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民事诉讼中调解与审判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民事诉讼中调解与审判的协调刘乃忠,向俊一、民事诉讼中调解和审判的相互位置及关系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发挥审判机构的职能,促进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增加透明度,我国各级法院从八十年代后半期起纷纷开始了对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民事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2.
调解与审判的关系:反思与重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审理法官实施调解"的设计思想与德国"裁判法官促进和解"的文化相近,但程序本质却存在根本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德国裁判法官促进和解必须遵守程序公开、制作笔录、法定听审等基本程序要求,而我国审理法官实施调解却超出法定程序要求,加添了当事人自愿、自治以及保密等因素。以请求权为导向并以适用法律为己任的审理法官,得否从事以利益为导向的调解行为?在我国启动调审分离改革之际,再次反思与重构"审判与调解的关系",成为重要的议题。鉴于调解仅以"实现持续法和平"和"快速彻底解决潜在所有纠纷"为目的,因此其并不属于以"实现实体正义"为目标的审判活动,其也绝非审判的替代方式,充其量仅为审判提供补充而已。换言之,如果我国法院未来设立调解法官专司调解,这也仅意味着法院在履行照管当事人的义务,而非履行审判职能。  相似文献   

3.
培养调解意识,掌握调解技巧,下述两点尤为重要:一、培养自己良好的调解意识。作为一个民事审判人员,如果想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这里着重指调解或办案意识),就必须刻苦学习,认真观察生活,认真体验人生,善于思索与总结,以加深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民事审判学除了研究法学以外,更重要的还要研究人学。维其如此,当我们而对纷繁复杂的案情时才能明察秋毫。二、要善于把握当事人的感情,体察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4.
5.
198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通知:“人民法院审理经济行政案件不应进行调解”。但是,1986年底,武汉市两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组建以后,从1987年1月到6月审理的治安、经济行政案件直接或间接适用调解原则,占总数的42.8%。这不是违反原则,而是出于审理的需要,自然形成的。调解原则,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  相似文献   

6.
行政审判中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审判机关在审理行政诉讼或行政赔偿诉讼案件中能否适用调解,以当事人合意解决行政争议终结诉讼,因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不同而有差异。在行政诉讼方面,意大利等国家在立法上和实务上都没有实行调解制度;德国等国家明文规定可以有限度地适用和解;日本等国家对此虽没有明文规定,在学说上亦有肯定、否定二说,但在实务上承认和解制度。在行政赔偿诉讼方面,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均可适用调解。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和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在司法实践中,多数法院在审…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审判中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行政审判中的调解制度不仅在立法上存在矛盾 ,而且在法律适用上也有冲突。因此 ,本文从调解适用范围、适用原则以及调解模式等四个方面出发 ,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审判中的调解制度之设想。  相似文献   

