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十一五"玉林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林的奋斗目标,作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发展成就体现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5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35.82亿元:财政收入由28.64亿元增加到68.9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310.07亿元增加到769.57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十三个翻番",即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北海经济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发展后劲足"的显著特点。主要发展成就体现在:——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6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97 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1080元提高到24315.85元;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6 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27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15.3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2亿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13 7亿美元;新引进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4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8倍。实际利用外资3.67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城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宜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7.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6991元增加到13171元,财政收入由4.4亿元增加到6.01亿元,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五个翻一番"。2011年宜州按照"建设桂西北新型中等城市"的目标定位,围绕"建设循环经济强市,打造宜居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8.66亿元,保持了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1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64.7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27元。今年上半年,宜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02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4.
2005年,黑龙江省兰西县生产总值10.69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元,该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十弱县之一,经济欠发达。而到2010年,生产总值实现2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2元,  相似文献   

5.
数据     
《今日浙江》2006,(3):53-53
6000亿元我省海洋经济建设确定目标和重点:调整海洋捕养结构,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积极拓展海洋服务业;到2010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深入实施“科技兴海”,重要海洋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建成舟山大陆连岛、杭州湾大通道、洞头半岛等“三大对接工程”;建设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和临港工业三大基地。2115.4亿元2005年浙江省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从2000年的658.4亿元和342.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15.4亿元和1066.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分别增长14.1%和14.7%。1073.9亿美元2…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6日,地级崇左市挂牌成立。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崇左市历任领导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新兴崇左正在南疆大地迅速崛起!十年艰辛创业,十年成就辉煌。2012年与2003年相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04.22亿元增加到530.75亿元,翻了2.3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587元增加到26300元,翻了2.5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2.18亿元增加到451.71亿元,翻了3.4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6.47亿元增加到175.13亿元,翻了3.4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63.68亿元增加到245.02亿元,翻了1.9番;财政收入由13亿元增加到66亿元,翻了2.3番;国税收入由5.1亿元增加到26.52亿元,翻了2.4番;地税收入由2.4亿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7.
满洲里新颜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蕴含的是一种美好希望,孕育的是秋天的收获。当春天的故事唱响神州大地的时候,满洲里也谱写了自己的春天的故事。刚刚走过的"十五",是满洲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是满洲里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五年。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满洲里市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五年间,满洲里人经受住了一个个挑战和考验,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和险阻。一年一个主题,五年五大跨越。一组组统计数据凝结着满洲里市五年来上下同心奋斗的智慧和汗水,这是"国际贸易旅游城"向新世纪交出的最精彩的答卷。"十五"时期,是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五年来,满洲里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口岸"的工作方针,围绕"扩大经济总量、建好口岸城市"的发展主题,实施"北拓南联、梯度推进、拓展陆海联运、构筑陆桥经济"的开发开放战略,深入调研,冷静思考,准确把握,理性推动,破解了诸多长期以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城市综合实力、产业发展潜力、经济增长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释放和激发。"十五"期间,满洲里市地区经济实现全方位、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0.5亿元,年均递增32%,发展速度超过呼、包、鄂地区,位居全区第一,在全区经济总量的位次也由2000年的第30位上升到2005年的前15位;人均生产总值38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2.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0.1亿元,增长了4.2倍,年均递增32.9%,进入全区十强县,成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唯一突破10亿元大关的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九五"时期的15亿元增加到"十五"时期的120亿元,增长了7倍;口岸过货量由"九五"时期的2000万吨增加到"十五"时期的近6000万吨,增长了3倍,保持了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地位。货运量由2000年的595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752万吨,增长了2.9倍,年均递增24.1%;海关关税及代征税由2000年的20.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1.9亿元,在全国41个直属海关中排第1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5.5亿元,增长了3.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353元增加到2005年的10006元,增长近1倍,年均递增13.3%,超过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3984亿元增加到2009年7759亿元,预计今年超过9000亿元,比2005年翻1.2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一五年均增长13.7%,比十五快2.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8590元增加到2009年16045元,预计2010年达到18800元(折合约2800美元),翻1.1番。  相似文献   

