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对安乐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梳理,虽然国内外为安乐死立法的呼声很高,但为安乐死立法的国家却屈指可数。本文通过我国与荷兰社会保障、医生职业道德、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当下尚不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现代意义的安乐死在我国也并不具有普遍的社会需求,当社会文明、人道、法治、医疗、福利水平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的时候,安乐死就有其合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乐死是当今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存在争议最多、认识分歧最大的领域。本文围绕这个问题,从安乐死的概念、分类及其法律实践入手,提出安乐死的两种立法纷争,分析我国目前安乐死合法化的必要性,对安乐死的立法构想提出了一些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3.
黄烨 《法制与社会》2014,(32):285-286
安乐死是一个争议已久的话题,国内外对于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具有很大的争议。本文立足国内外的各种学说,分析阐述安乐死立法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述。以法理学为基础,解释安乐死的概念、特征、价值等等,进一步阐述安乐死合法化的可行性、合理性。最后提出对安乐死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嘉荫 《法制与社会》2010,(24):294-294
安乐死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立法也存在诸多立法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对安乐死在中国的立法现状,提出了支持安乐死的看法,从而得出我国应将安乐死纳入国家立法之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的提出在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探究安乐死的实质,是人终结生命的一种处置行为,安乐死体现了死亡过程的文明化和科学化。它的立法也符合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本文指出从法律意义上讲,安乐死并不是故意杀人,也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不相违背,因此,在我国立法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俞欢欢 《法制与社会》2014,(16):283-284
安乐死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我国将安乐死案件作为故意杀人罪处理是有欠妥当的。虽然安乐死合法化在我国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但其对于人权保障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安乐死的合法化提出几点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在借鉴荷兰"婴儿安乐死"立法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加紧我国"婴儿安乐死"的立法举措,以期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与公民生命权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安乐死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司法界。长期以来,安乐死与公民生命权的保障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但安乐死的合法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的趋势,已逐渐为各国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对安乐死的国内外立法历程、合法性争论和安乐死合法化的精神探源以及对安乐死的刑事法律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和论证后,认为我国在安乐死与公民生命权保障的关系处理上应制定相关法律,使之有法可依,但实行的时机并不成熟,尚需缓行,更要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漆刚 《法制与社会》2013,(8):282-283
安乐死是人的一项权利,是有价值的,它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部分国家通过立法确认了安乐死的合法地位。我国启动安乐死立法与实施也具有必要性。由于安乐死的特殊性,应在立法中对其适用对象、条件、方法加以限定,建立必要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人家属的安乐死观念和态度将对病人能否予以实施安乐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浙江地区危重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安乐死的认同态度,也将为国家的安乐死立法提供民意支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有利于推动我国安乐死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1.
自1986年,陕西省发生的我国首例安乐死案件引发了各界人士对安乐死的讨论,到今天,我国在安乐死方面的立法却仍处于空白状态.立法的缺失使得很多饱受病痛折磨渴望尊严赴死的人在痛苦中离开人世,又使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安乐死进行违法犯罪却能从轻处罚.从各国安乐死制度与中国国情来看,中国的安乐死合法化有可能也有必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安乐死"一词出现以来,伴随它的争议也不断激烈化,安乐死究竟该不该立法,也是众人争议的焦点所在。本文从安乐死的定义、我国的安乐死立法的争议及合理性,实施安乐死的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是当今各国争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我国理论界为安乐死立法的呼声很高。本文通过对为安乐死立法的伦理依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为安乐死立法的种种理由的背后,为安乐死立法的最根本的伦理上的依据是尊重个人对生命的选择权——即病人的自主意志,而病人的自主意志,只有在国家富庶、医疗保障体系高度发达、病人不再为高昂的医药费担忧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黄璧坚 《法制与社会》2011,(21):284-285
安乐死一直是一个法律上争议不断的难题,使得为之立法困难重重,涉及道义、利益、生命保护等多方面的选择。我国司法实践一般都是将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也因此引来很多争论。在此将安乐死与故意杀人罪进行多方面比较,对于安乐死在司法实践中以及在以后的立法中不能一概而论地规定为故意杀人。我国应加快对安乐死的立法进程,更加确实有效地保障公民人权。  相似文献   

15.
安乐死,已被多数人所接受,并成为人们追求个人自由和生命价值的选择。安乐死合法化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要求,而安乐死立法则更体现了刑法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国外安乐死立法人手,分析其合法化,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命伦理学和安乐死的概念解析、生命伦理学与安乐死之间关系冲突、生命伦理学应该如何协调安乐死立法冲突.以及怎样使生命伦理学对安乐死的立法起到促进作用等方面,对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安乐死立法中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生命伦理学对安乐死的影响,折射出中国在安乐死立法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7.
安乐死与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乐死与立法欧阳涛安乐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国外争论不休几十年,才在荷兰、澳大利亚出现两个安乐死立法。在我国,安乐死也已日益引人注目,并开展了激烈的争论。但是,由于安乐死涉及伦理学、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牵连医生、病人、家庭、社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问题立法进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红漫 《现代法学》2001,23(4):152-156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 ,安乐死问题都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对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关于安乐死问题的研究与立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 ,安乐死立法应体现无危害、无痛苦、不违背个人意愿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9.
冯泽华 《法制与社会》2012,(12):252-254
本文以实现中国安乐死合法化过程中的困境与突破为主线,分别从我国的国情、传统道德.安乐死的本质与法律、人权等不同角度论证了安乐死在我国的合理化与合法化依据.目前,只有通过严格的立法才能更好地建立和保障安乐死制度,发挥安乐死应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立法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陕西汉中“安乐死事件”为标志,我国学术界开始了对安乐死立法问题的广泛研究和讨论。相对于西方一些国家对安乐死问题的研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却很高,一开始“安乐死的法律地位”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一些国家安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