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丽末期著名学者李穑入主成均馆之后,积极推广朱子学说,研读、讲授《论语》等经典。他还为国王讲授《论语》,并创作了富有特色的《论语》"经筵诗",他的其他诗文也大量引用了《论语》,理学意味很浓厚。由于李穑的这些努力,《论语》的传播随着性理学的发展而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其在高丽末期政治、文化生活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九鬼周造在《"粹"的结构》中解释"粹"的审美意识时引用了大量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其中对人情本的引用为最多。而人情本的创作受到了中国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论述了江户时代中国青楼及才子佳人文学对日本人情本的影响,并由此浅述了中国文化对"粹"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其哲学思想和超然适己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吸引了历代文人学士,也深刻地影响并渗透进中国文人的骨髓。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文人的文学创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正冈子规自幼喜欢汉诗写作,子规汉诗中的"大鹏"、"蝶梦"、"无为"、"无何有乡"等诗句是从《庄子》中的直接引用,在思想和意境上有同《庄子》所表达思想的相像,又有些许不同。  相似文献   

4.
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系的大江健三郎,在写作过程中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研究界目前对大江健三郎的"法国师承"脉络梳理主要集中在萨特、罗曼·加里等作家,对塞利纳的探讨则尚未多见。但是,大江健三郎本人却多次公开地提出塞利纳对自身文学创作甚至个人生活的影响。塞利纳战争三部曲之一《轻快舞》被作为小说元素引入大江健三郎的《静静的生活》,大江健三郎通过人物设定、引用与评论等方式使两个文本呈现出显性的互文关系;大江健三郎对于塞利纳"卑贱书写"方式的模仿,则使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具有了更为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阙政 《新民周刊》2012,(21):67-67
沈宏非之于《舌尖》,似乎就是一把胡椒粉,并不影响食物的本味,一旦出场,却能留下特别的印记。比起传统纪录片动不动一大串顾问名单的阵仗,《舌尖》的顾问只有两位,"馋宗大师"沈宏非不遑多让。问及对《舌尖》的出力,他却不愿专美,将自己的劳动轻轻带过。  相似文献   

6.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7.
杰出的俄语诗人布罗茨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英语散文家。他生前最后一部散文集《悲伤与理智》是他散文创作的集大成者。通过对这部文集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对布罗茨基散文的内容和形式、风格和特色有更深的认识。诗歌和散文之间早有"散文诗"和"韵律散文"等交叉体裁,而《悲伤与理智》一书的文体更可定义为"诗散文"。布罗茨基曾言茨维塔耶娃的散文"是她的诗歌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有论者也认为布罗茨基的散文同样是他的诗歌之"继续"。事实上,在布罗茨基的创作中,诗和散文这两大体裁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者间并无分明的主次地位或清晰的从属关系。以《悲伤与理智》一书为代表的布罗茨基散文创作所体现出的鲜明个性,所赢得的巨大成功,表明布罗茨基的散文不仅是其诗歌的"继续",更是一种"发展",甚至已构成一种有其独特风格和自在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出于偏见或浅学,我在评论作品时,一般不引用作者及其周围人的话。作家应在作品中畅所欲言。为理解好作品,读者也不应过多地考虑作品以外的东西。然而,评论《魂火》时则要例外地引用作者的话。这是因为在理解《魂火》故事的主题、结构或文体之前,感到我们分享作家把“魂”倾注于这个作品的意识和苦恼这一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13):74-75
通过大师的人物系列,他和《大师》编导组的成员一样希望,大师身上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苦难和逆境而不畏强权、坚持学术理想和知识分子风骨的勇气,能够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0.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吸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亚洲的历史事实出发去研究亚洲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会泽安在《新论》中对世界形势的分析主要来自他对西洋列强的军事威胁的认识.对海防问题的思考与以"祭政一致"为主要特点的"国体"论构成了《新论》的核心内容.《新论》作为一份思想文本,对明治维新以及近代日本国家的走向产生了影响,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重读《新论》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考察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