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战后七十年间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历史教科书中,针对侵华史虽有部分内容某种程度的客观记述,但在对一些基本史实的态度和指导思想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南京大屠杀的含糊其辞与缩减分量、天皇责任的回避隐瞒、化学武器和无差别空袭等恶行的只字未提、村山谈话与慰安妇记述的转瞬即逝、受害者意识的过度突出与加害者意识的反省不足等等。概言之,即试图在教科书记述中通过置换内容来谋求遮掩史实的暗流始终存在。因此,日本民众的日益保守与历史修正主义的兴起可以认为历史教育乃其营养源泉,并且官民两方面的历史认识都受到了深深的负能量冲击。  相似文献   

2.
3.
吴意 《中国律师》2011,(11):23-26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尊重和维护人权成为国际社会的潮流。日本侵华战争的中国受害者及其家属在中日两国非政府组织和团体的支持下,纷纷拿起法律武器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及关联企业认罪,向受害者道歉并进行损害赔偿。这类诉讼活动,在中国被称之为民间对日索赔诉讼,为受害人代理的大多为中日两国富有正义感的律师。  相似文献   

4.
范大鹏 《政府法制》2009,(22):44-45
北京猿人化石神秘失踪1941年12月,发生了至今仍令人牵挂万分的北京猿人化石失踪事件。1929年,中国青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遗址发掘出来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一直保存在由美国人掌管的北京协和医院B楼解剖室的保险箱 内。  相似文献   

5.
花赪  张铮 《中国公证》2006,(1):67-68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侵华战争。随着侵略不断扩大.日本国内劳动力日益匮乏.日本决定强制押送中国劳工到日本做工。据日本《外务省报告书》的保守统计,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间,日本共强征中国劳工38935人。这些劳工主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直到日本投降,这些中国劳工才陆续被送回国,但已有6830人长眠异国他乡。今天,一些战争中幸存的受害者已拿起法律武器欲讨回公道。  相似文献   

6.
丁伟 《中国律师》2001,(3):48-51
1999年 9月 22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对三起侵华战争导致的中国民间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起的索偿诉讼作出了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中国民间受害者接连依照法律程序向日本政府索偿,这一正义行动得到了我国政府的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声援。因战争罪行引起的民间赔偿涉及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及国内法众多领域的法律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反映了国际私法与国际公法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一当代国际法学发展的趋势。笔者仅对日民间索偿的法律性质、受害者个人的请求权、民间索偿的法律途径以及诉讼时效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7.
日本侵华战争的民间受害者对日索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伟 《法学》1999,(10)
世纪之交,当我们翻开这一百年沉重的历史卷轶时,人类在本世纪前半叶经历的空前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仍然历历在目。岁月的流逝,无法平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国人民的心头烙下的历史创痛。在长达8年的那场亘古未有的浩劫中,中国军民的伤亡总数达1100万人(其中1000万人是被日本侵略军直接屠杀的)①;中国蒙受的损失达3000亿美元,其中属于政府间的战争赔偿为1200亿美元,属于民间受害赔偿的为1800亿美元。②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仍然不散,一小撮日本极右势力竭力篡改历史,否认侵华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生活》2014,(20):23-23
2014年9月,83岁的日本国际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第6次来到中国四川建川博物馆,与该馆馆长樊建川一同参观侵华日军罪行馆预展,并对由自己设计、即将陈列布展的侵华日军罪行馆的改进方案提出建议。矶崎新除了是一名世界著名建筑师外,还是一名反战人士。中日战争爆发时,他的父亲正在上海留学,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矶崎新于“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年出生,日本战败那年他14岁,当时他在中国东北看到整座城市都是废墟,这种废墟感渗透到他此后的很多建筑设计当中。父辈的经历在矶崎新的心中埋下了反战的种子。早在十年前,矶崎新就接受了职业生涯中一次极其特殊的邀请:为中国人设计一座侵华日军罪行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30至 40年代发生的中国抗日战争 ,应是 14年而非 8年。日本对中国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是从 1931年 9月 18日发动沈阳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就开始的。与此相应 ,中国军民也从那时就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军事斗争与救亡运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 1937年“七七”事变这 6年局部抗战 ,与此后 8年的全面抗战 ,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2004,(8):74-74
从日本侵华战争被掠劳工到日本起诉至今,在日本各地法院起诉的案件已有数起,但被法院判决败诉的居多。从2003年以后,案件的判决向着有利于被害者的方向发展。7月9日,在日本法院审理多时的中国劳工起诉日本西松建设公司索赔案,在日本广岛高等法院做出二审判决:法院判令西松建设公司赔偿5名原告每人550万日元,推翻了2002年广岛地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陈熙 《法制与社会》2013,(21):140-141,147
战争受害者对侵害国的索赔一直是国际法上颇具争议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将目光集中在通过受害者个人向侵害国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获取赔偿,并就此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支撑其主张,但这并未改变受害者一再败诉、权益得不到应有救济的尴尬局面。本文拟通过对国际法上外交保护的论述,将受害者的保护上升为国家间的对抗,以期更好的解决受害者权益保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康健、谈臻、李大进、吴明秀、刘涝、董一鸣、李海彦……尾山宏、小野寺利孝、南典男、高桥融……这些中日律师的名字都与日本侵华战争那段历史相连。为了击破谎言,让后人看到历史真相,为了坚固中日世代友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于霄 《检察风云》2010,(18):71-71
对内的平和与对外的冷酷,这像极了我们对日本一支部队的比喻:"黑太阳"——即使有光有热,也决不给外界半分。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规劝当时的中国,"既不要全盘西化,也不能一味保守".  相似文献   

15.
周灏 《研究生法学》2009,24(1):149-154
提起日本,相信很多中国人心里一定会涌起非常复杂的感情。中日建交三十多年来,两国关系虽然总的来看发展势头不错,但一路磕磕绊绊、龃龉不断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围绕着日本侵华战争的责任,以及慰安妇、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等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日本朝野上下表现出来的强硬姿态深深地刺痛和伤害了中国人——“日本人,你为什么不忏悔?”这样的质疑声或许大半只是出于愤激,但直到今天,日本留给世人的印象似乎更多地还是那个只会说“不”民族,我们无法期望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向波兰犹太人纪念碑下跪的一幕在东亚上演。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对占领地国民实施各种反人道的罪行,产生了各类民间战争的受害者。20世纪90年代起各国民间战争受害者竞相抵达日本起诉日本政府或日本加害企业,他们遭遇的“法理障碍”有:个人不是国际法上救济的主体、国际条约被拒绝适用以及受害者国籍国已经放弃了个人的赔偿请求权。因此,民间对日索赔步履维艰。厘清受害者国籍国在救济民间战争受害者权益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以国际人道法救济民间战争受害者的实践方面,韩国从过去单一的权利主体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权利与义务兼有的主体,韩国的救济战争受害者的实践为其他受害国提供了新的模式。通过分析韩国启动国内救济途径的法理基础,进而论证国家保护民间战争受害者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蓬勃兴起。中日建交时中国政府出于友好的目的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但这并不影响个人的索赔权。对日民间诉讼究其实质是针对日本政府提起的国家赔偿诉讼,是有法律依据的,日本法院应依法公正审理。同时中国政府也应依据有关国际法规则积极介入,以妥善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