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翟韬 《东南亚研究》2020,(1):134-151,158
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是冷战国际史学界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美国对外宣传史、华侨华人史、中美关系史三个领域交叉的产物。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经历了从中国政策向东南亚政策的转变,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核心宣传机构实行遥控指挥,并把《今日世界》杂志为代表的书刊纸媒作为主要传媒手段。美国对华侨华人文化冷战的主题和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台湾声誉,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反共宣传,用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宣传美国价值观,和台湾合作与中国大陆争夺侨生教育。美国对华侨华人的宣传主要并不集中在对政治、外交事件和美国政策的报道和阐释上,而是把重点投注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的塑造上,其根本观念以及核心的宣传思路是直接诉诸塑造华人身份认同,把冷战意识形态建构为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此举于今仍有影响。研究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对认识和理解当前的中美关系和大国竞争态势可以提供一定的镜鉴。  相似文献   

2.
过去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历史将出现一个新的转折。香港将成为中国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香港华人过去模棱两可的地位也将因而结束。过去,历史学家难以确定是否将香港华人划归中国的华人,还是划归于生活在外国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不下20万的印度尼西亚华侨自中国内地迁居香港;而近30多年来,印尼家务工人亦接踵而至,其在香港的人数现已超过13万人。这两群看似毫不相干的移民,在21世纪全球化以及区域移民的大语境下相遇,共同构建了香港经济活动中奇特的族裔景观,具体包括印尼食品店、服装店、手机店、家具店等等。基于文化背景、语言条件以及香港公民身份等因素,第一代印尼归侨以及千禧年前后开始定居香港的印尼华人或自己充当雇主,或在族裔经济中担任雇员,自然而然成为在港印尼族裔经济的先驱者与主要获利者。本文根据2013年到2016年初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梳理在港印尼华侨华人的移民背景以及类别,探讨印尼华侨华人如何在印尼家务工人移民潮的推动之下,启动他们的族裔资源,使之成为具有商业用途的资本,从而促进了过去十多年来香港印尼族裔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铸造和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 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植于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土壤之中,对现代社会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早期菲律宾华人的 参政意识与政治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某些束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却属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事实上,任何学科的研究有热门也有冷门,而且冷门研究的成果往往真正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广西社会科学院赵和曼教授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就是这类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发挥华人优势加速广东企业跨国经营陈乔之一这里所说的华人,系指中国大陆以外的中国人或是有中国血统的外籍华人,包括港澳台湾地区的中国人以及散居在世界五大洲的华侨及外籍华人。上述地区的这些华人,其所拥有的优势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数众多。目前台湾有...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的民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寻根认祖、探本溯源的活动成为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文化交流的热点。以族谱家乘、寻根问祖为引导的活动,对促进华侨华人与侨乡的沟通联系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祖宗和祭祖仪式同样为华侨华人所看重,因而它们也成为华侨华人和侨乡民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都使两者原先疏远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随着华侨华人回乡谒祖热度的升温,侨乡的民间宗教信仰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华侨华入与当代闽粤侨乡的民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寻根认祖、探本溯源的活动成为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文化交流的热点.以族谱家乘、寻根问祖为引导的活动,对促进华侨华人与侨乡的沟通联系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祖宗和祭祖仪式同样为华侨华人所看重,因而它们也成为华侨华人和侨乡民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都使两者原先疏远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随着华侨华人回乡谒祖热度的升温,侨乡的民间宗教信仰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9.
虽然印尼华人这个概念本身已经从理论上明确了印尼华人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定位问题 ,但实际上印尼华人的定位问题远未得到解决。首先 ,长期以来印尼政府实行歧视华人的政策 ,使印尼华人为印尼公民的定位变成一个问题 ;其次 ,与之相联系 ,一些印尼华人自身虽然理智上已经认同印尼民族和印尼国家 ,但感情上并不能完全认同。由此 ,衍生了印尼华人如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问题 ,如何处理与祖籍国的关系问题 ,如何看待宣扬中华文化的问题以及如何看待所谓“少数民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洲华侨华人在数量与规模上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同时由于语言、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华侨华人在非洲面临很多困境与问题。据此,本文基于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以博茨瓦纳的华侨华人为例,探讨华侨华人在非洲所遭遇的困境与挑战,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进而展望未来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尽管在澜沧王国之前,老挝国土上还曾出现过不止一个的部落国家(城邦),但是,迄今老挝史学工作者,尤其是政界首脑,在回顾本国古代历史时,多着重以澜沧王国为古代老挝最光辉的历史时期。梭发那富马曾经说过:“老挝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来自中国南部的寮族和泰族人民在原有土著人民的本土定居后,就诞生了这些人民在印度文明的文化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兰生(今译澜沧)王朝的国家。”凯山·丰威汉在概述“老挝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立国卫国光辉历史的国家”时,也是从老挝“在民族英雄昭  相似文献   

