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为切入点,借鉴了包括叙事学在内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方法和视角,并在深入分析文本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刘易斯主要小说的叙事特征及其作为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性、文本内涵和文化意蕴,进而挖掘出刘易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特质、作家的文化情感结构和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
前人对纪昀与蒲松龄二者的对比研究多是关注二者的不同之处。其实从现在所能见到的相关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纪昀对《聊斋志异》的非难也只停留在小说体例和叙述方式上面,他对《聊斋志异》的内容是没有非议的,他甚至对《聊斋志异》的创作目的也少有微词。这至少说明了他们的小说观是异中有同的。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小说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福斯特的《天使惧于涉足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印度之行》可以称为国际小说。福斯特在这些小说中试图诊断跨文化障碍的成因,提出跨越文化障碍的方案。小说涉及道德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宗教等方面,可谓从文化角度对国际关系中所存在的大大小小问题的系统确定,但这和福斯特的所处的历史时代以及他的思想观分不开。本文从以下几部分来探讨福斯特小说的文化内涵:.从小说的创作背景,小说的跨文化视角及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观。  相似文献   

4.
文化边缘人——赛珍珠《分家》中王源的文化身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以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而蜚声国际的美国作家.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使她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这一切都反映到了她的作品中,使她笔下的人物呈现出和其作者相似的双重性的特点.本文以小说《分家》为文本,研究迄今研究尚不够深入的文学人物形象——王源的混合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5.
从地点和身份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法律可以为我国长期存在的"法律功效"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由于中国存在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的地点,而不同的地点蕴含着不同的身份认同.忽视地点和身份差异的中国法律表现出较强的都市化倾向,它以城市为主要的规制主体,忽略农村的文化意义及其生活方式.追究这种都市化倾向的原因,其于我们对现代化和都市化...  相似文献   

6.
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表达了加拿大人对国家身份的文化想象和诉求。小说表达了反文化殖民的思想以及通过艺术想象容纳和接收本土性的愿望。作者认为民族身份的构建应当深入到民族内部,从文化上结合本土元素,构建加拿大的神话和文化。通过解读小说中加拿大民族身份和文学叙事之间的关系,可以阐释阿特伍德作为一名作家对文化和社会的广泛关怀。  相似文献   

7.
从无特殊身份者教唆有特殊身份者实施纯正身份犯的定性和身份对于共同犯罪认定的意义和作用这两个不同视角,可以阐述无特殊身份者能够与有特殊身份者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理由。  相似文献   

8.
英国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的作品反映了后殖民社会中像他一样的边缘人和无根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寻找家园和文化身份时所处的困境,对帝国强加给殖民地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进行了成功地颠覆和解构。《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毕斯沃斯先生就是部分地以作者奈保尔的父亲为依据来塑造的,主要描写了一个生活在特立尼达的印度裔婆罗门通过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来寻求在异域文化中的自我与独立,以及寻找自身价值及文化身份时所表现的无奈与无助。从后殖民视角出发,运用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模仿理论来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我价值与文化身份的追寻。  相似文献   

9.
李厥云  安冰 《工会论坛》2007,13(6):141-142
当代许多移民作品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移民群体失落、孤独的精神状态,以及丧失文化身份而导致的尴尬处境,并深切关注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上海孤儿》(When We Were Orphans)中,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将对文化身份与国际化题材的关注完美结合,突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以及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思索,阐释了非殖民化对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以此反思现代人丧失身份归属的内在根源与实质。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身份考察与大学文化的复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具有不同于一般组织的文化系统,教师在大学中有着双重身份.大学的管理理念、运行机制承载着其独特的院校文化.大学教师身在其中,具有一所学校特有的制度身份或单位身份.这一身份就是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规则.同时,作为知识承载者的大学教师在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中也维系着大学的自治和学术自由,因而学术身份是大学教师的主动追寻和选择.然而综观当代各国大学可见,学科文化愈渐趋于狭窄和保守,而院校文化愈益表现出对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侵蚀之嫌,大学教师身份也危机重重.所有这些,亟待复兴大学文化系统、构建大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心是解读明清小说的关键,明清小说在此意义上成为心的文学.心的文学有其文化渊源,对心的关注向来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课题,儒道释三家均由此衍发出了精深的思想.文章对明清小说在心的意义上的展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王彪的小说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人类的灵魂进行了无情的拷问.通过对性的审视,对病态人性的分析及对生与死这一古老命题的昭示,反映了人类内心世界与现实社会无情的冲突,以及人性中追求理性,谋求自赎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小说纪录的人事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一是梦的现象。两者皆离不开孕育了沈从文的源头--湘西。短篇名著《渔》也以湘西为背景,塑造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吴姓孪生兄弟,描写了族姓之间残酷野蛮的仇杀,表现出沈从文对于"民族性"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刘震云小说的思维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云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他的北方故乡为背景和思维起点的,弥漫在故乡上空的“饥饿危机、灾荒意象”组成他小说的“黄土地意象”;“权力意象和中原农民生存意象”则展现了一个没有摆脱“饥饿危机”的民族生存方式。但是,无时不在的“姥娘意象”作为一种救赎昭示着人类最终的理想、希望、尊严,这些意象不仅决定着刘震云的语言方式、叙述方式,而且也决定着他思考世界、历史、人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叙事形态上独树一帜。其小说的叙事形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表述形式,更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性,能够表现小说的精神品质和艺术特征。品读范小青新世纪以来的短篇小说,其叙述者是洞明世事的,叙述语言具有真情实意,叙述对象平凡真实,这些恰恰构成了范小青短篇小说与众不同的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16.
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就已出现的女主人公"离魂"、"还魂"故事,大多与爱情、婚姻问题联系在一起.细加区分,大致可分三种类型离魂型、还魂型和纯一的人鬼相恋型.这三种类型故事在发展过程中多有演变,也有交叉.以民间深层文化背景作观照,从各种视角来研究它们的演变和交叉,人们将会进入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7.
对藏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和思考,是扎西达娃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藏族仪式、民俗是作者借以表达此主题的文化形式.从《朝佛》到《西藏,隐秘岁月》,作者有一个简单批判到犹豫反思再到深刻领悟的思考过程.扎西达娃的创作始终植根于藏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他一直在追问:藏族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如何存在?因此,扎西达娃的小说是“西藏”的,与魔幻和荒诞并无多大关联.  相似文献   

18.
出于知识分子对现实和自身的强烈危机意识,现代中国乡土小说或显或隐地表现出“悲凉”的现代审美追求。伴随着作家不同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姿态,以及中国现实与革命对乡土阶段性的影响与发现,以“悲凉”为深层结构的美感意识演化出了不同的悲剧风貌。  相似文献   

19.
Okinawais, Japan’s Hawaii, is known for the blue sea and clear sky,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permeates with the pain from the war.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Okinawan writers, Shun Medoruma reconstructs the traumatic memory objectively in his literary writing from an unique perspective, though he had no experiences of the war. He attempts to comprehend the survival and meditate on the pain from fear, and inanity which were generated in the war, and finally to fulfill the salvation of the soul. What Shun Medoruma focuses on is not the war, but the shock to Okinawan people. He shows his ethical concern for the fate of Okinawa, and thinks about the future of Okinawa deeply by understanding the war, trauma and salvation in his novels.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至今仍涉及到当前世界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一些重大课题,他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对我们当前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