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林东 《当代世界》2014,(1):43-46
2013年是中美军事关系史上永载史册的阳光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句“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给中美两国带来了走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阴影的希望。但在中美军事关系刚刚预热之际,怀疑和看衰论者仍不绝其道,  相似文献   

2.
张芳 《国际展望》2014,(1):68-84
新型军事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题中之意,是中美两国关系中的必然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美非对称相互依存军事关系的分析,认为以敏感性与重要性、脆弱性与适应性、合作与竞争并存为主要特点,多层面不断发展的,出于相互影响和需要而非可有可无的,双方均为此付出代价和努力的军事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然形成;提出循序消弭信任障碍、控制好外围环境的作用—反作用循环、尽快去军队形象认知模糊化、强大自身,谋求与大国匹配的军事地位认同等策略建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提出渐进式地建立"中美+X"三边或者是"中美+NX"的多边防长会晤机制、中美军事外交中的公共外交机制、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智库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中美建交近40年来军事外交曲折发展的事实表明,稳定健康的中美军事关系不仅有利于巩固两国的外交关系,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自2013年中国明确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来,虽然奥巴马政府采取"三不"态度,特朗普政府表态认同,但如何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构建"互信、合作、不冲突、可持续"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成为摆在中美军事外交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中美军事外交具有波动性、互利性、不对称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还深受利益、意识形态、实力对比和国际战略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深刻影响。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既需要中美双方相向而行,也需要中方积极主动发挥作用,用新安全观引领两国军事关系的良性互动。双方要以互信和沟通为基础,依托两军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共识,推动两军合作共赢,助力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健  Paul J.Smith 《国际展望》2012,(1):56-70,116,117
气候变化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但这一重要命题却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难以找到破解良方。作为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最具影响力的中美两国应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在适应和后续应对方面进一步提升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军队应加强在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领域的协作和配合,尤其是在对两国均具有战略利益的地区。而中美在敏感军事领域的有效合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5.
储昭根 《南风窗》2012,(11):76-77
中美联合军事演练,看似一小步,实则是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两国间的一大步;"非传统安全领域"则成为中美两军关系的"黏合剂"。5月4日至10日,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防长时隔9年后再次访美,也标志着去年美国售台武器以来中美两军关系的"转返"与升温。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中美军事交往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各层次军事人员互访积极。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3月22日至25日访华后,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海军上将于5月10日至14日访问了北京和南京,这是基廷今年3月就任太平洋总部司令以来首次访华。同时,由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将奈兰德率领的美国国防大学将官班代表团也访问了中国。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两军关系健康、务实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编辑手记     
正2014年7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时强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并重申,"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展现出其对中美关系稳定性的主张和信心。本期访谈栏目对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李侃如教授,内容涉及中美价值观分歧与两国关系稳定性等问题。本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栏目对美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政治、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一文指出,当前美国政治文化的三个主要特征都出现了问题。美国政  相似文献   

8.
袁鹏 《台湾研究》2015,(1):37-38
继中美两国元首2013年"庄园会晤"和2014年"瀛台夜话"之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构建进人新的阶段。尽管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不完全认同,高层甚至有意避谈此一概念,但对新型大国关系之"规避冲突、发展合作"的核心内涵,美国各界总体是认可的;对于如何争取实现中美长期战略稳定,中美之间也有相当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正走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有意思的是,中美在探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这样宏大的战略性问题,而长期牵扯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只是其中一环,不像过去30年那样构成中  相似文献   

9.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中美战略对话、美军太平洋司令法伦上将访问我南海舰队、美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0月访华等一系列活动,为中美两军军事交流进一步加深拉开了久久未能升起的序幕。然而,总有些人对中国在和平崛起中的军事发展心存芥蒂,故意夸大事实,甚至进行恶意攻击,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在正常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0.
<正>中美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战略性、开创性的命题,这个命题需要认真加以论证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美双方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互动的频度日益提高,双边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13年6月,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何谓"新型大国关系"?对它的内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概括:"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说得更集中一点,就是在守成的世界大国美国和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之间,发展起一种不是相互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是历史的可能,也是两国现实利益的需要。但是,由于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概率较高,中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存在较大变数。因此,中美两国应不失时机,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力图使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变为现实。具体而言,两国应优先在下列五个方面积极推动合作:经贸关系、军事交流、网络安全、朝核问题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高琪 《当代世界》2014,(4):30-33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创造性构想,如能付诸实现,将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也将对未来国际关系走向提供不同于既往的典范。同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从中美两国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和自身国力出发,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作出正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2年访美时首次正式提出的概念,是指导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纲领性倡议,但奥巴马政府对此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后,中方对美国新政府不断表达出践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真诚期待。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2017年3月的访华行程中,两次主动提及代表这一倡议核心内涵的"十四字方针",但是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大国关系是冷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大国关系新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的新模式,是在2012年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由中美两国共同提出的,是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开辟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直接理论基础是相互依存理论。新的全球安全理论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论来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路径在于推动共同应对公共安全威胁,持续拓展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建立中美两国领域广泛的安全互信。  相似文献   

15.
张子文 《法制博览》2013,(10):60+27
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同属于军事权的下位权。在我国军事法制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所呈现出的集中和分离不同的关系。在平时和战时,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的关系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又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无论从纵向的历史中还是从横向的平战状态中,会发现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这对权力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这对当今这二者权力的发展起到借鉴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美应当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2012年年初以来,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美国领导人做出回应的重大议题,两国领导人就此达成了如下基本共识:21世纪的中美关系必须避免大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按照中方的说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  相似文献   

17.
<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是由中国首先提出的,并不断在与美国的战略谈判和对话中得到践行,进而引发了美方的回应,双方在新型大国关系的部分内容上达成了一定共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中美双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具有创见性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梳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创新新型大国国际关系理论、指导中美乃至其他大国关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及  相似文献   

18.
张芳 《国际展望》2012,(1):48-55,116
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军事对外传播具有传播主题和平性、议题设置战略性、目标受众差异性、实施过程协调性等特点,并在中国军事外交中发挥着军事外交理念的传播功能、军队形象的塑造功能、军事外交舆情的检测功能。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外交步伐的加快、军事外交对象的丰富、军事外交视域的拓展,军事对外传播面临着由军队形象塑造到军事文化渗透,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受众由自主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转变;由国家外交的军事外交到大外交中的军事外交,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姿态的转变;由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实现素材运用由单一到多元的传播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尽管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一个概念,但中美自建交以来就一直在摸索构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学术界围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讨论多从"求同"视角出发,力图通过发掘两国关系中的共同因素和交集所在,推动合作潜力和空间的扩大。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思考途径。然而另一方面,中美两国的差异性却不可低估,有些差异甚至是根本性的。突出差异并非否定两国合作的可能性,而是强调在正视和摆正差异前提下如何深化合作。因此,中美之间既要求同,也要比"异"。求同是为了寻找共同合作的基础,比"异"是为了使各自更冷静地思考自己和对方。实际上,在比"异"的基础上求"同",也正是40多年前《中美上海公报》得以签署的智慧所在。恰当的"比异",正好可以看出两国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9月22—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是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变革的关键时刻进行的重要访问,是两国元首在新形势下对双方关系的再定位、再矫正和再推动,必将对中美两国关系演进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