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20:中美全面军事对抗?美国权威智库称美军要保卫太平洋今年3月4日,中国公布了2007年中央预算草案中的国防费预算。西方部分媒体不顾中国经济总体增长,国防预算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并未发生重大改变的事实,断章取义地认为,中国加大国防支出是要搞军备竞赛。美国权威智库兰德公司在今年春季先后发表了由R·克利夫等三位“中国问题专家”撰写的文章和  相似文献   

2.
双周人物     
《南风窗》2003,(22)
10月28日,五角大楼7年来第一次欢迎来自中国的国防部长曹刚川,此时距离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已是两年又半载。 中美军事关系可谓两国政治关系的晴雨表。1996年克林顿政府谋求改善对华关系,其开端就是邀请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访美。  相似文献   

3.
林东 《当代世界》2014,(1):43-46
2013年是中美军事关系史上永载史册的阳光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句“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给中美两国带来了走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阴影的希望。但在中美军事关系刚刚预热之际,怀疑和看衰论者仍不绝其道,  相似文献   

4.
郭伯雄访美中美军事关系达到新水平新华网报道:应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邀请,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郭伯雄7月16日晚启程前往美国访问,这是近些年来访问美国的中国军队最高将领。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中美军事关系自2001年撞机事件以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南京军区政委雷鸣球、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海  相似文献   

5.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中美战略对话、美军太平洋司令法伦上将访问我南海舰队、美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0月访华等一系列活动,为中美两军军事交流进一步加深拉开了久久未能升起的序幕。然而,总有些人对中国在和平崛起中的军事发展心存芥蒂,故意夸大事实,甚至进行恶意攻击,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在正常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6.
要闻     
中国新闻中美国防部长举行会晤 中新社10月2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当天中午在五角大楼与来访的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举行会谈,这是2001年4月撞机事件以来,中美军方最高层次的会晤。五角大楼称,会晤是“富有成果,具有建设性的”。双方谈到了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以及两军关系等广泛议题。双方都同意就2004年两国军方领导人访问日程进行安排。美国《华盛顿时报》引述拉姆斯菲尔德的话说,曹刚川部长此次到五角大楼访问是美国政府保持与中国关系政策的一部分。他说,就美国的立场而言,两国间的军事交流是适当,合理和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军队结构调整计划和武器采购计划的一再推迟,希腊军队和国防工业陷入了困境。延迟主要应归咎于2004年政府的变更——20年来保守派首次执政,再加上财政预算日益紧张。在欧盟委员会的制裁威胁之下,希腊不得不控制公共开支,这不可避免地要对国防预算分配作出削减。今年,希腊的国防预算仅为16亿欧元,占 GDP 的2.96%,比2004年的23亿欧元(占 GDP 的4.1%)减少了近30%。而2003年的国防预算为37亿欧元。再加上2004-2010年的国防附加  相似文献   

8.
9月初,台湾2006年“国防报告书”正式出炉。台“国防部”特别召开记者会,向媒体说明了这份“国防报告书”,并通过17分钟的短片进行宣传。台湾今年的“国防报告书”以“国防”转型为聚焦主轴,分迎接挑战、改革转型、全民“国防”3篇12章,共8万多字。“国防报告书”通过迎接未来“国防”挑战,积  相似文献   

9.
4553亿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报道,2004年,美国军事支出高达4553亿美元,是所有其他国家国防支出总和的47%,是俄罗斯194亿美元军费的23.5倍多,是法国、英国、中国和印度军费总和的3倍。2006年,五角大楼军事预算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行动追加拨款,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与其他191个国家的军费总和不相上下。这表明美国企图凭借军事实力,垄断世界武器市场控制他国,从而确立单极世界秩序独霸全球。5.45亿  相似文献   

