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区实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基层政权的过渡组织形式。通过区代会,中共领导广大市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在区代会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中共将自己"阶级政策"和"民主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协商"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民主。但区代会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中共在地方实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权组织形式,这实际上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地方政权建设的一种重要过渡形式。1949年至1954年间,北京共召开了四届、十二次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数次区或村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更多地涉  相似文献   

3.
林学启 《学习导报》2012,(24):39-40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然规定国家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还不具备,于是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从1950年到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民主建政的高潮,其主要内容就是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4.
一、广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是党的执政需要 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执政方式之一,是民主建立政权工作的需要,是人民参政议政的最初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毛泽东推广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验,掀起全国范围内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热潮。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利用报刊、档案等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略述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形、毛泽东推广松江经验始末及松江经验在当时产生的全国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主建政是中共政治建设的目标。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共民主建政的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一直特别关注,在代中央起草的相关文电中,不仅对其进行制度设计,而且在各地的组织实施中进行督促指导和相关经验的推介,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建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1949年松江县举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经验,经刚刚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批转后,为全国各县所仿照,传播甚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以鲜明而严肃的态度,要求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他代表中央起草的9封文电,既是刚性的工作部署,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南,还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理论、基本内容及工作方法之源。9封文电,内涵丰富,其中不少思想观点,对于我们保持与发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良传统,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和现实指导。其构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程的序幕,也无可争辩地凸显了毛泽东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开拓者、创建者、奠基者的卓越功勋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在政权创建过程中采取了过渡的政权组织形式。表现为:在中央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地方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北京市采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举办了多次民主选举活动,  相似文献   

10.
张衡 《世纪风采》2020,(4):20-25
1945年8月6日至8月13日,当抗日战争战略大反攻到来之际,在江苏省宝应县的射阳湖畔,召开了一次被誉为苏中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里程碑的盛会——苏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最高权力机关——苏中行政委员会和苏中行政公署。可是,对于这样一桩大事,人们却很少知道。最近,笔者有幸在江苏省档案馆查阅到了有关这次会议的档案和报刊。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总结我党接管城市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在城市解放初期要组织召开城市各界代表会议,建立城市各界代表会议制度,以此作为党和政权机关密切联系城市群众的途径和桥梁;中共中央对城市各界代表会议的代表产生方式、机构设置、会议制度、基本职责,以及城市各界代表会议与军管会的关系,如何开好城市各界代表会议等问题都有明确规定和具体指导;城市各界代表会议是城市解放初期党和政权机关密切联系城市群众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是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协议机关,是城市人民代表会议和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是迅速恢复城市秩序的重要武器,在我党接收、管理和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使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学,尤其是在小学毕业后能够继续接受中、高等教育,从而为国家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从历史维度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乃至更早的时期便已提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构想。其后,这一构想也随着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执政而付诸实践。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各方面现实条件的限制,中国共产党的原初构想中实际上并未计划在1954年前后召开基于“人民普选”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然而考虑到斯大林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曾数次向中国共产党提议的实行“人民普选”和制宪所指涉的重要性问题,因而中国共产党也调整了其“原初构想”,而将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的时间提前,并进行了相应地部署。就此而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与最终施行应是在当时的一种最优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毛泽东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国情基础和价值追求;通过分析毛泽东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构建,揭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思想历程和原则遵循.这时我们今天破除民主迷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深刻而全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林木 《党史博览》2008,(11):F0003-F0003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经常深入到学校、工厂、农村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他说:“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才算尽了最后与最大的责任。”这里,我们选编的这一组图片,充分表现了刘少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对无照摊贩的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各大城市都有清理摊贩的举措,北京市自然也不例外。其中具体的办法就有发给经营牌照,  相似文献   

17.
罗星  郭芷材 《理论建设》2020,36(3):20-2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深入总结。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由最初建构党内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格局,经实践中调整和改革,产生了一系列成果。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演变,对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监督体系的全面领导,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监督的效能,要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要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8.
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集聚起来,进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领导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三三制政权,构想了民主的联合政府,延安窑洞对表达建立民主政治的宣言;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制定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实现人民民主而继续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人民民主而不懈奋斗,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在全面恢复中不断发展,在实现人民民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军 《理论导报》2012,(4):39-4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述(一)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来源来看这一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创立的最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国家形态的民主。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1949年9月由于当时全国普选条件还不成熟,自下而上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难以进行。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20.
王卉  许红 《北京党史》2011,(2):47-49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前途.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中.由于领导重视.幼教发展方针积极稳妥.符合国情.切合实际.并与我国当时经济发展的步调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