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勇 《前线》2014,(4):92-94
“历史上的北京城布局严谨,中轴明显,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在世界城市中独树帜……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北京成为一个保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月25Et在北京考察调研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2.
《前线》2007,(10)
在古城北京的历史上,前门大街始终作为一个亮丽的音符,点缀着五朝古都华美的历史乐章。这里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古都风貌和老北京历史文化的标志性街区,有"北京名片"之称。其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经久不衰,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3.
杨文利 《前线》2012,(11):57-57
我的案头,前不久添了一本并不算大部头的新书——《北京精神与文化》。虽然只有区区140多页,却承载、浓缩了丰厚的内容,有着解读北京精神的新视角——从文化层面立论。已经出版的一些关于北京精神的书籍,多从理论角度进行阐述,鲜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开掘北京精神与北京文化紧密关系的佳作。由北京史研究会主编,李建平、谭烈飞、马建农、郗志群四位学者撰文,经济科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作者在书中指出,北京文化有几股气:古气。历史源远流长,有50万年人类活动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历史名城,古代建筑多彩,文物遗存丰富。  相似文献   

4.
刘洋 《前线》2017,(8):70-72
<正>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风范的展示,是城市风韵的表达,是城市风貌的象征。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北京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都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5.
孔繁峙 《前线》2008,(6):20-21
在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的“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戈Ⅱ,为北京的文物保护事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北京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面发掘北京深厚的文化内涵,完整而充分地展示北京历史文化与现代建设相协调的古都风貌。几年来,为实现“人文奥运”的目标,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文物保护项目,全面加强了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新迎  郗志群 《前线》2011,(4):57-58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坛庙建设始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大型的皇家坛庙无疑是历代国都的代表性建筑。时至今日,包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等古都在内的坛庙建筑群.绝大多数都已消失殆尽,唯有北京还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帝都坛庙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但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中国古代坛庙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叶远强  汪亮 《前线》2009,(10):44-45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标志,北京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古都风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城市发展进入了建设管理集约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古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研究、发掘、利用、传承杭州古都文化,对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简述古都和古都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着重阐明杭州古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序列完整、特色鲜明的重要价值和特色魅力;重点提出杭州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查清家底、加强立法;重点加强"西湖.龙井茶园"、"良渚文化遗址"等"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高度重视南宋皇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切实加强古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与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抡救保护杭州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沙敏 《北京党史》2012,(2):43-4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最早。的戏剧文艺称为“院本”.至元蛇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代戏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北京举行过大规模的戏曲集中演出.促进了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全国最大的剧种之一——京剧。  相似文献   

10.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800多年的建都历史。其间,历史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这在全世界各大都市中,如同鹤立鸡群,是罕有共匹的。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北京史研究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北平和平解放与古都文化传承"这一话题进行了座谈。现将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尹钧科 《前线》2009,(6):61-62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北京地域文化是指北京地区所孕育的、独有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800多年的建都史,尽管都城文化、皇家文化、长城文化、漕运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现象并非北京地区所独有,但由于其在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生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所以,也应视为北京地域文化。概括起来,北京地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千年积淀的北京古都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出至正庄严、雍容博大、崇文厚德、协和宁远等突出特征。它不仅形成了首都文化的源流与根脉,更为今天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基础。挖掘源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协同系统建设新时代古都文化,既需要把握古都文化的历史精髓和时代价值,更需要国际化的视野、首善型的格局和创新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位于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的北京天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着前门地区修缮整治保护工作。为将这里建设成为古都风貌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历史文化展示区,天街控股集团党委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工作发展。经过7年努力,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08,(8):54-54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浩如烟海。文化沉淀深厚凝重,源远流长。目前北京市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3500余处,并已公布地下文物埋藏区3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43片,文物建筑面积近500多万平方米,是全国文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市之一,也是全国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是本世纪的最后一年,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回顾首都北京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展望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 北京作为一座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在其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新中国的成立给了她以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她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使首都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苏峰 《北京党史》2008,(2):21-24
北京,这个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古都,从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开始,掀开了她最为壮丽的首都发展建设史。从1950年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至今的50多年中,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城市规划组织的正式编制就有七个方案,分别为1953年、1958年6月、1958年9月、1973年、1982年、1992年和2004年七次城市总体规划。这七个版本的城市规划方案,很好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首都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郗志群  高希 《前线》2012,(5):60-61
据悉,始建于1905年,已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栅栏劝业场今年年底将修缮完毕。届时,这座命途多变、曾云集众多老字号的商业建筑,不仅是大栅栏的另个好去处,还成为展示北京深厚历史文化的又一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19.
悠悠千年大运河北首,煌煌百里长安街东端。 通州,这个于西汉初建置、曾久负盛名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就发源于此。鼎盛时期,这里万舟骈集,帆樯如云,舶来了古都北京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北京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又是发展轴线,在新时代首都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中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中轴线是构建明清北京城市骨架的重要基准线,在传统城市空间和功能秩序上起着统领与布局作用,是古都的脊梁与灵魂所在。北京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中轴线是最精华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以天安门为中心的长安街不断向东西拓展,成为一条重要横向轴线,传统中轴线概念一度"消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借助北京举办1990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中轴线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