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党中央和毛泽东在1937年12月就作出《中央政治局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认为南方游击区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成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南方游击区的同志是全党的模范。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却也是很科学、很客观、很有分寸的。本文旨在解读、诠释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南方游击区的这一科学评价,以加深认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闽东游击区位于福建省东部和浙江省东南部交界地区,靠山面海,包括福建省和浙江省的23个县境。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中,叶飞与中共闽东特委其他领导同志审时度势,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自觉实现从苏区方式到游击区方式的转变,实现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叶飞领导的特委,带领游击区军民经过浴血坚持和卓绝斗争,取得了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闽东三年游击战,成为叶飞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军事生涯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是土地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游击战消耗并打击了进犯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在战略上为配合主力红军胜利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由苏区及其边缘游击区演变而成的闽西游击区,又称闽西南游击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毗连闽赣边和闽粤边游击区,基本区域为龙岩、永定、上杭、连城、漳平、宁洋(今分属永安、连城、漳平、龙岩)、平和、南靖、长汀、清流、宁化、归化(今明溪)及广东省的大埔、饶平等  相似文献   

5.
王阿寿 《世纪桥》2009,(12):33-37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军区,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任命项英、陈毅等为苏区中央分局、军区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负责人,领导江南苏区和游击区的中共组织及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6.
赣粤边游击区和湘鄂赣边游击区都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重要的游击区。在党的领导下,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虽然两块游击区的革命斗争特点各有差异,但是他们在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史、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从中国共产党创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后,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实现几次具有历史性的转变。其中,抗战初期,南方各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向新四军的转变,便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不仅因为这个转变在内容上是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而且,在形式上是从分散到  相似文献   

8.
牟蕾  黄伟 《党的文献》2018,(2):76-81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主要是由项英、陈毅等组成的中共中央分局直接领导的。长征后北上抗日的中共中央一直竭力关心留守在南方浴血坚持的各游击区指战员,非常重视南方各游击区的军事、组织和改编等各项工作。中央分局和留守红军指战员也一直心向党中央,虽然曾一度失去联系,但一直努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中共中央和中央分局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良好互动。项英、陈毅等中央分局主要领导和留守将士的卓著功勋、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有关著述几乎都说南方游击战争是在八个省十四个地区内坚持和开展。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新研究。是十四块还是十五块游击区的争论焦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否应包括闽中游击区?换言之,按照以往所确认的十四块游击区的标准来衡量闽中,闽中能否作为独立的一块游击区而存在?据参加过闽中地区三年游击战争的许多老同志的回忆,以及当时《福建民报》、《莆田日报》、《新福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项英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留守各路红军部队约1.6万人,根据中央精神组织突围,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在深山密林中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江西边界有6块游击区:赣粤边游击区、湘赣边游击区、闽赣边游击区、汀瑞游击区、湘鄂赣边游击区和皖浙赣边游击  相似文献   

11.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蒋管区有两大游击区,即江南游击区和华南游击区。它们不仅起了破坏敌人后方,配合我军正面战场作战的作用,而且还是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的战略基地之一,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在研究和编写解放战争时期党史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蒋管区的游击战争很少注意。本文仅就江南游击区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作一探讨,恳请党史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资溪游击区涉及资溪、金溪、南城、贵溪和福建省光泽5个县,其存续时间跨越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3个时期,是抚州市11个县(区)游击区中存续时间最长、活动范围面积最广的县级游击区,在南方游击战争史中具有独特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丕显同志,于今年8月23日与世长辞了。回忆陈丕显指导我们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型史料丛书《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西游击区》,缅怀之情萦绕我心头。 洋洋58万字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西游击区》(简称《闽西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游击区之一的闽中,存在一些容易使人混淆的名称,现列举如下:1、闽北地区的“闽中特委”和闽中地区的“闽中特委”。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闽赣省委下设的分区委中有个分区委名曰“闽中分区委”①或“闽西北分区委”,又叫“第二分区委”②,亦有相应的“闽中军分区”③,而这一分区委又被简称为“闽中特委”④,但这一“闽中特委”在闽北地区,与闽中游击区的“闽中特委”毫不相干。2.作为福建中部的“闽中”与南方三年游击区之一的“闽中”。历史上习惯把夹在福建南部和  相似文献   

15.
越文 《前线》1963,(18)
目前越南南方佛教徒和各阶层爱国人民反对美吴集团残暴迫害的正义斗争,已经发展成为遍及整个美吴集团控制地区的群众性斗争。这一斗争同南越广大解放区、游击区人民自卫武装斗争汇合在一起,形成了越南南方人民反对美吴集团斗争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6.
一、苏区、游击区妇女踊跃参加革命斗争。红军进漳点燃起革命的熊熊烈火,闽南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也把妇女运动推向新的斗争高潮。随着武装斗争的风起云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断“围剿”和进攻,男子参军到前方打仗,保卫苏维埃、保卫胜利果实,因而动员广大妇女参加土地革命,保卫、建设根据地就成为苏区、游击区妇女运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1928年3月的平和暴动,平和长乐乡妇女打草鞋、筹粮食,替起义农军送饭、缝补衣服支持暴动,那1932年以后广大农村妇女就不仅仅做这些,而是直接参加革命斗争了。她们不怕杀  相似文献   

17.
正1937年冬,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15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组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成立,1938年1月移驻南昌。新四军全军辖4个支队,其中第二支队由闽西、闽粤边、闽赣、浙南4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这支武装力量,是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福建省军区党史办在福州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参加会议的有参加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老首长,有全军、南京军区等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共22人。省军区张立清副政委主持会议,福建省征委主任伍祥洪到会讲话。这部丛书的编纂工作是中央书记处陈丕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和解放军总政冶部朱云谦等领导同志亲自抓的。丛书将与《红军长征》、《八路军》、《新四军》三部丛书一道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统一规划出版,向全世界公开发行。“闽西游击区册”又将作为南方八省十五决游击区册之首,率先于建军60周年前出书。  相似文献   

19.
1986年第二期《党史研究》发表的阎景堂《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从“游击区”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党的领导、武装力量、游击根据地、国共和谈和编入新四军等)论证了闽中与其他十四块游击区并驾齐驱,提出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八省十五个地区”的新  相似文献   

20.
自阎景堂同志在《党史研究》1986年第2期上发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应包括闽中游击区”的论文后,经过三年来的探讨,史学界已基本上确认此一史实。而邓子恢同志在闽中的革命活动,为1934年后闽中游击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 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二大决定“准备全省总暴动”,7月,省委再发动漳属、闽北、莆田、泉州四地的暴动,省委书记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