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静德 《党史文汇》2004,(5):44-46
1940年 邓小平领导的三大建设,使根据地走上了巩固发展的道路;百团大战中太行军民英勇奋战,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1940年4月11日,北方局在太行区的黎城县城召开太行、太岳、冀南高级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3个战略区的太行军政委员会,由邓小平任书记.  相似文献   

2.
李雪峰同志在太行10年,我从平定到冀西、到豫北,一直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在这10年当中,我从一个穷学生成长为党的县委书记,这离不开雪峰同志对我的培养.1947年他写信告诉我离开太行,这既是热情告别,也是对我的亲切勉励.回忆往事,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  相似文献   

3.
太行春感     
朱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注:这首诗是朱德1939年春在山西省潞城县北村时写的. 浅 析 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国民党统治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气候.寓情于景,对比...  相似文献   

4.
静德 《党史文汇》2004,(10):40-42
1945年 领导军民发动春夏季攻势作战,收复大片国土;指挥上党、平汉两大战役,保卫胜利果实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夜,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进入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毛泽东向全党全军发出"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的号召,邓小平即主持北方局会议,提出:要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摆在首要地位,集中优势兵力向敌守备薄弱地区开展进攻,开辟黄河北岸的豫北、晋南新区,发展豫东及豫西解放区,打通华北与华中的联系;向平汉铁路东侧和鲁西地区之敌展开重点进攻,把敌人压缩到最狭窄的地区和点线上.  相似文献   

5.
1942年,刘少奇在山东检查指导工作离开之后,中共山东分局有两项工作亟待办理。一是向中共北方局汇报五年来的工作。山东分局隶属中共北方局领导,在山东根据地主要领导同志之间出现意见分歧后,尤其是在刘少奇到山东检查指导工作之后,北方局要求山东分局详细汇报一...  相似文献   

6.
太行奶娘     
从1937年11月15日,刘伯承率129师进驻山西辽县(即左权县)西河头村,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邓小平率八路军总部离开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在左权战斗将近八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129师、太行区党委等大大小小150个单位分别在左权的诸多村寨驻扎过,与驻地百姓结下了鱼水般的深情.  相似文献   

7.
太行精神     
奕文 《先锋队》2013,(1):44
巍巍太行,雄踞华北,虎视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7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筑起了抗日的铜墙铁壁,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篇章,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静德 《党史文汇》2004,(11):41-43
1946年 抓住停战时机,一边领导建设,一边积极备战;全面内战爆发后,指挥军民接连取得大胜,改变了内线战场上敌强我弱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地处太行山腹地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北省涉县,当年曾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政治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也是朝鲜义勇军转战华北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斗转星移,时空变幻,然而巍巍太行却永远抹不去那遥远的记忆。1919年,朝鲜“三一”独立运动失败后,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青年流亡中国,继续进行谋求朝鲜独立的复国运动。1937年7月,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一部分朝鲜革命青年开赴陕甘宁边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1938年2月,日本颁布“朝鲜征兵制”,并在北平、天津等地建立了“朝鲜征兵特别训练所”,强行征集华北敌占区的朝鲜人,组…  相似文献   

10.
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的8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间,1938年1月,邓小平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40年4月,任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1942年9月,邓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他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抗战的岁月中,邓小平以太行山为基地,领导着晋冀鲁豫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分为四个大的战略区:太行区、太岳区、冀南区和冀鲁豫区),特别是在代理北方局书记期间,他负责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他指挥根据地军民,积极主动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一次次的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群团组织的领导,符合党践行群众路线、抗战形势、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和群团组织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党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为群团组织提供政策指导并进行宣传教育,建立党领导群团组织的领导机构,支持群团组织开展争取政治经济利益的活动,指导群团组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为群团组织培养、输送干...  相似文献   

12.
静德 《党史文汇》2004,(9):40-41
1944年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发动攻势作战,继续领导整风和生产自给运动,召开群英大会,进一步扩大解放区,从思想上、物质上为反攻作好准备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但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屡屡败北,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始局部反攻。此年元旦,邓小平主持召开北方局会议,作出《关于1944年工作方针的指示》,确定本年度华北工作的方针是:团结全华北人民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华北抗战,坚持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迎接胜利。提出全年的中心任务是:强化对敌斗争,开展全年的大生产运动,完成…  相似文献   

13.
孟红  董杰 《世纪桥》2012,(18):38-46
1938年春季,日本侵略军因后方交通线屡遭八路军袭击,从正面战场抽回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进犯。八路军总部决定机动灵活地歼灭敌人一部,左权提议先打最狡猾的苫米地旅团。这一建议得到了八路军总部其他领导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静德 《党史文汇》2004,(3):32-34
邓小平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共的大政方针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多方面显示出令人佩服的雄才大略.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日伪为贯彻其以战养战策略,对太行根据地的主要物产山货实施物资掠夺。中共领导的太行根据地及时调整财经策略,对山货进行物资统制,并逐渐形成以公营商业为主导,农民合作社为辅助,中小商人广泛参与的山货流通体系。根据地通过对贸易工作的一元化领导、物资统制与金融管控相结合等举措,不仅恢复了根据地山货市场的活力,掌握了山货贸易的主动权,还极大地增强了中共对根据地经济的掌控能力。太行根据地对山货贸易的精细化管理,是中共在华北地区战时特殊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经验积累,它对同一时期华北其它根据地乃至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的经济恢复与重建,亦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霄凌 《湘潮》2006,(8):52-54
刘太行,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少将军衔,1939年出生于炮火连天的太行山抗日前线,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刘太行一直在部队工作,从士兵到将军,一步一个脚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与他熟识的同志们评价道:刘太行与他的父亲刘伯承一样,是个异常善良、厚道的人。他对己严,对人宽,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他在工作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向普通人看齐。刘伯承从前方给汪荣华写信:孩子生下后就叫太行刘伯承夫妇是在长征路上结的婚。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她出身贫苦,文化程度不高,人特别老实。刘伯承在感情上是个较为古板的…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览》2014,(9):14-17
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在太行山工作了整整10年,参与领导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常言道:细微之处见精神。关于他在太行时期的大战略、大行动、大成就等方面,已经多有专门研究文章披露,因此该文主要选取他在此期间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以飨读者。"应该给群众赔礼道歉"抗战初期的一天,邓小平要到延安开会,担任他马夫的王兴芳为了做好行前准备工作,前往马店给  相似文献   

18.
刘明钢 《党史纵览》2003,(12):16-19
薄一波是惟一健在的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深受党内外景仰。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朱德领导下战斗在太行山上,得到很多的教益,与朱德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执行总司令命令建立敌后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静德 《党史文汇》2004,(8):34-36
1943年 主持温村会议,总结经验,使边区走出困境 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日军加紧在占领区抢夺物资,大肆实行"三光"政策.为了扭转这一严重困难局面,邓小平于1943年1月25日至2月20日在涉县温村主持召开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  相似文献   

20.
太行文联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活跃于太行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群众文化团体,也是这一区域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的领导机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其铁蹄迅速践踏我华北的大部分地区。11月,我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迅即进军到太行山上党地区,开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初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抗日工作的局面很快开展起来,在抗日群众运动中,工、农、青、妇等抗日团体纷纷建立,其时,文化界的抗日团体也在紧张热烈的酝酿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