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2年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已侦破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杀人碎尸案中,被害人以女性为主(16例),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23人),熟人作案22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作案动机多为情感纠纷。碎尸块数量多在20~30块,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其中家用菜刀20例。多为多处、跨区域抛尸,抛尸工具以汽车为主。结论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中,碎尸块数量多,碎尸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嫌疑人职业特征难辨,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2.
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1989年至2006年检验本地区伪装性杀人案件共13例,见表1。上述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实施杀人后,均对受害人尸体等进行了伪装,伪装手段见表2。表1 13例杀人案件中相关的人员基本情况中国法医学杂志CH IN J FO R EN S IC M ED 2006年第21卷增刊1.2资料统计分析在13例案件中,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均系成年人。受害人中:男7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1.17:1;其中城镇6例(46.2%);农村7例(53.8%);文化程度:初中以下8例(61.5%),高中2例(15.4%),中专以上3例(23.1%)。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夫妻6例(46.2%)、情侣3例(23.1%)、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2000~2005年上半年发生的50例杀人碎尸案进行比较、统计、归纳,总结了碎尸案的特点和规律(见表1、2)。2000~2005年上半年发生了50例杀人碎尸案,发案数处于上升趋势,随着刑事技术手段、水平的不断提高,破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碎尸案被害人男性18例,占36%,女性32  相似文献   

4.
命案中伴有附加性加害行为的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案中的附加性加害行为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杀人过程中,由于某种心理动因的需要,在被害人处于濒死期间或死之后,又附加实施的侵害行为。在杀人案件侦查实践中,此类实施杀人且伴有对受害人的附加性加害行为的情形出现机率较高,而这种加害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与支配下发生的,必然反映出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和个性特征。因此,对此类特殊现象如若分析不当,则会直接误导侦查方向。常态情况下分析,经常会归因于熟人作案、泄愤心理或灭口动机,而很少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行为特征作深入详尽的研究剖析。命案侦查中,如何通过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特点,为同类案件的法医现场勘验及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参与鉴定的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共死亡207人,其中加害人98名,被害人109名。对加害人、被害人双方的性别、年龄、关系及案发场所、死亡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地区杀人后自杀案件涉及的死者多为18~59岁青壮年,相互之间多熟识,起因多为家庭矛盾及感情纠纷;被害人女性为主,加害人男性居多;案发场所多为同一室内环境或相邻室内外;杀人多选择机械性暴力手段,而自杀则多采用自缢和高坠。结论上述关于此类案件的特点有助于法医在鉴定过程中对杀人后自杀案件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6.
韩冰 《刑事技术》2009,(5):76-77
1 案例资料 1.1 基本情况 被害人情况:男6例;女14例。死亡方式:扼勒颈16例;钝器打击4例;锐器刺击2例。案件性质:抢劫杀人11例;报复1例;情杀3例;变态杀人1例;强奸杀人2例;经济纠纷2例;琐事杀人1例。  相似文献   

7.
自杀性犯罪是指自杀犯罪者主观上以自杀的方式采用爆炸、放火、投毒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手段进行的行为 ,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笔者结合 6例尸检资料 ,分析报告如下 :1 案例资料6例案例为某县 1988~ 2 0 0 2年发生的已证实为自杀性犯罪案件。基本情况见表 1、表 2。表 1  6例自杀性犯罪受害者基本情况案例受害人数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否结果1 2女 1男 1 2 9、8 农小学已  1死 1伤2 3女 2男 1 4 9、2 7、3农小学已  2死 1伤3 1女 2 5  农小学已 伤4 1女 2 8  农小学已 死亡5 1女 71  农文盲丧偶死亡6 …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种类的一种,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查起诉案件中,往往要求具备被害人陈述。然而在盗窃案件办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案件,即被害人未报案,致使缺失被害人证据。在此情况下,若仅凭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等相关证据,能否确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即此类案件的证据标准如何把握?下面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常遇到的无明确被害人盗窃案件的几种情形,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证据标准作一分析。1.对无明确被害人,但犯罪嫌疑人供认犯罪的盗窃案件的证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少被…  相似文献   

9.
农药、鼠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利用农药危害人、畜的案件在该县农村多次发生。自1997年以来,在破获的10例农村社区投毒杀人案件·55·中,致受害人死亡案件共7例,1案死1人,共计7人,其中未成年人1名;经及时抢救未死亡的2例;及时发现饮食有疑,未导致中毒的1例。1 10例投毒杀人案件资料1.1被害人群体状况受害人12人(其中1案2人的2例,其他为1案1人),年龄在7~66岁之间,男性8人,女性4人;其中未成年人3名。文化程度层次不一,均是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较好7例,一般1例,较差2例。1.2犯罪分子群体状况犯罪嫌疑人11人(其中1案2人1例,其余1案1…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1日和10月15日,安徽省芜湖市先后发生2起第一现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均不在芜湖的杀人抛尸案件,芜湖市两级公安机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包装尸体(尸块)的包装物入手,摸排线索,层层推进,不断缩小侦查范围,结合其他侦查手段的运用,在未查明尸源之前即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从而迅速破案。这两起案件的侦破,完全突破了侦破杀人抛尸案件必须从摸排尸源——确定死者身份——调查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因果关系)——锁定嫌疑人的传统侦查思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侦查理念。  相似文献   