12.
印尼近几年来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大量的社会财富却集中在统治阶级中少数人手里,为他们所享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现任总统苏哈托的家族。西方报刊曾报道苏哈托家族利用权势聚敛财富的情况,触犯了苏哈托等人,印尼政府下令驱逐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华人新移民的人口特征、经济生活和参政情况,探讨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人口特征方面,三地华人数量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但离境人数也持续增加;三地华人女性移民人数均略高于男性;青年群体比例最高。经济生活特征方面,香港移民的就业情况最好,收入最高,其次为台湾移民,而中国大陆移民最差。参政方面,香港华人的参政议政程度最高;尽管三地华人新移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其参政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4.
华人是法国境内移民数量位居前几位的外国群体,在法国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至今成立了近百个华人社团,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是一个以女性华侨华人为主体的社团组织,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透过参与或领导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的事务、利用中外节日举办或参与庆典、组织或受邀参与联谊交流、接待迎接中国政府领导与企业来访、关注参与祖国的公益事务等方式来开展活动,在情感交流联系的基础上,透过多元化的活动开展,奠定了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在海外侨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暨南大学95年的办学历程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暨南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近代学校之一 ,也是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 ,在华侨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历史刚刚跨进新世纪、新千年之际 ,暨南大学迎来了建校 95周年。这是学校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一个良好契机。2 0世纪是风云激荡的世纪 ,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暨南大学与世纪伴行 ,已走过了95年的风雨历程。暨南学堂创办时 ,仅有学生 31名 ,是一所补习性质的学校。经过几代暨南人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的艰苦创业 ,努力奋斗 ,暨南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宏大、学科齐全、实力雄厚、享誉中外的华侨最高学府。在新的世纪 ,学…  相似文献   

16.
柬埔寨是印支半岛的一个重要国家,也是中国的友好邻邦。1993年柬埔寨恢复君主立宪制,被西哈努克称为第二柬埔寨王朝,至今已有10年。进入21世纪,在洪森与拉那烈联合政府领导下,柬埔寨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在东盟国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柬埔寨华人经历了战争与动乱的苦难,华人经济获得了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7月,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以丛书之十五形式推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李明欢教授所著《欧洲华侨华人史》一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引人注目的一件事。该书总凡860页,共计70余万字。单论量而言,就已足见其相当分量,但该书出版的意义显然还不啻如此。“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此言是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用以形容华侨华人分布之广泛和生存力之顽强的常见表述。然而,“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研究”,则可以说是得益于《欧洲华侨华人史》的出版才有更完整的体现。因为,在该书问世之前,国内已…  相似文献   

18.
华人认同东南亚社会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南亚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个地区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其中,广大华侨华人的价值取向与归属观念的变化尤为突出。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地华人认同并逐步融合于当地主流社会,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华侨华人文化的专题研讨活动,在国外开展得不多,在国内更是罕见。今次广州华侨文化基金会与几个单位邀集大家开会进行专题研讨,这是很有意义的。我过去着重研究华侨华人经济,较少接触华人文化方面的研究,这里仅就自己对华侨华人文化的几点粗浅看法罗列出来,以便抛砖引玉。一、华侨文化与华人文化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即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但扎根于神州大地,也远播世界各地。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国人口的大量向外迁移,中华传统文化也被带到世界各地。从早期的中国移民…  相似文献   

20.
朱鹏  陈奕平 《东南亚研究》2013,(2):89-92,99
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后,暨南大学紧抓机遇,牵头组建了华侨华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华侨华人在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重大战略性需求为导向,以涉侨研究与运用的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选取了六大重点发展方向,在华侨华人研究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