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有权对职工予以除名,具体规定在我国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条.但在实践中对有些问题的理解难以统一. 1.对符合除名条件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如何处理?对此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解除劳动合同即可,而不必要除名;另一种则认为应先对违纪职工予以除名,劳动合同随之自然解除.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没有法律依据.不符合《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以及《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第二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即只有先对该职工作出除名处理后,劳动合同才能自行解除. 2.旷工时间的计算问题.劳动人事部《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劳人劳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应该纳入宪法宣誓人范围.理由有三: 第一,《宪法》和《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在我国,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制,代表来自于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其中一部分代表是担任一定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决定》规定的宣誓人;其他人大代表,来自于生产、工作一线,虽不脱离各自的生产和工作岗位,但其执行的代表职务属于一种公职,一种国家职务.从代表身份角度讲,符合《决定》规定的宪法宣誓制度的精神,应当纳入宪法宣誓人范围.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法》规定对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财产追索债务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此,《刑发》及其他刑事法规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如何适用已引起司法界的争论,笔者试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看法,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一、定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应定抢劫罪.其理由是:抢劫罪侵犯的是财产的所有权与人身权利.债权人扣押债务人的财产虽然是为了追偿债务,但债权是一种相  相似文献   

4.
<正> 《现代法学》1990年第2期刊登了成良文同志《死缓应改为独立刑种》一文,提出应把死缓由死刑的一种执行制度变更为一种独立刑种的观点,笔者读后有一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商榷,并就教于大家。成文指出死缓作为死刑的一种执行制度存在下列一些弊端:1.给司法实践带  相似文献   

5.
(一) 法官出入人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在中国刑诉史上发端于何时?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惟其著之于法典而可考者,则推唐律.”(林咏荣:《中国法制史》第209页)显然是说它最早产生于唐朝.第二种观点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始于西周,引《尚书·吕刑》的规定作为例证.(陈顾远:《中国法制史》第240页)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首创于夏朝.(《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3期,第58页)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认为早在公元前廿一世纪,当我国古代社会从氏族公社制度过渡到奴隶制,即国家、法律刚刚产生的时候,就随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对检察机关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施行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近2年之际,笔者通过梳理修改后《国家赔偿法》的亮点,提炼出现行《国家赔偿法》法律适用的几点意见,希望能促使《国家赔偿法》修改版在司法实践工作中能得到更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7.
“仵作”源流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先从“仵作”的名词概念说起.《简明法制史词典》“仵作”条释曰:“古代官署中检验死伤的吏役.仵作,名于宋代.郑克《折狱龟鉴·释冤下·府从事》引《玉堂闲话》:‘乃追封内仵作行人,令供近日与人家安厝去处’.明、清使用较广.……清末改称‘检验吏’”.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不够准确,也稍嫌笼统.对此,杨奉琨先生作过专门考证;但是,仍然失之笼统.因此,笔者在此利用文学作品资料,并且参照其他文献史料、律令典籍,对此作进一步考析,以期把问题的研究深入一步.其一,仵作名称的文献记载源流.《词典》说:仵作,名于宋代,见于《折狱龟鉴》所引《玉堂闲话》.《折狱龟鉴》是宋代郑克的著述,成书于“南宋初年”;《玉堂闲  相似文献   

8.
《法学》1987年第5期刊载了沈庆中同志的《放弃、丧失继承权的人可否代位继承》一文(以下简称《沈文》),读后颇受启迪.但《沈文》认为,如果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无论继承人是否放弃、丧失继承权,其子女均可代位继承的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放弃、丧失继承权的人的子女不得代位继承.理由如下: 第一,从代位继承的性质来看,法学界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代表权利说,即代位继承是代位继承人代表被代位人的权利、地位、顺序而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因此,既然被代位人已经放弃、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2条规定:“公民对计划生育主管部门作出的征收超生育费、罚款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该规定把计划生育案件的受案范围严格地控制在征收超生费、罚款这两种情况之中.笔者对此提出质疑,试作分析.目前,全国虽无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统一立法,但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地方性的法规——《计划生育条例》,这些条例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行使管理职能和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法律依据.以《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为例,该  相似文献   

10.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三条中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两高”《解答》对此解释说,“未还”是指案发前(被司法机关、主管部门或者有关单位发现前)未还.对这里的“超过三个月未还”笔者小有想法,特提出,大家共同商议.笔者认为,“三个月”即认定行为人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时间下限,也就是最短时限(这里不包括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和进行营利性活动两种情况),而没有规定时间上限.《补充规  相似文献   

