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和灵魂,侦查部门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是否有犯罪发生和犯罪是由谁实施的这两个问题来展开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依靠证据。固定证据的工作始终是为证明真实案件事实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上存在的"客观真实"说和"法律真实"说,然而这两种学说都各有弊端,不能单独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制度,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相结合的,具有逻辑性、层级性、规律性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3.
误区之二:非法取证在一定意义上讲,刑事诉讼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与运用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过程。因此,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是刑事诉讼的核心与关键。为了确保所采的证据客观、真实与全面,以使刑事追诉准确地进行,避免放纵犯罪或刑及无辜,刑事诉讼法就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对司法机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违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取证的行为不但普遍存在,而且表现形式复杂,多种多样,以致非法取证已成为刑事司法活动中严重侵犯诉讼当事人与证人的合法权益,破坏正常的刑事诉讼秩序,造成冤假错案的一大误区。(一)非法取证的…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问题,论者颇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证据只具有客观真实性和与案件的相关性这两个基本特征,而不承认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证据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之所以成为诉讼证据,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  相似文献   

5.
杨炯 《人民检察》2005,(7):37-40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客观真 实说,法律上表述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这一标准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对保护公民生命权、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具有积极意 义。但因其规定过于苛刻,与现实法治环境存在脱节, 暴露出诸多缺陷。作者认为,应当借鉴相对合理主义 精神内核,以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重构刑事诉讼证明 标准体系,这是我国法治初级阶段相对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目的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惩罚犯罪”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两大目的之一,存在六大缺陷。刑事诉讼的目的应当是“发现真实、保障人权”。“发现真实”的“真实”是一种法律真实。“发现真实”作为刑事诉讼的目的,有助于实现我国诉讼认识论和刑事诉讼构造的转变,在证明标准等问题上促进我国证据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作为对过去发生的案件的回溯过程,是通过证明活动来实现的。受人类认识能力所限,这一回溯过程显得较为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发现事实真相的能力大大提高,但不可否认,认识所有案件以及案件的客观真实是极其困难的,大量的犯罪没有实现有效的追究,即是明证。在证据达到何种程度时,对被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作为一项程序性制裁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流水作业、分段构造的结构特点下,能够加强对侦查主体行使权力的监督;也能够确保自身公正指控犯罪,保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正当利益,恪守客观公正的立场;排除非法证据是检察机关依法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确保指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在法庭上正确履行提供证据的责任和说服责任的基础;也是检察机关履行合法性义务,实现国家追诉犯罪公正与平等的要求.因此,检察机关监督制约的工作原则,客观公正的立场,以及发现真实刑事诉讼目的,遵守起诉法定原则,都是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地把视听资料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完善刑事诉讼证据体系,规范侦查机关刑事诉讼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为检察机关运用各种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收集和固定证据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所以,在反贪污贿赂侦查中必须加强对视听资料证明的收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刑事证据纳入刑事诉讼证据体系,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必然趋势,适应了刑事法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提高了检察机关在调查、起诉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能力。一、视听资料的概念视听资料是指司法人员依照法定程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以录音、录像和电子计算机贮存数据、资料来证明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视听资料作为一种新的刑事诉讼证据,不同于书证和物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和说服力。这是因为它具有…  相似文献   

11.
毒品犯罪案件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决定了在毒品案件的诉讼过程中,侦查、检察和审判机关及辩护律师的诉讼活动,都应当围绕对诉讼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证据运用问题进行研究。而毒品犯罪证据体系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者确认的关于刑事诉讼中涉及毒品犯罪的证据、证据种类、证明对象、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以及如何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一套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无罪推定是基于人生来无罪、也无犯罪基因这一常态而作出的一种假定。刑事诉讼程序是以证据为依据的动态逻辑证明过程并以证据为核心构件,因而,无罪推定原则在证据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证据法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具体规则:证据裁判主义、非法证据材料排除规则、无罪推定原则支配下的刑事诉讼证明与无罪推定原则下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一、妨害作证罪的概念与法益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妨害作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本罪的保护法益是司法活动的客观公正性。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某种联系,从而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诉讼过程,实际上是运用证据证明犯罪的过程。就刑事诉讼而言,立案侦查、起诉审判,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都需要以证据为  相似文献   

