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领袖心中无小事。 人民通信兵的发展始终牵挂着共和国领袖的心。回想通信兵成长的风雨历程,毛泽东的名字总是一盏光明之灯,一盆温暖之火,照耀着—个年轻的技术兵种跨越艰难困苦,穿过枪林弹雨一路好走……  相似文献   

2.
我军无线电通信创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建立,在我军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 1930年12月30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龙冈大捷中,红军缴获了敌人一部电台。可是,由于当时红军还没有电台,许多红军战士没见过这新奇的东西,就把发报机等器材给砸坏了,只剩下了一台收报机。 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欣喜地看到这台十分宝贵的收报机后,便立即下令通  相似文献   

3.
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5月16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军委作战部副部长,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四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他是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者,是人民邮电、航天事业、广播事业、气象事业的奠基者,是总参通信兵和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毛泽东曾亲切称他是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莫言作为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走上了瑞典学院演讲厅讲台。“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讲台上,莫言以讲故事的方式,让世界感受到了故事的深邃与力量。解放军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新书《我所知道的通信兵势,就是一本用故事讲述历史的好书。全书以我军通信事业建设发展为主线,以讲故事的形式,清晰记录了我军通信兵从南昌城头炮火硝烟传递战斗号令到信息时代转型发展迈向美好征程的历史脉络,生动叙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通信兵英模的感人事迹,深情诠释了人民通信兵忠诚于党、献身使命,敢闯必胜、勇往直前,号令三军、经天纬地的精神风貌,具有较高文学欣赏性和史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日本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研究非常活跃,出版了不少研究著作。小岛服之、渡边利夫合著的《毛泽东与邓小平》(1994年版)一书,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由前言、一至四章和结束语构成,书后附有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年表,全书约25万字。小岛朋之在书中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所处时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他说,毛泽东把中国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下解放了…  相似文献   

6.
第三回抓“三通”力促阎锡山合作讲“友情”营救王若飞出狱太原与延安相距较远,中共与晋绥当局的联络主要靠徒步交通,极为不便。途中爬山涉水,少则三四日,若遇天阴下雨,时间更长。为建立电台,毛泽东多次致函阎锡山,督促其尽早沟通空中联络渠道。建立电台,本来在彭雪枫与梁化之第一次晤谈时就商定了,但就是迟迟不能落实。1936年12月ZO日,毛泽东再次致信阎锡山加以催促,同时在给彭雪枫的指示信中说:“建立电台交通、吉县延长徒步交通及晋陕通商关系,务项急办,不可延缓。以后往华北交通多须通过晋境,请与阎先生妥商,得其同意…  相似文献   

7.
正银线架四方,电波振长空,铁脚走万里,一颗红心为革命,日日夜夜坚守战斗岗位,时时刻刻保持联络畅通,我们是英雄的人民子弟兵,我们是光荣的人民通信兵。前进向前进,人民的通信兵,首於的耳目,军队的神经。银线连接雄师百万,电波飞向大地长空。为祖国解放,为人民安宁,我们奉献青春和生命。政治坚定技术精明,迅速准确保密畅通。自豪吧,人民的通信兵,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8.
一、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部过程 历史证明,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第一大法宝。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开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抓住不放,并且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过程,未敢丝毫懈怠。 (一)在历史转折关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抓好自身建设的敏锐性和超前意识。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的经验中学习。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甲申三百年祭》印发高级干部.告戒全党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引以为戒。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着对党在历史上的几次作风整顿作一回顾。一、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为了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会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整风”的概念,报告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8日,毛泽东又在延安干部会…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曾率领红军10余次或驻扎,或往返,或转战于宁都进行革命斗争,并于此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创建了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和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签发了大量的命令、训令、通令、通告,写下了一篇篇光辉著作,这些革命实践和光辉文献,无不闪烁着毛泽东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曾率领红军10余次或驻扎,或往返,或转战于宁都进行革命斗争,并于此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创建了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和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签发了大量的命令、训令、通令、通告,写下了一篇篇光辉著作,这些革命实践和光辉文献,无不闪烁着毛泽东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确立,必然要求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制度与之相适应。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譹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大难甫平,民生憔悴,须有数年时间,方能恢复人民经济,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及提高人民政治觉悟水平,这些任务均有待于文教工作的协助。譺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制度,加强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共同纲领》作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一系列会议,制定新…  相似文献   

13.
一、“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鲜明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是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最高准则 ,并为此而努力奋斗。“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人民服务”[1] 这一命题第一次出现 ,是在1 945年 4月毛泽东为中共“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在此之前的 1 944年 9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 ,曾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毛泽东在演讲中说 :“因为我们是为人…  相似文献   

14.
曾思玉,曾用名曾世裕,1911年2月出生,江西信丰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通信兵,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张国焘密令红四方面军南下,毛泽东连夜率部北上。如何将张国焘的阴谋告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毛泽东写下亲笔信,曾思玉冒死折返去送信。  相似文献   

15.
建国前后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怎样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改造成为独立、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新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人民正是在这面光辉旗帜的指引下,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铸就了新中国第一页的辉煌。尽管这一时期很短,但它却奠定了新中国各项建设的坚实基础。从这一视角看问题,刘少奇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则在建国前后对毛泽东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重要阐发,成为这一理论中极富特…  相似文献   

16.
1950年底,毛泽东的著名哲学著作《实践论》发表了。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很高兴,他最快买来这本书认真地研读,并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怀着对毛泽东的深情厚谊,以一位资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学识水平,写出了《实践论)的学习提纲)等一系列文章。他的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毛泽东的哲学思想,高度赞扬了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实践,并充分肯定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他也直言不讳地写信给毛泽东,提出(实践论)中的错误。例如,毛泽东原来在(实践论)中写关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时,有这样一段话:“第一阶段是…  相似文献   

17.
光荣属于吉林人民公元1953年,是吉林人民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作为国家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开工建设。为纪念这一盛事,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挥笔写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因为它座落在省城长春市,所以它的名字就叫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那时起,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第一辆轿车、第一辆越野车……陆续从这里开出;从那时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辆的各类汽车源源不断地开出长春,驶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那时起,一汽便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祥地。一汽也是吉林人民的骄傲,许多人一提…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回顾一百年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讲话是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精辟概括。这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和掠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历程。具体地说,这三次历史性的变化是:(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上个世纪之交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亡时第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9.
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毛泽东等为此进行过艰辛的探索,有经验,也有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所取得的有益成果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在宗旨上是一致的,二者并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能够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  相似文献   

20.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新闻稿是熊向晖起草的,毛主席作了3处修改。其中,第一段原文是,“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主席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圈掉了“伟大”两个字,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主席改完后,将稿子交给熊向晖,并问你有什么意见?熊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只是对第一处的修改不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