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案前的初查制度具有权利保障、控制犯罪和诉讼经济等重要价值,其价值对于检察机关查办渎职案件尤显重要。因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初查制度未作明文规定,初查制度受到质疑,本文拟对初查制度合法性及其刑事诉讼活动性质进行论证,以期强化该刑事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立案前的初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长永  杨柳 《河北法学》2006,24(1):58-62
刑事立案前的初查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却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初查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了许多问题.但从应然的角度分析初查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初查实质上就是侦查性质的调查活动,属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范畴;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取消立案的独立性,从立法上明确规定初查制度,以同理论和实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李晶 《中国法律》2011,(4):46-48,107-109
刑事诉讼监督作为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和检察制度的主要特色之一,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刑事诉讼中其他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督促纠正以维护法律统一实施的诉讼活动,包括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初查与刑事立案的区别与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初查与刑事立案的区别与衔接张静初查与刑事诉讼立案(以下简称初查与立案)的区别与衔接虽是一个小问题,但又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在检察活动中,有的地方以初查代替侦查,忽视立案的应有作用或担心立案不准,迟迟不予立案,导致立案与侦查终结同时进行;有的地方把...  相似文献   

5.
张钢 《法制与社会》2014,(14):62-63
刑事立案程序主要的功能就是对刑事侦查程序的控制,保障公民权利,但严苛的立案程序对于打击犯罪却起到抑制作用,不利于刑事诉讼整体功能的实现。立足我国现行刑事司法体制,对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的改革有必要保留独立的立案程序、确立合理的立案标准、明确初查的法律地位、加强检察院的立案监督。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公民免受无理追诉,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立案历来备受关注。作为立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初查在侦查实践中已经获得普遍广泛的适用。然而,由于缺少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初查受到了质疑与非议。宋阳同志在《中国刑事警察》 2004年第4期所撰写的《质疑经侦“初查”制度》(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认为:初查欠缺法律依据;初查具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刑事立案制度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案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具有刑事侦查控制功能、规制侦查管辖功能及刑事案件管理功能等。但是,立案标准过高、立案手续繁琐、立案前的调查缺乏法律依据、“初查”获取的证据缺乏法律效力等问题,阻碍了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我国的刑事立案制度应当借鉴吸收国外随机型启动模式的合理内核,进行改造完善,建立兼有随机型启动模式特点和程序型启动模式的刑事立案制度。  相似文献   

8.
反贪初查制度演变形成过程经历了:萌芽、探索、确立、成熟和深化等五个主要阶段,其表现为:历史实践化、认识渐变化和规定精细化等三个主要特征,这主要是由反贪侦查模式和立案条件所决定的;2012年《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主要从重塑初查行使主体、确立初查管辖规定、细化初查工作流程和增加初查回避规定等方面来对反贪初查制度予以修改和充实;反贪初查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刑事诉讼阶段,纳入到刑事诉讼程序之中,符合我国法治反腐政策的理性选择、符合我国刑事法律立法的发展进路、符合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的规律要求,进一步构建我国反贪初查制度应从明确反贪初查期间、细化反贪初查措施、增设权利救济程序和强化反贪初查监督等四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吴崇富  刘启明 《法制与社会》2011,(9):79+94-79,94
初查属于侦查权中的一项具体权能,应从立法上明确检察机关职务犯罪初查活动的法律地位。从侦查实践看,职务犯罪案件很难在现行传唤、拘传时限内突破;从境内外立法看,刑事传唤、拘传时限短于非刑事诉讼调查时限不符合侦查工作的规律,应从立法上延长现行传唤、拘传时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职务犯罪初查越来越受到检察机关的重视。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法未规定初查,以致引起颇多争议,不少学者及司法实务者甚至否认初查的合法性。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的初查是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一个重要程序,其合法性不应怀疑,但是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一、初查并非无法律依据。初查,顾名思义,是指初步性调查。职务犯罪的初查,是指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监督职责而进行的尚未启动刑事侦查程序的一种调查活动。这种活动虽然置于立案前,但不能据此否认它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刑事诉讼是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  相似文献   

11.
正新《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刑事诉讼规则》)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反贪初查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既对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初查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又为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加快转变初查模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需要对反贪初查工作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反贪初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完善相关对  相似文献   

12.
质疑经侦“初查”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阳 《犯罪研究》2004,(3):52-55
各地公安机关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普遍实行了"初查"制度,但该制度没有法律依据,具有一定的危害,没有实行的必要.应正确理解<刑事诉讼法>特别是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创建"立案后初查"制度,改"初查"为"侦查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3.
论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证据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查是检察机关在正式立案之前对刑事案件的相关线索进行的调查活动,在查处贪污贿赂犯罪中,初查活动尤为重要.由于初查并非正式的刑事侦查活动,因而初查中所获得的案件材料不能直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而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初查证据能够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有的则不能转化.能够转化的初查证据,应该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特征,对于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并且是通过合法方式取得的证据材料.不能转化的证据主要是不具有转化价值和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非法证据.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证据的转化方法主要有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可以直接转化的主要是物证和书证,可以间接转化的主要是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14.
庄华 《法制与社会》2010,(32):41-42
初查制度起源于我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与之相伴而生的种种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研究和探讨初查制度,对于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的重要作用与其在实践中的尴尬境地形成鲜明反差,对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的司法改良实属必要与迫切。本文指出在实践上,要制定并不断完善职务犯罪初查业务流程,健全线索管理机制,完善职务犯罪初查手段,加强职务犯罪初查规范化建设,强化职务犯罪初查监督机制,从而确保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合理、有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缺乏辩护律师的积极参与,缺少制度上的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保障,审判的公正性将大打折扣,法治的目的也将难以实现.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司法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若干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莉 《法制与社会》2011,(24):57-57
刑事回避制度是指与相关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该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制发展程度,在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实践中,对于回避制度却缺乏相应的重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于回避制度的规定不够细致,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意在对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现状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举报初查工作实行主办检察官制度的合法性 持否定意见者认为举报初查工作不应纳入刑事诉讼程序,据此不能适用主办检察官制度。笔者  相似文献   

18.
质疑与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佑平  江涌 《法学论坛》2006,21(2):57-6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其产生之初,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现实。现实中,该制度矛盾重重,包括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内部的矛盾。同时,国外以刑、民分诉为主流和方向。因此,对该制度应该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权,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诉讼环节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以确保国家的法律能够公正有效地实施。刑事诉讼监督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核心,其中主要包括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和刑罚执行监督权。本文主要论述刑事诉讼监督工作中的难点和对策。将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难题解决,可以加快刑事诉讼监督目标的实现,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3年《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我国正式确立了刑事诉讼领域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虽然在民事诉讼领域已推行了13年,但实践经验乏善可陈,刑事诉讼领域的立法又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拟对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回应,以期对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借鉴.首先讨论的是对鉴定意见审查质证的本质问题,其次是专家辅助人的功能及其遴选问题,第三是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属性及其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