8.
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程序上的法律依据,同审理民事案件一样,都是民事诉讼法,理应遵循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着重调解的原则。 经济纠纷案件就其性质来讲,与民事案件是一致的,即都属于人民内部的权利、义务的争议。经济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大都是法人,法人之间的权益较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的权益有更高层次的一致性,从而为法院调解提供了较民事案件更大的可能性。由于经济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主要是法人,是一定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因而它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利益就较民事案件当事人的活动和利益有更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法院司法改革大背景下,立案登记制后短短两年时间,北京法院年收案量就从46万件激增至65万件,法院内部的审判压力持续增加.从2016年开始,北京法院根据中央、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开始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京法院从立案前的引导到审判中的分流,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贯穿诉讼全程,涵盖人民、行业、行政三大领域的诉讼与调解紧密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照中院以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目标,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目的,以体现审判工作的公正与效率为根本,结合大民事审判改革,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的民事审判调解工作,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点的调解工作新路子,2000年,全市法院民事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意味着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上的一个重要转变。该任务同时也为人民法院工作的目标定位、内容任务和方法途径等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启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实务工作者,我们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的视角,自然而然更多地落在实际审判工作中如何衔接与融合"调解与判决"两种办案方式,以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体现司法的公正。现实中,"调解与判决"两种办案方式在纠纷的解决方式之间远未形成一个良好互动、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彼此支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延伸人民调解基层工作触点,落实司法为民的工作要求,体现人民调解便民、利民的优越性,今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丰台区人民法院联合在王佐庄户村设立了"王佐人民法庭庄户村巡回审判点",人民法院派驻到"巡回审判点"的工作人员每周驻点工作不少于2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13.
司法调解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和审判权运行方式,其改革与优化对司法实践尤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南京两级法院"调审适度分离"改革试点实证资料的分析,力图提出一种关乎我国调解制度功能和价值实现的建设性意见,在实践层面实现对调解的重构和转型。目前"调审合一"模式在理论界受到普遍的质疑,但不少研究成果仍受到结论导向的指引,显然是欠缺说服力的。我们反对用既有结论来选择分析基点的研究方法,"调审适度分离"改革是否符合当下调解制度改革实际,是否有利于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司法主题,试点的成效应该是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从诉讼调解到“消失中的审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著名法社会学家MarcGalanter教授从1980年代到2002年的三篇实证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和经验性资料对这一时期美国民事审判的动态发展做出了一种全景式的描述,其研究和分析表明,在案件管理的背景下,和解和调解越来越受到法官的认同,并带来了司法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司法逐步融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中,以致审判结案率和诉讼率整体持续下降,诉讼在当代法治和法律发展中的作用开始降低。由此,有关诉讼爆炸的神话、传统的对抗性诉讼程序及其价值受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司法改革及功能转变的契机。当前,这种发展本身并未终结,也不意味着审判的消失将成为一种普适性规律,但这一历程以及格兰特教授的研究方法,无疑能对我国法律界有关司法、诉讼和调解的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把控、辩、审三方的对抗制以刑事诉讼基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对原有的公诉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人们把焦点更多地放在了“一肩双能”的公诉人身上,并试图以新的价值标准对此作出评判。本文仅从理念与实践的角度就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分离略陈管见。一诉讼的生命在于它的公正性,因此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程序正义作为自己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以价值论为基础,人们对新的模式下控、辩、审三方的关系尤其是公诉方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产生了诸多的争论,就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合于公诉人一身的现行法律规定提出许…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的公诉权和刑事审判监督权是既存在矛盾又各有其特点的两项权能。关于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一直是诉讼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由同一主体行使在制度上有不合理之处,将两者分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浩 《法学研究》1996,(4):57-68
一、导言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主要采用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这一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的审判方式契合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它与当时经济计划化、利益单一化、人口居住固定化、法律简约化、权利淡漠化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以法制化、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不适应性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工作注重从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营造和谐的市场交易环境出发,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模式,针对审判力量紧张、调解能力相对欠缺的形势,积极构建全面、多元、顺畅的"开放式"商事调解格局,更好地促进了社会矛盾化解,维护了  相似文献   

19.
立案调解,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处理纠纷的方式,在全国各级法院逐渐普遍应用。随着立案调解实践的发展,其附加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即立案调解可以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从立案调解的四个附加功能角度,即诉前送达程序、繁简分流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庭前准备功能,可知立案调解能够促进审判效率提高的原因所在。在立法中应对立案调解进行必要的确认和规制,以保证其运行的合法性,更好地发挥其功效,促进审判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审判公开与公正审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法律早有的规定6月1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率全国中级法院之先,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凡年满18岁的我国公民都可凭有效身份证进A一中院旁听任何一件公开审理的案件。7月1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北京市一中院大法庭,向全国直播十家电影制片厂状告三家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案。一时间,公开审判成为传媒和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有些论者称其为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就电视直播庭审而言,7月11日确实是一个里程碑,不然的话,自诩法制健全的美国,也不会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据说,庭审直播结束后,美国大使馆专fi索要了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