14.
对“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质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论是刑事实体法律规范还是刑事程序法律规范都不具有判定案件事实是否真实的功能。“法律真实”所陈述的基本内容与判定证据是否充分的标准重复 ,所以“法律真实”证明标准是不能成立的 ,“法律真实”这个概念是一个伪概念。“客观真实”标准是判定证据是否真实和是否充分的有机统一 ,对传统“客观真实说”作一些必要的限定之后 ,客观真实标准仍然是刑事诉讼证明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峰  陈海梅 《中国检察官》2002,(6):26-26,37
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而要达到此目的前提是必须查明犯罪事实和查获犯罪嫌疑人,这就必须由侦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收集证据以证实犯罪。如果侦查工作存在任何疏漏和偏差,都将影响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案件正确、及时、合法的处理。本人根据自己在公诉活动中的心得就有关侦查工作发表如下浅见: 一、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应增强证据意识,依照法定程序深入细致、客观全面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任何形式的证据中都包含有人的主观因素"的观点,认为有人的主观因素是人的认识,并不是证据.本文也研究了"证明标准的趋势应是理性和主观的融合",其适用必然"烙上主观性、内在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的观点,认为"融合"也好,"特点"也好,都是自由心证的弱点和弊端,无需追求.本文着重论述了创立实质证据观的过程,指出实质证据观最先孕育于苏联,但最终诞生于中国.<证据法学新论>一书确立了实质证据观及其基本内容,划分了证据资料和证据效力,确立了证据排伪法则,这标志着实质证据观在我国正式诞生.<新证据学论纲>建立了物证、书证、人证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证据资料、证据效力和证明的基本理论,确立了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事求是七项原则,找到了实质真实标准.这一切是对实质证据观的充实、发展和完善.实质证据观是证据学的根基;实质真实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根基.这些根基是我国证据法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文章反驳了否认认识论对证据制度起指导作用的“误区论”。认为刑事诉讼证明的目的是达到诉讼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文章不赞同用法律真实或相对真实代替客观真实的观点 ,认为相对真实论的要害是不承认能够证实犯罪人是谁 ,这必然会导致错判。文章坚持我国法定的“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的排他性证明标准 ,不赞成采用英美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指出“排除合理怀疑”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文章分析了设立刑事证据规则的目的、功能 ,认为其目的和功能是多元的 ,而发现客观事实是其首要目标 ,并指出 :认为认识论会导致刑讯逼供的观点是错误的。民事诉讼证明、行政诉讼证明不同于刑事诉讼证明 ,但也应当以认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论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证据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查是检察机关在正式立案之前对刑事案件的相关线索进行的调查活动,在查处贪污贿赂犯罪中,初查活动尤为重要.由于初查并非正式的刑事侦查活动,因而初查中所获得的案件材料不能直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而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初查证据能够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有的则不能转化.能够转化的初查证据,应该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特征,对于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并且是通过合法方式取得的证据材料.不能转化的证据主要是不具有转化价值和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非法证据.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证据的转化方法主要有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可以直接转化的主要是物证和书证,可以间接转化的主要是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19.
搜查与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鉴定等都是刑事侦查的重要措施 ,但是 ,刑诉法却未将搜查笔录规定为刑事诉讼的证据 ,使这一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笔录 ,不能像勘验、检查笔录等证据那样 ,在开庭审判、指控犯罪中作为证据使用 ,这不利于揭露犯罪和打击犯罪。因此 ,笔者建议 ,将搜查笔录列为刑事诉讼证据 ,理由是 :一、搜查笔录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搜查笔录是侦查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身体进行强制性搜寻、检查后制作的笔录 ,其附件包括扣押物品清单。笔录除写明搜查人、见证人等内容外 ,主要写明搜查的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20.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第三百零六条、第三百零七条分别规定了妨碍刑事诉讼证据的几种情况。其中,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是伪证罪,第三百零六条增加规定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害证据罪,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了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无论这几种犯罪以何种表现形式出现,根据犯罪构成理论,这几种妨害刑事诉讼证据的犯罪都有鲜明的主观特征。在刑事诉讼司法实践过程中,无论是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