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玉 《学理论》2012,(21):170-171
通过对手机媒体的介绍,分析了其时代特征,从四个方面指出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指出高校对该行为的舆论引导策略:加强信息传播监管,监控手机媒体信息传播;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预警工作;建立手机媒体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积极正面引导舆论;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规范合理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2.
王东 《学理论》2013,(3):9-10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一些因环境风险问题而产生的群体性事件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四川什邡事件为例,分析了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起因、过程及对策思考,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预防和解决此类事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性事件,广义上泛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狭义上看,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呼应,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  相似文献   

4.
历帅  杨健民  王男 《学理论》2013,(11):79-80
当前我国高校的群体性事件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建立一个行之有效、运行良好的事前校园危机预警机制,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是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不二法宝。构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有效路径如下:建立校级领导小组及群体性协调指挥办公室;加强校园预警机制的预案建设,增设总体预案及分类预案;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高校间及高校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加强校园管理的社会、政府参与度,形成新闻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比较突出。公安机关正确应对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必须从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入手,正确把握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哲学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探求破解难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正确应对群体性事件,要坚持现场第一原则,坚持信息公开,不断拓展沟通渠道,慎用警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应建立健全包括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机制在内的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舆论极易成为失真信息、虚假新闻乃至谣言的产生地、传导线和催化器。网上群体事件屡有发生,对社会和谐造成一定冲击。分析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措施,对构建未来和谐的网络环境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地方群体性事件正处于多发期,而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往往无视民众合法利益诉求,处置方式时有偏激以致矛盾激化,损害了人民合法利益,也有损人民政府形象.因此,深入研究地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对策,对于地方政府有效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PX类项目群体陀事件频发,暴露出项目决策、实施和监管等方面存在不足,根源在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制度存在着结构性缺陷。本文分析了PX类项目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理和成因,从规范项目决策实施、规范利益主体行为、依法推进环境治理和建立社会安全阀制度等方面,提出成陶消弭策略,构建国家战略性项目“社会参与、科学决策、流程驱动、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7,(1):92-96
随着旅游群体的增加,涉旅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涉旅群体性事件作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旅游业和旅游景地形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社会工作和生活秩序,对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留下了隐患。基于对"7.24张家界涉旅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化解涉旅群体性事件的策略是: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监督,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建立诉求表达渠道,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健全现场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各类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群体性事件以其参与的广泛性、矛盾的激烈性和影响的深远性,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其波  张丽红 《学理论》2012,(19):254-255
近年来,高校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特殊的社会地位,使高校群体性事件不再单纯是校内事件,极易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而演变为社会事件,因此,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预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着重从高校自身建设、学生素质等方面出发,探求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骆家林 《学理论》2010,(27):72-74
群体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群体性事件更是直接关涉我国基层政权的稳固,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对其进行学理分析有必要更有价值。以L村一起群体性事件为例,探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发生过程。从参与缺失、怨恨动员和熟人网络、利益纠葛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4.
《理论视野》2009,(9):42-45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的态势,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着力提高处置能力,增强立法、普法和执法的有效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推进政府与社会在群体性事件和其他危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并且不断呈现出一些新形式和新特点,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群体性事件网络内外交织放大、“无直接利益冲突”、“非经济利益”、参与主体广泛及“燃点”降低等特点,应从解决突出矛盾,建立完善的利益均衡及利益诉求机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方面建立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政府部门应对群体性事件,需要掌握群体信息传播的规律,注意一些技巧与方法。一、及时更新信息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信息传播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群众接触、理解、关注、记忆的重点是有选择性的,是随时、随地、随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调整,使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暴力性、破坏性等特点,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破坏社会稳定。适时掌握准确的情报信息,是积极预防和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置策略,把握好处置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具有不同于常规网络舆情的特征,在演化逻辑上它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异化、延续和淡化五大阶段,这五大阶段是前后相继和不断演进的。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积极应对和有效监管,必须从理念和策略上主动作为: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的观念,努力提升有效监管的基本能力,不断健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武颖 《学理论》2010,(16):34-36
以2008年五起有代表性的群体性事件为例,分析群众的维权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抗议群众之所以采取不同维权方式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二是政府的管治能力有差异;三是维权能力高低不同。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罗筠 《行政论坛》2012,19(3):16-19
在我国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从地缘环境入手切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有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突破口。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在群体性事件生成和演化的过程中,县域的地缘诱因,包括特殊地形、地理位置、特殊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地缘群体四个方面会对群体性事件产生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县政治理中,有关部门必须摒弃县政治理中的单极思维和激进倾向,采取一种多维、系统、理性、审慎、成熟的改革观和建设观,通过地理空间的合理重构和制度改革,创造安全的能够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的空间环境,最终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