11.
"亚洲合同法原则"(PACL)是由东亚合同法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的合作研究项目,这种合作是一种民间的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共同研究,最终目标是完成一部名为《亚洲合同法原则》的模范法. 上述合作的发起时间是2009年10月10至11日,当时,笔者在清华大学组织召开了"欧洲私法的统一及其在东亚的影响"国际研讨会.那时,在欧洲有以Ole Lando教授为首的《欧洲合同法原则》(PECL),有以Helmut Koziol教授为首的《欧洲侵权法原则》(PETL),还有以Christian yon Bar教授为首的《共同参考框架草案》(DCFR).对上述三位教授,笔者均有过私人接触.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人以启发:为什么不可以在东亚实质性地开展类似的合作和共同研究呢?这也正是当时组织那次国际研讨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由于我国《代表法》和《选举法》并未对“未按”这种现象作出明确规定,故而无论“未按”产生的原因如何,其与反对、弃权、未出席的最终作用一样,造成的皆是直接或间接“不赞成表决事项”的这样一种结果. 然而,“未按”与保留个人意见的“弃权”毕竟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因为,“弃权”是“人作为程序主体在实现实体权利或为保障实体权利不受侵犯时所享有的一种自主权利”,因而直接将“未按”视为“弃权”确实是不妥的.而将“未按”表决器视为“操作失灵”,笔者认为这样或许还更为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之际,笔者就如何认真贯彻《行政处罚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做好政府法制工作谈几点认识。一.要提高对实施《行政处罚法》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实施工作的自觉性《行政处罚法》是继《行政诉讼法》、  相似文献   

14.
《法律适用》1993年第2期刊登了王宗同志的《谈离婚诉讼设第三人》(以下简称《王文》)一文,笔者对此观点持不同意见,现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与王宗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自两年前笔者提出法学理论要更新问题(参见《法学》1986年第1期拙文《对法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质疑》和1986年3月31日《人民日报》刊载《法学理论要更新——记张友渔和张宗厚的一席谈》)以后,法学界对此众说不一.我认为,这并非坏事.任何探索,一开始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对于我来说,需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对财产保全制度未作明文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51条至54条,56条至57条对此给予规定,同时,11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外,对本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行政诉讼毕竟不同于民事诉讼,是两种性质的诉讼,有必要对行政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加以以研究和探讨,以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这是关于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享有抗诉主体资格的法律规定.由于这一规定不尽具体,且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有关抗诉主体的规定有所差异,致使法学界对此规定的具体理解上存有歧义.一种意见认为,在行政诉讼活动中,具有抗诉主体资格的,只能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另一种意见认为,各级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活动中,都具有抗诉主体的资格.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意见,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6年7月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下简称《枪支管理法》).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全面涉及枪支管理的法律.为了掌握好《枪支管理法》的内容,明确刑法当中涉枪犯罪的规定,完善刑事法律责任,笔者就《枪支管理法》的内容,谈谈其对刑法涉枪犯罪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黄群  刘颖 《中国司法》2008,(1):61-66
《物权法》担保物权编与《担保法》有诸多不同之处,具体制度之差异源于两者立法宗旨之异同。公证业务涉及担保物权较多,《物权法》的正式实施对公证实践必然带来影响,公证执业人员该做何应对,此为本文之重点。笔者将以《物权法》与《担保法》之不同为线条来展开本文之论述。《物权法》第178条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两部法律将同时适用,它们的不同之处自应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经笔者初步梳理,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增加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物权法》规定两种情况下可以实现担保物权:一是债务…  相似文献   

20.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实施已经十二年了,在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在审理医疗事故或事件(下称医事纠纷案件)时,有的以行政诉讼立案,适用《办法》及《实施细则》等行政法律规范进行处理;有的按民事纠纷立案,只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处理;有的虽以"民事诉讼"立案受理,但在实际审理中,却同时适用民事审判与行政审判两种审判程序,既适用《民法通则》,又适用《办法》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进行处理,来了个"民事附带行政诉讼"。总之,在审理医事纠纷案件时,审判机关可以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民法和行政法两种不同的诉讼程序和两种对立的法律规范中作任意选择,操作起来非常自由,这显然是有违法学常理的。对此笔者曾著文指出,对医事纠纷的审判之所以会产生如此混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最高法院关于对医事纠纷案件的四项错误的司法解释所造成的.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