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走向深渊     
他姓蒋,现年二十八岁,从部队转业到南京市某监狱,工作一直干得很出色.一天,他送一位姓郭的重刑犯人去医务室就诊.在返回监房的路上,郭见四周无人,就悄声说:"你对我太关心了,我以恩相报,你想买上海产的自行车吗?"嗯-!"蒋严厉地朝他瞪了一眼."这,这……我没有别的意思,是真心实意地感激你."他垂头呐呐地说着,并又瞥了蒋一眼,他判断蒋  相似文献   

2.
桂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高晓林在民族存亡之秋,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本着爱国立场,从反蒋反共转向逼蒋拥蒋联共抗日,从内战战场走上抗日战场,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反对妥协、坚持抗战到底的斗争中,桂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都做出...  相似文献   

3.
唐燕能 《各界》2014,(11):8-10
1948年春,蒋月泉曾参加过国民党领导的上海“戡乱建国”宣传总队,这个问题在1953年民主改革、1955年肃反中都作过书面交代,结论为一般政治历史问题。与蒋月泉情况完全相同的唐耿良也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影响他的入党。“文革”中,蒋月泉按照造反派的要求,把这一历史问题重新作了书面交代。蒋月泉承认,他在1949年春节曾接到评弹研究会通知,要他到上海电台参加义务播音,募捐慰劳“国军”。他去唱了一段开篇。这是他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相似文献   

4.
刘经宇同志在《论“抗日反蒋”与“逼蒋抗日”》(见《党史通讯》1987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根本不存在“逼蒋抗日”的条件。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为什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形势没有按着“抗日反蒋”的大方向发展,反而形成了“逼蒋抗日”的客观形势?  相似文献   

5.
中共四川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于5月10日至14日在成都举行。在14日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选举出新一届省委领导集体。周永康再次当选为省委书记,张中伟、刘鹏、王三运、陶武先、蒋巨峰、李崇禧当选为副书记,甘道明、周光荣、欧泽高、王荣轩、李建华、王少雄、黄彦蓉当选为常委。在省纪委一次全会上,新当选的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当选为四川省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赵诚 《各界》2010,(8):80-83
从《自由中国》到“中坜事件” 1950年代,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之后,先有吴国桢向蒋介石进言,实行“政党政治”,为蒋不容,1953年出走美国,次年与蒋反目,指责其独裁专制。后有雷震1960年反对蒋介石违宪第三次连任“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党历史上曾经既反共又反蒋 ,但九一八事变后 ,尤其是抗战时期 ,在民族存亡之秋 ,青年党从反帝爱国的立场出发 ,改变了对国民党、共产党的政治态度 ,由反蒋变为拥蒋抗日 ,取得了合法地位。同时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推动下 ,一度放弃反共立场 ,参加到民主党派的行列中 ,同情、接近直至与中共亲密合作。由于国共两党实行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青年党斡旋于国共两党之间 ,协调国共关系 ,对国民党一面拥护争取其抗日 ,一面反对其一党专政和投降活动。参加抗日民主运动 ,政治上倾向中共 ,赞同、支持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 ,维护…  相似文献   

8.
在广州民国史上吴铁城曾两度出任广州市公安局长。第一次任期是1923年3月11日至1924年9月13日。第二次任期是1924年10月14日至1926年4月23日。虽然是两度出任,但中间仅一个月之差,应该说这两届任期是具有连续性的。他在任职期间曾不畏万难,对广州市警政极力刷洗,建树颇多,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但是他办理警政的某些思想也许仍能给我们今天办理警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长军 《各界》2013,(8):39-39
这几年民国小学教科书忽然流行起来,捎带着民国儿童读本也热销了,我也都跟风买了。前两天我忽然又收到一套不知哪位赠送的民国幼稚园教材,嗬,连这都被搜出来翻印了。看来,民国教育热已经从人学延伸到中小学直至幼儿园了,这当然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华清池"捉蒋"经过为何扑朔迷离? 张学良将军亲口面谕,由上校营长王玉瓒率卫队第一营步兵连(含手枪排)和骑兵连,去华清池完成"捉蒋"任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先是提升了王玉瓒、孙铭九等有功人员,后又担心执行"捉蒋"任务的卫队第一营官兵会遭到国民党当局迫害,每人发了一笔安家费,遣散参加"捉蒋"的主要官兵,王玉瓒离开了东北军,隐姓埋名,远走云贵.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36)
<正> 又是一年开学日。河北省邢台广宗县蒋先生的女儿在开学第一天,却没能领到课本正常上课,原因是老师告诉女儿"先回家拿20元钱交了保险费才发书。"蒋先  相似文献   

