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隋文帝杨坚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有为之君。他在公元589年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科举制、均田制、义仓以及修建长安城、大运河等。《剑桥中国隋唐史》甚至这样评价道:“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入注目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第一堂管理学课,教授就给我们讲了以下三个历史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隋朝。隋朝时期有个大臣叫柳彧,是隋文帝杨坚时代的治书侍御史,他看到杨坚每天忙于各种烦琐细碎的事务性工作,就对杨坚说:“您只负责发布政令、施行教化就可以了,不要被那些琐碎的小事所缠扰,更不能因纠缠小事而妨碍大政,  相似文献   

3.
薛胄,字绍玄。隋朝河东汾阴 (今山西省万荣县宝鼎村 )人,生卒年月均不详。薛胄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薛端,北周时曾官至蔡州刺史。北周明帝时,他袭父爵为文城郡公,开始入仕,官至司金大夫和开府等职。隋文帝杨坚于公元 581年取代北周建立隋朝,薛胄入隋被任为鲁州刺史,未及赴任旋改任卢州,不久又迁兖州刺史。他到兖州的第一件事便是决刑狱。他上任后见牢狱人满为患,更因朝代更替,案牍不决,百姓怨愤。所以,他利用旧朝之狱今朝不理为由,仅十多天,便结案数百起,使大多囚犯得以放还,一时刑狱为之空虚。这一举措不仅没有损害隋…  相似文献   

4.
寇建平  陆中秋 《世纪桥》2006,(10):28-32
河北省易县古称易州,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易州大地胜迹叠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载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战国时期燕国在此建下都,随开皇元年置易州,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易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唐益萍 《当代贵州》2013,(14):45-45
长衫龙芦笙舞向世界各国展示了苗族芦笙舞蹈艺术及服饰文化,被学者誉为"东方探戈"。"跳起长衫龙,纪念黑蛮龙。保佑人兴旺,六畜五谷丰"。据说,早在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建立宾化县(今贵定县)时,用"长衫龙"为庆典舞;到北宋时期,贵州苗族首领黑蛮龙绝食身亡,贵定区域的苗族跳起长衫龙,纪念黑蛮龙;《元史》记载:"(元朝)至元中,大平伐长  相似文献   

6.
辛世民 《学习月刊》2010,(20):123-123
开始于隋朝开皇年问的科举取士制度.历经各朝各代的社会精英和极具智慧的上层统治者长期艰苦探索而形成。作为科举考试最高等级的殿试,其考试的级别及其所赋予的时代政治观念指向,自然更具权威意义上的价值认同。周新曙先生新著的《历代进士殿试策对名篇赏析》就是对于其间部分扛鼎之作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开始于隋朝开皇年间的科举取士制度,历经各朝各代的社会精英和极具智慧的上层统治者长期艰苦探索而形成。作为科举考试最高等级的殿试,其考试的级别及其所赋予的时代政治观念指  相似文献   

8.
中国隋代图书馆家牛弘(公元545~610年),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径川北)人,原姓寮,后赐姓牛。开皇初年任散骑常侍与私书监,职掌图书。由于建立国家藏书有功,又进爵奇章郡公。到炀帝时又居上大将军。牛弘是隋初的硕学宏儒,擅文字,能律今,曾受命撰写《大业律》18篇。不过他最为后人所瞩目的成就要数其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写成的奏折──《请开献书之路表》。这是一篇历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图书馆理论的文献。它对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尤其对古代官府藏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称它“这篇奏表以图书搜求立论,旁…  相似文献   

9.
崇龛——这个自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镇.世代沿袭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四年悠久历史的古镇,虽在1967年“破四旧、立四新”的文革中易名光辉,但是历史必须尊重,民俗惯称应该沿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历经三十三年的呼唤,三十三年的沧桑臣变后,古镇崇龛又回到了五万父老乡亲的怀抱中。  相似文献   

10.
苏北的洪泽湖是淮河最后的归宿。它浩浩淼淼2000多平方公里,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形为一只展翅的天鹅,隋朝以前称破斧塘,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天大旱,行舟极难。当隋炀帝乘坐的龙舟经过此湖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  相似文献   

