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济调整中,怎样更好地汲取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历史教训,使产业结构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新趋势,是进行战略规划时所必须注意的。 人们不难发现,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存在一种连锁关系:经济发展——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水平又进一步提高。如此循环不已。在这一循环中,有些环节的过渡是自然的,或较为自然的。但社会性的生产同个人消费之间经常产生不协调现象。如,某些产品积压,某些产品又供不应求;某些产品质量、价格、规  相似文献   

2.
邵泉 《瞭望》1986,(28)
一些城市建设的领导机关和城市科学研究工作者认为:我们天天生活在城市里,但是对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却认识不足;我们时刻享用着城市发展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对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却认识不够;我们亲身感到城市建设欠帐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便,但是对搞好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却认识不深。现在到了我们必须对城市建设在认识上实现一个飞跃的时候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最初的城市,是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出现的。开始时,它们只是一些部落人群的聚居点。这些聚居点由于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集中、贸易往来的增多、财富的  相似文献   

3.
《团结》2009,(6):24-24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发挥参政党功能”理论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开拓了民主党派功能发挥的境界.为参政党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根本性指导.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林芳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发表了研讨会综述.其中对于“和谐政党关系与参政党功能的发挥”议题有如下记叙: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农民工高储蓄率的成因一直都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覆盖范围较广的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就业地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地的城市人口规模与农民工的储蓄率正相关;在超大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的储蓄率显著高于其他城市;超大城市农民工的储蓄率与特大城市的差距要大幅高于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城市规模管控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病",而且可以释放农民工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6,(12)
正"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11月26日,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人口与发展高级资讯会(2016)——人口发展战略与全面两孩政策》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针对我国转型期的人口发展战略问题时,强调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有关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规模与质量是二十一世纪衡量中国能否屹立于世界先进行列的一块基石。党的十五大为此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同志特别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并且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对这个态势”,“必须顺应潮流,乘势而上”。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未来知识经济的核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就…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诸如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等等思想观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关于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等思想观念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这个问题,是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发展城市和城市经济,使其更好地承担  相似文献   

8.
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创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这就是要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实际出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运行机制,构造有力的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实行股份制的情况下,如何确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确定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座标,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职工系统轮训注入“市场经济”的新内容,培育一支思想上敢于竞争,技能上适应竞争,具有较高素质的新一代职工队伍。我们感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职工的系统政治轮训,关键是让职工系统地认识、了解市场经济对职工素质提出了哪些要求,必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有良好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和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 ,以及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宗教与社会主义能够建立起适应型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主要体现在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适应。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需要党和政府、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以及广大教徒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模、公共服务与农民工的家庭同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关注到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但并未论及不同类型城市之间家庭化趋势的差异,家庭化趋势对城镇化政策的参考意义更是缺乏讨论。通过对2014年南京大学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家庭同住趋势越弱,但大城市与中等城市的差异并不大。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农民工的年龄越小,家庭同住趋势越强。无论是从当前大城市农民工的家庭同住趋势看,还是从年轻农民工代表的长远发展趋势看,当前政府严格控制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做法,都亟待调整。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还表明,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诉求并非落户,而是以子女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公共服务;应优先解决大城市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同时尽快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事实。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许多城市都在精心打造“经营城市”这张牌,然而,经营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打造?其前提和基础要解决城市定位问题。没有准确的定位,就谈不上城市的发展战略。城市定位,简单地说,就是找准城市个性、灵魂和理念。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差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22,(2):121-131
我国的城镇化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和资源快速积聚到少数特大超大城市的格局与趋势,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考验,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应急治理现代化建设。城市治理韧性有赖于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以及在此基础上公共设施、服务与资源的科学而公平的配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下,必须以国土空间优化布局为抓手,推动公共设施、服务与资源在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安全韧性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和治理,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促进韧性城市构成要素之间的均衡发展,因城施策提升城市韧性治理能力,从而强化国家和社会治理韧性。  相似文献   

15.
16.
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经济体制改革先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这是邓小平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一、政治体制改水是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应该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o页)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无法进行下去。“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现状及原因,论证外语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体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谐社会的道德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各个层面都要行动起来,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一手硬、一手软”即重经济建设、轻思想道德建设的倾向;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确立“全民教育”观念,激发与促进全体公民参与道德建设;其次要在道德教育机制上进行创新,改变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育宣导方式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联动”,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者相互衔接相互匹配。  相似文献   

19.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含义。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实践,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这些论述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我国宗教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历  相似文献   

20.
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 ,我们必须转变人才观念 ,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人才观 ,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知观 ,人人可以成才的识才观 ,注重能力建设的育才观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