12.
在民国历史上,陈其美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辛亥革命胜利以前,他的身份是同盟会会员、青帮大哥和反清战将:民国建立后,他贵为一方大员,却毅然投入反袁斗争。对于陈其美的一生,他墓前蔡元培的题词将其概括为:“轶事足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询是鲁连子房一流”。  相似文献   

13.
广艳辉 《各界》2010,(3):79-82
王玉瓒先生早年从戎,是张学良将军的得力部下,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副官、中校副官、上校参事、上校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在其任东北军警卫队第一营营长期间,曾两次担负蒋介石在西安华清池行辕的警卫任务。1936年12月12日,他奉张学良之命率部捉蒋,打响了西安事变的第一枪,活捉了蒋介石,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3)
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学术界目前已有不少研究顾维钧的论述,着重对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学术界较关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大体上则是从两个方面:顾维钧的外交实践和顾维钧的外交思想来具体分析,让民国第一外交家的历史更加丰富而客观。  相似文献   

15.
郭润宇同志编著的《陕西民国战争史》(上册)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地方民国史书,这车书以战争为主线,展现了民国年间陕西战乱频仍的场面,选题的角度是很有意义的.诚如作者在前言中写到的“陕西民国年间从辛亥起义到人民政权的建立,几乎年年、月月、天天都在打仗.”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陕西民国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作者抓住战争这条主线,对陕西民国年间双方出动兵力每次总计千人以上的各种战争,包括讨袁的革命战争,各派系军阀的相互混战,地方实力派之间、正规军队之间的战争,剿灭土匪的战斗以及人民群众较大规模的自发武装斗争等,从历史背景、战斗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将军曾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第一营和卫队第二营。我原是张学良将军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当年曾在临潼华清池负责过蒋介石的警卫工作。1936年12月12日,我在张学良将军的直接指挥下,作为“捉蒋”现场指挥官和亲历者,执行了华清池“捉蒋”任务。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党的联桂反蒋方针张连富人们对1949年的国共和谈并不陌生,但就其实质来说是中共联桂反蒋方针的具体实施这一点,尚未引起党史学界的注意。本文就这一方针的形成与实施做些探讨。第一,中共对国民党战败求和或其内部反蒋求和的估计与对策。1947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女子学校的出现、男女同校的实现,民国山西女性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非主流到主流,由弱变强的三次突破,推动了女性教育主流化发展。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它经受着地域的限制、封建陋习的束缚、守旧人士的重重阻碍,在多重因素的干扰下,致使女性教育主流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9.
王晓娟 《学理论》2012,(35):213-214
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依据事态发展对蒋介石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从事变爆发前的"反蒋抗日"、"逼蒋抗日"的政策,到西安事变爆发之初的"审蒋""、除蒋"方针的制定,再到事变后期为和平解决事变"有条件释蒋"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到全局的演变过程,最终做出理性的选择,促进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20.
刘台平 《各界》2013,(12):11-14
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习军事,参加反清革命.国民党改组后逐渐取得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成为真正的领袖.他对胡适这位学贯中西的知识界领袖,颇能以礼待之.从1932年第一次见面后,两人就交往甚多,胡适也很佩服蒋介石的能力与手腕,但对其独裁则一直持批评态度.蒋对胡的抬举,胡常常不领情,让蒋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