11.
谭元 《学习月刊》2012,(1):53-53
"后庭花"本是江南庭院栽培的一种花,被南北朝时期陈后主写进"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歌词后,便成了"亡国之音"或"倒台、完蛋"的代称。当时,杨坚日益强大,虎视眈眈陈家地盘,可是陈叔宝热衷于淫词,沉溺于酒色。公元589年,隋兵攻入南京,  相似文献   

12.
贤才奉公     
唐宝民 《求贤》2011,(12):53-53
王伽是隋朝开皇年间的齐州参军,有一天,他奉命押送李参等70名囚徒到京城去.这些囚徒都戴着枷锁.所以走起路来特别吃力。王伽看在眼里.动了恻隐之心.便想解除这些囚徒的枷锁.让他们自行去京城.约定好日期在京城集合。他把想法说给手下的兵士听.兵士连连摇头说:“万万不可,这些人都是凶恶的罪人,根本就不讲什么信用.戴着枷锁还怕他们跑了呢.解除枷锁让他们自己走,肯定全得跑,那时咱们就没法向皇上交代了!”  相似文献   

13.
牛弘在公元583年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论图书馆学的文献——《请开献书之路表》。而英国的伯里在14世纪写成西方中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论著——《爱书》。这两部文献是东西方被完整保留下来最早的图书馆学文献,在图书馆学史上曾产生极大的影响。牛弘与伯里是开拓东西方图书馆学理论的双擘。将二者加以比较的目的在于研究“超越国界、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界限以及时代界限的图书馆实践和理论”,①了解中国图书馆学在世界图书馆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牛弘,中国隋代的图书馆学家(公元545-610年),字里仁,今甘肃泾川北人。开皇初任散…  相似文献   

14.
神医情缘     
一隋朝开皇年间,罗城华阳镇有一个人叫皇甫颂,是魏晋时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十四世孙。皇甫谧曾著有《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和《寒石散论》传世。受其影响,他的后人都世代从医。皇甫颂少年时父母双双下世,好在祖上给他留有大量的医学书籍和医疗病例,这使他如鱼得水,一边看书学习,一边对照实际病例,认真琢磨钻研,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许多皇帝对当时的积弊敢于大动干戈、大刀阔斧,将重拳结结实实地打在贪官污吏"死穴"上,给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隋文帝:"钓鱼执法"治贪隋朝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较为贤明开化的君王,经过他前期的治理,隋王朝在短期内出现了难得的富庶和安定局面,所有这些,与杨坚铁  相似文献   

16.
正公孙景茂,字元蔚,河北河间阜城人,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大臣、学者。由于博学多识,被称为"书库",隋文帝杨坚仰慕其贤,七十七岁时授予其刺史之职。公孙景茂很注意抚恤百姓,以自己的德政感化州民。为了治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把办公地点搬到了百姓的炕头上,这个"搬"字文章很大。路途崎岖,交通不便,一个耄耋老人,又是"上仪同三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案“,即使平民百姓家中的内务都难以了断,那么人员冗杂的皇家后宫之事就更是纠缠不清了。自古以来,朝朝后宫多是非,有后妃争宠明枪暗夺,有诸位王子争位骨肉相残,这种事谁也难以管下来。到隋朝时,偏偏出了这么一位皇后,她施展奇才大略严治后宫,确实卓有成效,皇帝都不得不惧她七分,这就是隋代开国之主杨坚的皇后独孤氏。  相似文献   

18.
耿丽娜 《先锋》2016,(12):63-63
摩诃池始建于隋朝蜀王杨秀修筑成都子城时,就地取土修筑城池,取土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人工湖',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便说了句'摩诃宫毗罗'(梵语),意思是说这里广大有龙,故而得名'摩诃池'。史料记载,摩诃池形成初期,面积约500亩,杨秀在其上还建造了散花楼,用来游宴取乐。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与摩诃池连通。唐大中七年(公元853年)。  相似文献   

19.
北禾 《正气》1996,(11)
节俭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以节俭著称的皇帝。一个封建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能做到不奢侈,已属不易,而杨坚极力要求自己过着平民百姓一般的简朴的生活,更是难能可贵。他的车、服、日用东西破了,随时修补,不做新的,他配止痢药时,宫中竟找...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7,(2)
广东省惠州市地处珠三角东北端,毗邻港澳地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36公里,常住人口370万人,素有"粤东门户"、"岭南名郡"之称。公元591年隋朝在惠州设循州府,从此惠州成为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此后的1000多年间,这里曾有以苏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