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2,(9):24-24
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国共建人民调解委员会82.4万个,人民调解员达到494万人,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厂矿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与基层人民法院以及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人民调解百日会战”、“争当人民调解员能手”等活动,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化解了大量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2011年,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9.7万余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0余万件。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能够快捷、方便、低成本的解决纠纷.长期以来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伴随着我国《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以及《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人民“大调解”格局已基本建立。为了使人民调解制度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克服调解协议缺乏法律保护的弊病.我国建立了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制度。但笔者认为.通过公证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更加有利于人民调解制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永明 《人民调解》2008,(12):32-33
建立农村平安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保证.同时也赋予了人民调解工作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人民调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工作舞台。在推进农村平安建设长效机制进程中.我们坚持以基础建设为着力点,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以矛盾纠纷化解为主线.大力构架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与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相适应的人民调解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矛盾纠纷的主体、内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许多纠纷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犯罪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此.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人民调解手段.提升整体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2008,(12):47-47
去年以来.陕西省镇巴县杨家河乡坚持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入手.调整思路.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人民调解“回音壁”。强化了人民调解回访工作.促进了调解协议的有效履行和矛盾纠纷的彻底化解。“回音壁”是指由乡调委会在乡政府的政务公开栏内开辟“回音壁”栏目.把排查和受理调解的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不涉及个人隐私的矛盾纠纷,包括产生事由、调处依据、调处结果、回访情况、调解人员等内容.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2011,(8):15-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的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特点日益突出。为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司法行政机关开始着力加强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司法部与卫生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建立人民调解组织的意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愈来愈凸显出其优势和作用。近期,司法部又发出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为契机,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配合各地开展好工作,本期"人民调解"栏目选登江苏省《建设专业调解机制化解行业矛盾纠纷》、吉林省《突出"三个强化"构筑医患纠纷调解新机制》和山西省《引入人民调解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纠纷"零上访"》三篇关于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经验文章,供大家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新领域、新特点、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随之而来,使得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难度明显增大。针对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矛盾纠纷呈现的新特点,昆山市司法局积极拓展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域,加快提升调处能力,基本建成了多层次、网络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大力推进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了近百个涉及医患、劳资、交通事故等民生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创新建立了完善的人民调  相似文献   

8.
王富忱 《人民调解》2008,(12):23-24
河北省承德市从解决组织网络建设的难点、民间矛盾纠纷的焦点、社会治安稳定的热点人手,以创新实施人民调解进企业、进行业、进院校、进医院、进村居、进市场、进物业、进社团“八进工程”为抓手.以建立完善落实“八种机制”为保证,积极拓展人民调解领域.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成功之路。目前,全市已建立县级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11个.乡镇(街道)调委会219个,村(居)调委会2692个,联合调委会46个,企事业调委会82个.区域性(行业性)调委会41个,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5,(4):30
2014年,全国广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93.7万余件,化解纠纷933万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4.6万余件,防止群体性上访6.8万余件,防止群体性械斗1.5万余件。全国81万个人民调解组织、近400万名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化解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在总结各地开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  相似文献   

10.
诉讼、调解均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方法,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诉讼与人民调解的衔接配合,使人民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院对诉讼与人民调解衔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全国首创的立案预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1.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0,(19):64-64
公安部、司法部:推进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 9月19日,公安部、司法部首度联合召开交通事故人民调解现场会,总结了各地建立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深入化解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事故处理执法办案工作水平进行了部署。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04个县(市、区)建立了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会君 《法制与社会》2014,(22):292-29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特点,矛盾纠纷的多发性、复杂性和群体性使矛盾纠纷的化解难度越来越大,单一的调解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优势与不足,找到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之间的互补性。并针对我国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功能优势及其存在的弊端,通过建立:"诉前引导"对接机制、"诉中委托、参与调解"对接机制、诉后联动对接机制、联合调解机制以及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机制,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制度优化及资源整合,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优势,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南漳县薛坪镇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方式新方法.从去年3月开始.利用调解主任例会,对调解成功和失败的矛盾纠纷案例进行评点.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的力度.实现人民调解工作“三提高”。  相似文献   

14.
更正     
为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正确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规范刑事和解条件、范围、程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浙江省淳安县司法局与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的暂行规定》,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互动机制,以解决轻微刑事案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司法局宣风司法所副所长、首席调解员杨斌圣.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6年来.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80余起,调解成功率100%。杨斌圣在工作中不厌繁琐、兢兢业业,化解千家难事.温暖万人心田,换来了一方的和谐稳定和群众的安居乐业。杨斌圣多年的辛勤付出赢得了组织的高度肯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1999年他被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员”.还获得过“江西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16,(4):10-11
天津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在相关行业、专业领域,培育建立和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截至2015年三季度,共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43个,拥有专兼职调解员1058人,逐步形成了覆盖多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体系。一、紧扣区域实际,注重组建培育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平阴县认真贯彻《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有效方式方法,建立人民调解工作三条保障线。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妥善解决了各种群众诉求,呈现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近年来,我国不少省市地方针对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和‘医闹’频繁发生的严峻现实,纷纷尝试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来化解医患矛盾。①而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8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只是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提供了最基础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卫星 《中国司法》2012,(7):98-100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纷繁复杂,涉及的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越来越强,有效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需要创新社会管理,在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主导,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的联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人民调解工作以“巩固基础、拓展领域、创新机制、建立联动、强化效果”为总体工作思路,以“五抓”为突破口,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注重实效,使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队伍进一步优化,人民调解网络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化解新型矛盾纠纷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