9.
数说广西     
《当代广西》2008,(24):35-35
自治区成立50年来,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的解放和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西GDP由1958年的2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95565亿元,增长了408倍(按可比价计算),人均GDP由1958年的113元,增加到2007年的12555元,增长了171倍(按可比价计算)。地方财政收入由1958年的46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18.83亿元,增长了89倍1人均财政收入由1958年的215元提高到2007年的1484元,翻了6.1番,年均增长9.0%。  相似文献   

10.
张志斌 《前进》2016,(1):46-48
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党全国的中心工作。最近七、八年,我市全面小康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缓慢,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拉大。全市人均GDP由2005年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7%降为49.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3元拉大到1767元;人均财政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近6年财政总收入只增加了9.2亿元。这充分说明,我们过去那种传统的粗放型发展路径已经走不通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江津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GDP迈上300亿元的新台阶,年均增长在16%-18%之间,这个速度无论是在哪个地方,都是高速度增长;工业总产值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5%;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8家,2010年增加了大约100家,基本上达到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是2007年的2倍多,是2005年的6.5倍;招商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合同引资98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9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1亿元以上项目75个;城乡居民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收入40年增长近40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建国40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由1950年的65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2588亿元,增加了近40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20%。40年来,我国财政坚持独立自主的生财之道,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建立在发展国内经济基础上的。据统计,1950年至1988年国内财政收入累计达29868亿元,占整个财政总收入的98%左右。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表彰大会上,百色市德保、平果、右江等3个县(区)获得“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称号,占全市县(区)的1/4;田东、田阳、隆林、田林和凌云等5个县(自治县)获得“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称号。2005年,百色市12个县域完成财政收入32.37亿元,同比增长30.54%;县域平均财政收入2.7亿元,比2004年增加0.63亿元。其中平果县财政收入达10.99亿元,位居广西首位。百色,这块红色热土上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相似文献   

14.
郭振中 《中国人大》2012,(12):42-4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均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以太原市为例,全市一般预算收支分别由2000年的20.7亿元、26.7亿元增加到2010年138.5亿元、189.6亿元,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了174.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达239.3亿元。随着财政“蛋糕”越做越大,政府可用财政资金也越来越多。如何加强预算监督,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1000倍。1950年全国的财政收入为62亿元,2008年达到61330亿元,2009年预算安排66230亿元。中国的财政收入从1950年62亿元开始,到突破1000亿元,用了28年时间;从1000亿元到1万亿元,用了21年时间;从1万亿元到6万亿元,用了9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南宁市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增长13.5%以上,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在全区率先突破300亿元,达到300.88亿元,增长30%,比2005年增长2倍,比2007年翻了一番。工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现状近年来,我市实现了投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资金渠道由封闭到开放,投资管理由直接到间接,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崭新投融资格局,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1998-2003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9亿元,年均增长53.69%。其中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5 亿元,财政收入也首次突破30亿元。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1,(5):F0002-F0002,F0003,F0004
经济指标为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融水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规摸以上工业总产值四大主要经济指标成为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的16.8亿元翻一番多,达到41.7亿元,年均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9亿元,是2005年6.02亿元的7.09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从1980年到2003年,全市GDP由13.76亿元增加到397.46亿元,年均增长近10%,财政收入由9595万元增加到37.04亿元,增加了37倍。2月下旬,桂林市代表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前往广东考察学习,所见所闻令人深受触动,跳出桂林看桂林,深感差距大、责任重。桂林,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学习广东见行动,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20.
今日梧州     
"十一五"梧州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和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增速更快。2010年15项经济指标比2005年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达573.7亿元,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8000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718.9亿元、244.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2.3%、36.5%;财政收入达56.1亿元,年均增长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