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集贸市场进一步繁荣,成为农民消费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农村集贸市场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多发地,严重影响了农村集贸市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确保增长的作用的发挥。本文指出从源头抓起,进行综合治理是遏制农村集贸市场假冒伪劣泛滥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开发农村的消费潜力,对于拉动内需,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实施公正的公共政策,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平提供公共产品对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民收入低下、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缺失,农村消费环境差以及传统消费心理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笔者以为,激发农村消费需求,必须创新公共政策体制。首先,必须改变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其次,应增加农村就业,激发农村内需;再次,搞好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最后,创新农村教育投入体制,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3.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目标之一。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青年婚事消费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态势。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破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因此,倡导健康、科学的婚事消费观念,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承担着守护农民健康的重要职责,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服务老龄化的推进,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近年来,吉林省针对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多措并举,极大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然而,部分农村受制于地理位置、人才流失等客观因素,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水平仍然较为低下。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医疗服务现状的梳理,分析了吉林省在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希冀能为吉林省乡村实现全方位振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 前农村家庭消费不断增加, 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 可喜的变化,在全面奔向小 康社会之路上迈出了坚实 的步伐,幸福的小康之花正 随风开放。然而,深入广大 农村,我们会发现在农村随 风开放的幸福小康之花的 背面,有些不正常的畸型消 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服务的一种形式,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不仅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严重缺位,而且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吉林省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同样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益服务短缺和信息不畅等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池墨 《政府法制》2009,(11):10-10
家电下乡政策是我国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而采取的一项主要举措,我国从2007年12月开始进行家电下乡试点,2009年2月1日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启动。所谓家电下乡,就是政府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的消费购买能力。家电下乡刺激和扩大了农村消费,促进丫内需和外需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村精英与农村社会发展——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超英  王惠 《行政与法》2013,(11):49-53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阶层的日益分化,农村精英群体不断涌现;他们依靠自身拥有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优势,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是实现农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基于吉林省农村的实际,阐释了农村精英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农村精英的自我完善、组织培养、身份认同、政府支持体系建构等角度探讨了有效发挥农村精英带动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影响下,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扩大国内需求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选择.我国消费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呈现萎缩趋势,而农村内需却有着广阔的空间,因此,扩大农村需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依靠新型农民,13亿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需要新型农民。因此,新型农民与农业现代化密切相关。吉林省农村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新型农民队伍的发展。为此,必须提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以期加快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吉林省正在实施的"三化"统筹战略为视角,提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问题怎样解决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应通过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教育,构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制度体系和规范土地流转等措施,推动吉林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王宇 《行政与法》2014,(7):38-40
本文以吉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视角,分析了吉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改革的核心、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促进吉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费杰 《行政与法》2013,(3):37-41
在外需持续低迷、内需长期不振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经济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有效扩大内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点是消费拉动,因此,只有建立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各项社保、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才能让百姓有钱可花、有钱敢花,从而使扩大内需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的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到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而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与走访发现吉林省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还算良好,但仍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对目前吉林省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试图提出进一步培育农民法律意识的对策,以期为吉林省的新农村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既是制度变迁的结果,也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其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必须在借鉴相关省份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吉林省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大光 《行政与法》2007,(12):77-7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针对吉林省农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实用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分析农村人才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吉林省农业发展规律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总体思路及对策措施,以期加快其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金日出 《行政与法》2010,(10):61-63
农民的健康问题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广大农民主动就诊意识明显提高,"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得到了缓解,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新农合的好处;二是要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三是要科学调整补偿方案,提高补偿比例;四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五是要大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六是要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郭琰 《行政与法》2014,(7):15-18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大,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迫在眉睫.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村虽建立了一些法律服务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建设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农村法律服务队伍,建立有经费保障的、公益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富  赵丹  付黎宏 《行政与法》2010,(10):77-80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科技意识日益增强,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不适应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进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