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比例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帝王条款”,已在国外的立法研究和司法实践中获得普遍重视和不同程度的运用,因而成为其行政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比例原则在我国大陆尚未引起行政法学者足够的重视,通过对比例原则基本内涵的分析以及比例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比较,阐释比例原则在行政法中的独特地位,希冀能推动中国行政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史雪情 《法制与社会》2014,(14):108-109
税收保全措施借鉴了民事诉讼法中的财产保全制度、民法中的债权保全制度,对于国家税收债权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税收保全措施严格的实施条件也有利于防止税务机关公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本文将从《税款征收管理法》入手,具体阐述税收保全措施及其法律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在涉及公共利益法律问题时,必须坚持比例原则中的适当性原则,同时也离不开对该原则的反思。文中以适当性原则为视角,就公共利益法律问题中的比例原则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税收法定原则之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鸿貌 《法学评论》2004,22(3):51-59
在当代 ,税收法定原则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宪法原则和税法的基本原则。本文研究了税收法定原则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内容、实质与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对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宪法及税法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桂英 《法制与社会》2013,(26):273-275
税收债权保全制度是2001年我国《税收征管法》修改之后税法对合同法上债权保全制度的移用。考察我国十多年来税收债权保全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大多对我国税收法律及其原理认识模糊,对现有税收债权保全制度具体规定理解不清,该制度实施情况也并不理想。为此,对我国税收债权保全制度是否虚置进行思考,建议税务机关重视有关税收债权保全制度法律培训。  相似文献   

7.
对法律与国家的不同理解一如既往地存在于欧盟内部所有的共同遗产与价值共同体的修辞学中。德国法中法律是优先于政治的,而英国更注重保持开放的政治空间与限制司法权,近些年来特别是从GCHQ案到1998年《人权法案》颁布以来英国法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惊人的变化图景,其已开始接纳比例原则。法国法对比例原则并不是公开地接受,而是以不同的本土标准逐步地适应欧洲标准。由于比例原则提供了灵活性与可诉性,特别是出于结构性与制度性的原因,比例原则在欧洲层面是必需的。作为法院的监督标准,比例原则会强化法律的优先性,并且导致民主与法治关系的结构性重组。欧洲法院对成员国议会行为的监督已不可避免,民主的思维应当在基本权利保护中展开。  相似文献   

8.
税收法定原则来源于税收法定主义,要求政府征税需经人民同意,这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宗旨.从我国的税法立法情况来看,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途径是将立法权逐步回归到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手中.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还要求合理确定税法各要素,避免征税主体的自由裁量权,并在立法程序上体现民主法治,这样才能实现税收法定原则的最终目的,即保障纳税人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9.
论比例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例原则”是德国行政法学首创的行政法原则 ,它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均是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 ,但两者仍有不同之处 ;“比例原则”不仅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对其他部门法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0.
诞生自德国公法的比例原则,呈现出双重的普遍性:不但逐渐被其他国家接受(地域普遍化),也开始向私法领域挺进(领域普遍化)。那么,比例原则的普遍性存在理论上的根据吗?就比例原则而言,如果它具备普遍性,要么因为它是理性化的一般要求、要么因为它是某种程序、要么因为它是某种终极价值,但这些看法都误解了比例原则的性质。因此,比例原则的普遍化,寄生于"正当限制基本权利"这个观念的普遍化。但由于"关于私法(民法)立法"与"私法(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比例原则并不能够适用于私法自身的内容,所以并不具备领域的普遍化。同时,由于"正当限制基本权利"的观念本身存在问题,因此要承认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只能承认基本权利之间的冲突与紧急情况这两种限制基本权利的情形,而此时比例原则并未拥有超越其他审查工具的明显优势,所以比例原则的地域普遍性仍需要进一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罗智敏 《法学评论》2023,(6):182-193
根据《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非诉行政执行需要一个较长的等待期,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因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会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遭受严重的难以弥补的损害。非诉行政执行前的保全措施可以预防损害的发生或扩大,确保行政行为将来得以顺利执行。司法实践中经常作为保全措施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76条、第77条、第159条,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的环境禁止令,但均存在司法解释规定不足、司法适用错误等问题。完善非诉行政执行前的保全措施,需确定比例原则作为适用的基本原则,增加行为保全,统一裁量要件,细化保全措施的程序,并提供相应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前比例原则在我国只是停留在学理的探讨之上,而在法律实践中适用的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近些年学界对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质疑和诟病浮出水面,相对的关于引入比例原则的探讨则非常热烈,本文试图对比例原则的定位进行简要的介绍,试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比例原则是一项宪法原则还是行政法原则;第二,比例原则在行政法领域内是一项基本原则还是特殊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校税收筹划不是偷税,而是一种合法的税务谋划或安排。高校税收筹划是高校提高教师待遇.增强高校教师纳税意识的客观需要。为实现高校效益的最大化,高校税收筹划应遵循合法原则、组织原则和审慎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法的比例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例原则是许多国家行政法上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行政法中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比例原则对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税收优惠条款解释的恣意和混乱,迫切需要确立税收优惠条款的解释原则。基于税收优惠条款本身的特殊性,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解释原则是:价值导向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价值导向原则"强调从税收优惠的"社会目的"或"经济目的"来解释税收优惠条款;"区别对待原则"侧重于解释的宽严相济,在解释中谋求"合目的性"与"宽严相济性"的有机结合,以实现税收优惠条款解释的科学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王玉娇 《法制与社会》2016,(5):22-23,37
在行政法领域,基本原则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行政法理论的日臻成熟,对于行政法基本原则问题的讨论要随之更加激烈。本文从比例原则这一切入点进行阐述,研究比例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比例原则,以及其有哪些缺陷亟需完善。对比例原则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基本原则理论的完善,还是对于指导行政实践,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阿列克西的宪法权利适用和解释理论是一种原则理论。这种理论将宪法权利规范看作是原则,也即要求某事在给定的法律和实际的可能性中在最大程度上被实现的规范。但在具体的宪法权利案件中会出现原则之间互相对抗的情况,因此就需要对欲确定适用的原则进行选择和权衡,而宪法权利适用的比例原则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该原则理论和比例原则所具有的高度创见性在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也遭受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批评,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反对意见认为比例权衡是非理性的。在回应这些批评时,阿列克西提出,可以将比例权衡看作是商谈的理性结构,并据此证明比例权衡是理性的,故而可以实现商谈结果的理性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取消农业税的征收固然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它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从法律的制定、修改、废除角度来看待我国农业税取消的过程,发现其中不无值得商榷之处,与我国税收法定主义的税法基本原则是不相符的。另外,农业税取消后,在农村建立什么样的税收制度才是科学的、合法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父母子女关系的人权和基本权利指向决定了权利思维在国家监护制度建构中的普遍适用。比例原则的核心地位是由国家监护制度所隐含的权利冲突困境所决定的。同时,它也提供了弥合国家在父母子女关系上所负消极和积极义务之间张力的可行方案。以比例原则为基础进行国家监护制度建构包含了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安排。实体措施上的分层是前提和基础。措施所适用的对象、期间、内容和程度均构成分层的标准。建立在“目的——手段”权衡之上的程序规则设计则是正当化国家监护措施的关键。这种权衡体现在对程序启动的条件、主体范围、程序的类别和期间、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的分配以及父母子女程序性权利的保障等方面具体规则的设计之中。我国现行国家监护制度对于比例原则的表达存在实体和程序两个面向上的缺陷,存在改革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对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进行比较,厘清二者的相同之处和区别,并对我国行政法上的合理性原则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