11.
[基本案情]2012年某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左某驾驶马自达轿车至某市东城街道巴黎王府第宾馆的小巷中,见被害人涂某独自一人行至该处时,犯罪嫌疑人左某对被害人涂某实施言语威胁、殴打等暴力行为,被害人涂某在与犯罪嫌疑人左某拉扯中逃跑后左某拾起疑似手机物品离开。一、本案的相关证据根据案卷,证明左某犯罪的主要证据有:(1)犯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本单位法医门诊1992年以来诊断明确的32例颅脑损伤致脑积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颅脑损伤致脑积水资料共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5~69岁,平均37.4岁。闭合性损伤21例,开放性损伤11例。钝性外力打击伤18例,交通伤12例,坠落伤2例。32例中手术治疗23例,保守治疗9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3~8分19例(59.38%),9~12分10例(31.25%),13~15分3例(9.37%)。1.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原发性脑损伤的表现,所有病人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13例术后持续昏迷;有瞳孔改变者20例,其中瞳孔散大14例,瞳孔缩小…  相似文献   

13.
杨云 《检察风云》2013,(8):72-73
"如果说犯罪嫌疑人是一种自伤,被害人是一种他伤,那么闸北区检察院希望通过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双重保护原则,使犯罪嫌疑人得到救赎,使被害人得到救助,让他们不再受困于偶然的迷失。"穿过一个狭窄、破败、昏暗的楼梯,闸北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走进刘梅的家。看到眼前的一切,他们心里有点不好受,这家人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斑驳的墙,好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1日和10月15日,安徽省芜湖市先后发生2起第一现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均不在芜湖的杀人抛尸案件,芜湖市两级公安机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包装尸体(尸块)的包装物入手,摸排线索,层层推进,不断缩小侦查范围,结合其他侦查手段的运用,在未查明尸源之前即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从而迅速破案。这两起案件的侦破,完全突  相似文献   

15.
对15例杀人伪装的浅析张甫波杀人伪装案是指案犯在非法剥夺他人性命以后为掩盖罪行,逃避打击,采用各种手段将尸体进行处理,伪装成自杀、意外事故或疾病死亡的一种复杂案件。以下是我市十几年来发生的杀人伪装的案例,现加以总结剖析。见表1表2。表1被害人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6.
“雇凶杀人”,顾名思义,即教唆他人故意杀害被害人,以达到自己对被害人予以加害的目的的行为。“雇凶杀人”案件在近几年的刑事案件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这类案件中,雇主杀害被害人的目的多种多样,如,因感情纠纷杀人、因贪图名利杀人、因生意上的纠纷杀人等,虽犯罪目的不同,但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却大同小异,即雇主多以金钱或财物以及其他财产性利益作为交换,唆使他人替自己实施杀人行为。  相似文献   

17.
法医检验与鉴定葡萄胎的DNA检验1:12年龄推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27性防卫能力鉴定中辨认能力的外部表现1:37闭合性心脏损伤1例1:6静滴硫酸阿米卡星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1例1:11改造枪支杀人案1例1:33人体脱落上皮细胞DNA检验2例1:51低血钾猝死1例1:52联合Y-STR家系分型及ITO分析法排查犯罪嫌疑人1例1:54小口径枪弹贯通头颅1例1:57两起特殊强奸案的DNA检验1:58阴茎拭子在1例强奸案件中的应用1:59 50例杀人碎尸案分析1:59特殊类型分尸的法医学鉴定1:61榨菜池产生硫化氢气体致3人死亡分析1:62微生物物证检验2:3角膜AQP1含量变化与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物致人体损伤的法医临床学特点。方法对1990~2002年间四川大学法医学院法医活体检验动物致人损伤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65岁,平均25岁;损伤方式:狗咬、抓伤10例,鸡啄伤3例,羊咬伤2例,马蹄伤1例,猫抓伤1例,猴抓伤1例,熊猫抓伤1例;发生地点:仓库5例,路边4例,庭院4例,商店2例,餐馆1例,草场1例,野外1例,熊猫基地1例;损伤部位:小腿4例,眼部4例,大腿3例,臀部2例,面部3例,手指1例,睾丸1例,头、背及肢体复合1例;伤残等级:5级1例,7级3例,9级2例,10级2例,余11例未达伤残程度。结论提出加强对动物管理的规范化及少年儿童防犯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把心理学分析应用到法医检案工作中,就是在现场勘验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研究、揭示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尸体上的犯罪心理痕迹,同时分析被害者此前的心理状态。 他杀现场勘验中所见的心理表现 1.1 泄愤心理 多见于种种报复杀人案。有的泄愤报复案件累及被害者多人,如全家被害;也见于杀人后对尸体进行的破坏。这种死后对尸体的破坏,尸检往往可见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面部、胸部、阴部等部位的死后伤。  相似文献   

20.
故意杀人犯罪伴随行为,是指犯罪人在故意杀人犯罪过程中针对被害人实施的,除故意杀人行为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具体来讲,这个概念包含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