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片预告     
<正>两千三百年前是中国的战国时代,赵国一万五千大军在名将苓淹中的率领下,兵临梁城城下,仅有不到四千五百人的梁城不得已向当时维持正义,反战的墨家集团提请救援。正当梁城上下举国慌乱、人心惶惶的时候,墨家的援军到了,可是只有一个人——革离。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墨家思想的继承者革离为了发扬墨子精神(既防守精神),不断帮助弱小城市守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荀况(约前328—前235),战国时期赵国(故里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具有和孟子同等地位的大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荀子》共32篇,著名的《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子身体力行,坚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各学派,取其之长。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又有法家思想的政治家。他主张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对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以后天才要接受礼仪的教化。教养好的,以成为圣人;教养不好的,就成为人。这说明教育和学习对人非常要。荀子是儒家学…  相似文献   

3.
张益宁 《前沿》2008,(9):33-35
作为我国20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先生也是中国最早留学西方接受系统哲学教育的学者之一,他在哲学方面的见解和成就很值得研究,特别是他把墨家与基督教进行比较后,得出了二者相通的观点,应该说这一结论的提出与其本身的经历和墨家理论、基督教理论的内涵密切相关,而这一结论也对我们重新审视墨家极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墨家以"人性欲利,无称善恶"为设论前提构建其特色鲜明的"染"德育方法体系。墨家德育方法的特色及其与儒、道、法的区别根源于先秦诸子对"欲利"之人的不同立场与态度。墨家所标举的"廉"、"哀"德性对当下中国的道德建设有积极的纠偏补缺的功用;而其针对"欲利"之人性所设定的道德教育体系容易形成一元的消极的"利叙述",从而使道德教育走向其目的的反面。对于墨家德育思想的现实价值应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5.
吴朋飞  张慧茹 《求索》2007,(10):210-212
司马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本文通过爬梳文献资料,对司马迁所居“夏阳”城的城址,进行了仔细考辨,考证出其具体位置。并结合考古资料,认为先秦少梁城和战国秦汉夏阳城为同一座城,都位于韩城市南二十三里,今市南堡安村附近考古勘察出的城址就是先秦秦汉少梁(夏阳)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儒家、墨家、道家和佛家在对待自我和非我的价值认知、实践以及利益关注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墨家偏重非我价值、道家偏重自我价值、佛家实质上忽视两者,而强调来生,儒家人我兼顾的价值模式更值得重视,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9.
墨家兼具工匠与学者相结合、政治与学术合二为一的双重属性,是当时中国特殊政治环境的产物。墨家的科技成就相当杰出,但后来却长期湮没无闻,除了社会历史原因,这种遭遇也和墨家及其科技成就自身的特征密切相关。墨家的科技成就大都来自对直接经验的总结,是为施展该学派的政治抱负服务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墨家的逻辑学是在同儒家、名家的论辩中形成的,和认识论、方法论关系密切,但并没有和科技成就有机结合在一起。墨家的科技成就对该学派的成员和组织形式具有强烈依附性。上述特征决定它们必然伴随着墨家的衰落而湮没无闻,难以被后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非儒家学派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非儒家的诸子各派都有各自不同的《诗》学思想和用《诗》态度。墨家将《诗》仅作为文献与史料,表现出理性的《诗》学观念;道家的《诗》学思想较复杂,他们追忆周代传统文化中的《诗》,而对旧法世传之史、邹鲁儒士和百家诸子的用《诗》则给以批判;法家对《诗》秉持直接反对和否定的态度;纵横家则表现出了明显地将《诗》作为格言警句来达到说服人主的功利心理。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诗经》学史上从未有过的《诗》学思想的分化状态,这也正是汉代学者在统一《诗》本、建立新的《诗》学体系上显得步履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聚焦世界     
《小康》2010,(4):27-27
这是中国的世界!美国《新闻周刊》,2010全球就业前景:更好还是更坏?英国《经济学人》,世界工厂缺工人德国《明镜》  相似文献   

12.
梁厚能书法     
《人大研究》2012,(1):F0002-F0002
梁厚能,当代作家、书法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湘西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号悟墨斋主人,苗族,生于1965年8月,研究生文化,湘西龙山县桂塘镇人。1994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作家天地》等30余家报刊发表作品5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3.
墨学衰微探     
王晓鹃 《求索》2010,(5):213-215
曾经列为春秋战国时代显学的墨家学派,在西汉武帝时逐渐消亡。本文通过对墨家特殊思想主张的阐述和对自秦至汉武帝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与墨家思想内在矛盾冲突的分析,认为墨家之思想主张过分理想化;其主张实为儒学之修正者,于是致其遭儒家学者围攻;更有甚者,墨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社会制度变迁有着严重冲突。这些原因使得墨家在秦汉之后的思想文化传承中逐渐丧失了其作为文化与社会思想双向层面上的生存土壤。  相似文献   

14.
影视推介     
《旗舰》,《深海寻人》,《灭顶之灾》,《精舞门》,《魔幻时刻》,((女童军》,《神奇绿巨人》,  相似文献   

15.
耻,是人培养德行的基础。《说文解字》上对“耻”的解释为:耻,辱也。从心、耳声(“耻”字原写为“和”)。“和”是一个会意字,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羞愧乃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又因耳为听闻的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和”从耳声。当人心生惭愧的时候。不觉会面红耳赤。《孟子》上说:“耻之于人大矣!”意思是说,“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呢?人如果一有恶念。便生羞耻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愧恐的感觉。又耻又恐,一定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恶念恶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要和谐,社区要和谐,单位要和谐,家庭要和谐,最基础是人际要和谐,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当然,要做到人际和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于丹说《论语》主要是论述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和谐了,社会就太平了。  相似文献   

17.
磊落     
《水浒传》有它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看你真的是不是一个好汉。不管你是不是书法家,是不是钦差,是不是读书人,这都不管,它就是看你是不是磊落。你看梁山泊的人,干什么的都有,从小偷到皇亲国戚,到柴大官人,都有,但是他们在这点上是平等的。这点是哪点?就是看你是不是一个说真话的人,不畏生死的人,敢做敢当的人。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宋銒、尹文与墨家学派的关系的看法存在分歧。综合观之,宋銒、尹文"华山之冠"的装束与墨家学派所尚衣冠风格明显不符,亦同墨子"言不在服"的主张相悖。在学派归类色彩更强的《庄子·天下》篇中,宋尹学派、墨家分属两列。传世《尹文子》更是对墨家批评严厉,称其为不善之人,认为墨学脱离大道。所以,宋銒、尹文并不属于墨家成员。宋、尹二人因与墨子主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而被误归于墨学团体。  相似文献   

19.
肖巩 《今日上海》2008,(7):46-47
戴敦邦先生,沪上丹青大家,其《水浒》、《三国》、《红楼梦》等系列人物画为无数人倾倒折服。在中国人物画领域,戴敦邦先生犹如一颗熠熠星斗,有人以保守眼光估计,今后二百年,他仍将散发其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20.
陈万求  ;邹志勇 《求索》2008,(2):118-120
墨子及其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求真理,爱科学,利天下,尚法仪,特别是有关科技伦理方面的成果闪耀着其他学派难以企及的光彩。本文对墨家科技伦理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案智求真的价值追求、义利统一的技术功利主义和道技合一的科技共同体规范构成了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奇峰。这对于我们今天处理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