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的重要论断。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为其后中国经济由破解温饱难题到实现全面小康,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挥了重要贡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共同富裕不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而要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需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 化解贫富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创举。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时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提出:“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鼓励先富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年高速增长,令世界瞩目。2005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上榜人数,从2004年的200人扩大到了400人,上榜底线…  相似文献   

3.
王光厚 《外交评论》2007,3(3):38-4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睦邻”到“睦邻、安邻、富邻”的转变。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睦邻”外交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确立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平等关系,而“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的提出表明中国开始将实现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确定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中国对周边外交政策的转变是在她不断协调同外部世界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是“中国的既定方针”。  相似文献   

4.
“零容忍”原则指导的警务政策在国内外警务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这一警务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如导致警民关系紧张、忽视执法的社会效益、警务工作泛化等问题.“适度容忍”的警务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零容忍”警务政策的不合理性,也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其合理性.“适度容忍”警务政策只适用于一部分违法行为,不否认对另外一些违法行为仍要采取“零度容忍”.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公路建设管理中的“法人责任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路建设和管理是长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作,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交通部在这个改革的时期,及时出台了公路建设管理的“四项制度”,这是体现中央关于投资政策精神的具体表现,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具体体现,由于在我国交通行业中,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处于糊涂状态,至此,文章就四项制度中“法人责任制”的精神,对我国今天的公路建设中法人、业主、承包商以及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位置、职责等问题作一分析,以使党的相关政策在公路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中更加明确化。  相似文献   

6.
“政策试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的演进历经了典型试验、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坚持“政策试点”的主要经验集中体现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开放以来领导体制的稳定和公共政策的连续性、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推进政策试点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中国式奇迹”已然证明了采用“政策试点”方法的正确性。新时期创新发展“政策试点”,需要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处理好改革试点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经济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 ,是国家对特殊资源的分配和调动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改革开放 2 0年来民族经济政策基本内容的探讨 ,提出了 2 1世纪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区域政策和区域发展: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扩 《理论前沿》2008,527(14):10-13
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区域政策和区域发展情况。分析了区域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重点针对“功能区”和“问题区”两方面对区域政策进行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在如何认识和对待私营经济的问题上 ,邓小平有丰富而又深刻的论述。这集中体现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发展私营经济的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发展私营经济的理论基础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发展私营经济的价值取向 ;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是发展私营经济的强大动力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是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导向 ;邓小平保护私营经济典型人物 ,是鼓励和支持发展私营经济的重要体现。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基础上 ,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认识、对待私营经济 ,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私营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源远流长,是在他长期革命和建设生涯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趋于成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第一层次的内容,以“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为核心,撬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第二层次的内容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核心,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政策底线:第三层次的内容,以“共同致富……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为核心,初步提出了调节我国贫富差距,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思路、具体措施和主要原则。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应作全面准确的理解,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三资”企业中如何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汕头市针对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加强“三资”企业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从“三”企业的实际出发,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三资”企业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决定了这些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既定价值目标。邓小平关于“先富共富”的论述和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我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实现共富之路的两个重要成果。前者针对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构想;后者不仅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先富带后富”的实现途径。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富之路因此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3.
从毛泽东的“平均主义”到邓小平的“先富共富”思想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富裕问题上的突破。“平均主义”深受中国传统“均贫富”思想的影响 ,以及当时的客观原因 ,造成了追求同时、同等富裕的冒进。邓小平从中国现实出发 ,吸取毛泽东的教训 ,提出了“先富共富”思想。这一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晓平 《工会论坛》2002,8(5):79-80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两个英明论断 ,明确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观点 ,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分子理论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科学价值观和人才价值观 ,为党制定和落实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历史时期,特別是“七五”和”八五”时期交通产业在战略定位、市场准入、价格管理、投资融资、对外开放、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实证性分析,总结了经验,指出了问题,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理论界就两种不同的改革观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述要如下: 一、关于两种改革观的形成问题 多数同志认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党内和社会上就存在着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对立和斗争。一种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所主张的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割裂、相背离、相对立的“改革开放”。两种改革观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于终极意义上究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什么?笔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使曾经靠工薪或工分“吃大锅饭”的“无产者”逐渐成为有所积累的“有产者”的过程,换从法律的角度而言,私有财产权形成、发展并最终在公法和私法上得以确立及充分保障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法规范学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有财产权制度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其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平的实践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与之相对应,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认识也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当时盛行的平均主义分配对效率造成的巨大抑制,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著名论断,从以前的强调绝对公平的分配原则转向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9.
厦门在响应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百姓富、生态美”政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厦门发展模式,从政策试点出发,坚持顶层设计,做好政府规划与配套改革,并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构建适合“百姓富、生态美”的产业模式,还通过共同缔造活动,推动社会治理改革,激发公众共同参与。厦门的政策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否具有可推广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广东党建学会办公室和中共佛山市委党校,最近在江门市联合召开了“珠江三角洲党建理论研讨会”。会议着重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些理论政策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