10.
中美建交近40年来军事外交曲折发展的事实表明,稳定健康的中美军事关系不仅有利于巩固两国的外交关系,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自2013年中国明确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来,虽然奥巴马政府采取"三不"态度,特朗普政府表态认同,但如何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构建"互信、合作、不冲突、可持续"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成为摆在中美军事外交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中美军事外交具有波动性、互利性、不对称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还深受利益、意识形态、实力对比和国际战略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深刻影响。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既需要中美双方相向而行,也需要中方积极主动发挥作用,用新安全观引领两国军事关系的良性互动。双方要以互信和沟通为基础,依托两军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共识,推动两军合作共赢,助力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是中美军事关系史上永载史册的阳光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句"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给中美两国带来了走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阴影的希望。但在中美军事关系刚刚预热之际,怀疑和看衰论者仍不绝其道,中美军事关系的改善是策略性的,还是战略性的?是短暂的,还是长远的?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回答"宽广的太平洋如何容纳中美两大军事力量"这一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中美军事交往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各层次军事人员互访积极。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3月22日至25日访华后,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海军上将于5月10日至14日访问了北京和南京,这是基廷今年3月就任太平洋总部司令以来首次访华。同时,由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将奈兰德率领的美国国防大学将官班代表团也访问了中国。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两军关系健康、务实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布什总统第一任期,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直未能实现访华,作为政府两任国防部长和冷战老将,此翁乃美国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一直是美国朝野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大力支持者,因此,此次他主动释出将于十月访华的信息,不仅对于人们进一步观察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两军的未来交流走向甚有价值,而且,也折射出美国国防与安全当局对于美国军事战略重心的一些考虑和侧重。  相似文献   

14.
7月4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关于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的特别措施法案。该法案生效后,日本将向海外派遣二战后最大规模的自卫队部队。至此,联系到6月初通过的“有事三法案”,日本在国防和军事上基本完成了由战后体制向面向未来的新国防军事体制的战略性转变。世界将面对“正常国家”的日本已是一个现实,因此,若将日本此次海外派兵比作1956年德国进入莱茵河左岸“非军事区”的举动,也不是毫无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委内瑞拉已经批准实施军事现代化计划——“巩固国防战略计划”。军事专家认为,该计划到2012年将耗资307亿美元,并将使委内瑞拉成为南美地区军事开支最高的国家。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南美小国的军事现代化步伐正日益加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原作者范文茶身兼越共政治局委员、越共中央军事党委副书记(书记为越共总书记农德孟)和越南国防部部长三大要职,拥有越南人民军大将这一越南最高军衔。作为越南党、政、军的高级领导人和越南国防军事思想变革的倡导者和亲历者,作者在国防军事问题上的观点代表了当前越南军事理论界的最高研究成果。本文回顾了越南国防军事思想变革的时代背景和过去20年越南在国防军事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重点分析了当前越南国防军事领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越南现阶段国防战略目标,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越南国防军队建设的方向。研究这篇文章,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越南的国防军事思想变化脉博,了解越南新时期国防军队建设重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其国防军事政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小标题为译者添加。  相似文献   

17.
台海问题从来都是美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会在台海发起军事行动,以完成国家统一的使命更是美国军事观察家,中国问题专家们分析的课题。本文作者毛文杰博士是美国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副主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2005年9月15日,中美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召开的“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台海平衡”听证会所做的这份报告中指出:由于直接军事行动的风险过高,中国更可能采用由信息战、心理战、计算机网络攻击、“斩首行动”等超限战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阻止美军的军事干涉。整份报告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以及各种捕风捉影的分析。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本刊发表此文并非赞同其观点,更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意见与媒体     
英国《空军月刊》杂志2004年5月号文章《今日捷克空军》 捷克共和国的武装力量进行的重组使捷克空军(CzAF)进入2004年时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一捷克军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结构重组是从去年夏天削减国防预算后开始的,随着更多资源的减少,导致了作为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中国军事现代化计划的驱动因素有两个主要的类型: “背景性的”和“直接的”。背景性的驱动因素包括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中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它们影响着中国对威胁的认识、战略观点和应急计划。直接的驱动因素包括对中国来说具有较大内部意义的一系列财政、政治和技术因素。中国的首要重点之一就是阻止台湾独立(随之而来的是“恢复”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对人民解放军来说,这转变成一项 (一旦下令就会)以强力阻止台湾独立的军事使命。正如《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所大胆警告的那样:“如果台湾当局铤而走  相似文献   

20.
俄刊《远东事务》2006年第1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可夫.伯杰撰写的文章《中美学者眼中的中国大战略》。文章考察了中美学者关于中国大战略的一些重要论述和观点。在美国学者中,一些人认为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是“深谋远虑”的战略,这是基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弱小,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必将采取更加“独断的立场”;另一些美国学者则认为中国的大战略只是对特定外部环境的反应,只具有策略性的特征,因此反对美国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而中国学者在看待此问题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与美国学者有着本质不同。现将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