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实现红军会师及战胜党内各种错误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党的领导和人民支持为后盾,徐向前率部转战川康青甘,为粉碎敌人围追堵截和策应与迎接红一、二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北上付出了极大努力和牺牲,为战胜长征中恶劣自然环境和特殊社会条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长征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其丰功伟绩彪炳千秋、永远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2.
刘琳 《当代广西》2005,(10):41-41
徐向前入城后,社会上很快流传“阎锡山跑了,徐向前来了,五台人还是沾光”。可哪知这位徐司令官却“六亲不认”。  相似文献   

3.
会师精神的文化内涵武志元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是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徐向前同志曾说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中国革...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1-21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相似文献   

5.
基层快讯     
《先进性标准向“打得赢”聚焦》;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打赢尖兵;某师政治工作为军事训练“淬火”“加钢”;  相似文献   

6.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  相似文献   

7.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70年前,一群中华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演绎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传奇。7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长征,不仅是那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因为新的伟大征程仍然需要今天的共产党人有着这样的精、气、神;也不仅是那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置死地而后生的顽强意志,因为在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上,同样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准备这样的斗志和毅力;而更为重要的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官兵一致同甘苦”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7,(4):113-113
2007年6月1日零时8分,长征系列火箭托举“鑫诺三号”通信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以来,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0次飞行。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中国航天员两度飞天.从成功发射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到首次出口整颗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的一次次腾飞.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个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从湖北黄陂北部山区诞生的一支革命队伍——红25军,汇入了长征的伟大壮举。它的长征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开辟了路线,有“中央红军向导”的美誉。为缅怀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武汉市组织了“重走红25军长征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忠实记录了长征途中的动人往事和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我们特刊发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4,(10):69-74
“长征诗词”:毛泽东诗词的巅峰 纵观毛泽东伴随其漫长革命生涯的诗词创作历程,有两个高潮时期,前者在1935年前后的长征阶段,后者在1960年代的“反修”时期。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毛泽东,其诗词创作的主题,主要是“长征”(可以作为打天下、创业——反蒋、抗日、建国的代名词)和“反修”。出现这两个创作高潮期,正是艺术规律使然。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或上品。则集中出现在第一个高潮期,谓之“长征诗词”。  相似文献   

1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普陀区长征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居民小区内陈旧的健身器材更换一新;老人们提前住进了设施一流的百达敬老院;困扰居民生活的“三车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居民们期盼已久的环镇公交“专线”——“长征1路”即将开通;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又创新高……  相似文献   

12.
刘军 《现代领导》2005,(5):29-29
江西省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和出发地。该县充分挖掘长征精冲教育资源,开展“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专题教育,推出“一听二观三对照四联系五竞赛”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3.
论长征精神的成因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经久不衰的长征精神。今天,深入探讨长征精神的成因,对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_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中形成的特有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至少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怕苦不怕死,英勇无畏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军民一致,团结奋斗的精神;坚持党的领导,高效能工作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长征精神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石仲泉 《今日浙江》2006,(20):30-31
石仲泉是著名党史专家,他利用五六年时间基本走完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用鲜活的故事诠释了长征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纵横10多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和大会师。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红军长征胜利已成为历史。但是,伟大的长征孕育的伟大长征精神是永存的。这里,根据这些年我的长征行体验,谈谈对长征精神的几点认识。“红小鬼”与“女团长”的诠释红军长征,既…  相似文献   

15.
文摘卡     
《淮海论坛》2006,(2):47-48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走向;近期中国改革的重点;“七一”的由来;全国党员总数达7080万名;长征“二万五千里”如何算出;三词经。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不仅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更是红军成功宣传我党我军政治主张的胜利。长征途中,我党我军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发动群众,掀起了大众化和群众性的舆论宣传,创造性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分展示了我军舆论宣传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7.
《时代主人》2006,(10):1-1
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征这部“英勇悲壮的史诗”和“前所未闻的故事”,留给中华儿女的是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8.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犹如一招活棋。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个“由南方向北方”的战略性转变。后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所有发展乃至新中国的建立,都与长征引起的地缘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刘绍卫 《传承》2006,(7):6-7
70年前,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被誉为“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这次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斗志,震惊了世界”。长征的胜利,不仅因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红军从挫折中走向成熟,完成了党的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选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成为永载史册的革命丰碑,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当我们重温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唱起“高原寒,炊断粮”的长征组歌的时候,时代的沧桑感使我们更对之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与心灵的洗涤,70年的流逝,不仅没有消磨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更显现出它充满生机活力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在长征中     
毛主席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作为一名亲自参加了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每当读到毛主席这段对长征的论述,我就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一幕幕往事浮现在脑海中。一、参加红军我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