具有自主性的批判精神、竞争精神和开放精神,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的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的生存权的实实关注,对人的发展权的深度关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无限眷注。生态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的追求,对生命与世界存在和谐的期待。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生态理性三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必将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处于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的个体在追求和创造生活的过程中,由于感受和体验到目标和理想的接近与实现而得到身心的满足和愉悦。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与人的现实生活、人的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于良好生活秩序和理性生活方式的追求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理性生活方式的实现纳入其政治哲学的研究范畴,指出以商谈为原则的沟通和对话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基本前提,话语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平等有效的商谈制定并遵守行为规范;程序主义法律体系的建制和保护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根本保障,人权和人民主权、私人自主和公民自主通过此体系实现了统一和协调;以交往网络为特征的公共领域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理想空间,公共舆论和规范性共识在这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内产生和形成。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魅力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都一样。理想和追求是人类特有的秉赋。没有理想的生活是动物的生活。自古以来,在人们五花八门的理想中,对社会普遍平等幸福和自由,人不再为财产有无所累,人们之间不再有不公、奴役、压迫和剥削的追求最伟大,最持久,最无私,最动人。在西方,这种理想和追求最先体现在古希腊人关于黄金时代的传说中。按照这种传  相似文献   

19.
一新 《中国减灾》2002,(3):18-22
2002年8月7日,曾经有过辉煌登山历史的北京大学山鹰社在西藏希夏邦马峰遭遇了社团成立以来最大的灾难,5名品学兼优的北大学生在登顶途中因雪崩丧生;他们的精神令人感慨,他们的牺牲让人感伤.5位年轻生命的消逝引发了一场有关探险活动的讨论--人为什么要挑战自然?人为什么要超越自我极限?在恶劣的环境中追求实现精神价值的同时,如何保持一种科学与理性的态度?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减灾>的编辑收集了方方面面的看法,邀请了几位国内著名的探险家来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廖思湄 《求索》2008,(1):172-174
“以人为本”理性思想原本提出的目的是反叛“以神为本”的宗教理性原则,表现人是世界之本源状态和内在结构状态的人本观念。后现代主义“人本”理性并不是对“以人为本”的理性精神的科学诠释,它的主旨是体现当代社会下的消极人文理性价值,尤其是后现代状态下个人精神文化价值的毁灭。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张扬了人性,但同时它又渲染和强化了人为的高度物质享乐意识、追求物质意识,这完全背离了传统人文主义理性的深层人本要求和我们所理解的“以人为本”的理性精神价值的丰富内涵。同时,它又违背了我们现在所追求的那种高度人性化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人本主义精神。可见,后现代主义下的“人本理性”所表现的是一种虚无的发自人性心灵深处的自由感性心理活动,是人处于一种极度状态下的人性的和谐和感情升华感应过程,在当代消费社会下完全可以体现为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狂想的、误入歧途的“人本实践”或“人本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