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我国将面临"一国两制四法域"的局面,由之而产生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何界定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目前观点不一,本文从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区别着手,在司法协助的主体、适用的原则、适用的法律以及适用的程序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完善了中国刑事法律体系,顺应国际司法协助规范化要求,为打击跨国犯罪、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提供了立法支持。解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主要特征,明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范围及拒绝提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情形,有助于全面把握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及法律架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规范化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具体可以分三步进行: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协议的签订;《中国区际司法协助示范法》的出台;《中国司法协助法》的制定。其中,《中国司法协助法》的制定是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规范化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范围上,可以针对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所需要共同面对和优先打击的犯罪比如走私、洗黑钱、犯毒等,先签订分项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协议,之后以这些分项协议所获得的合作经验和实务习惯为基础,逐步制定针对其它范围的刑事司法合作协议,最终寻求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以化整为零分阶段地“分而签之”,不同的法域可以就协商的结果,按实际的轻重缓急需要及已经达成的共识的部分先签订刑事司法协助的协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安机关根据中外签署的双边、多边执法合作协定,在许多跨国犯罪案件中与有关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涉足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领域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下,办案实务中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细则对其进行具体的规范,本文从请求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必要性、内容、原则、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公安机关请求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实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与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概念,二者都是司法机关跨越一定空间进行司法合作的特定方式,具有打击和防范犯罪的一致性.但是,二者的主体、理论基础、适用的法律以及解决争端的方式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海峡岸司法协助研究:之两岸司法协助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司法协助包括民商事方面和刑事方面,其范围有送达文书,调查取证,承认与执行法院判决与仲裁截决,区际诉论移管、两岸律师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前非传统安全因素增多以及跨境刑事犯罪多发的态势,中国与东盟在共同打击刑事犯罪的领域也存有强烈的协作诉求。然而在刑事司法协助过程中,基于域外与我国立法与司法制度的固有差异,涉外刑事诉讼证据需要通过合法并合理的途径进行转换,才能为我国司法裁判采纳和认定。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据转换涉及侦查阶段的证据转换和诉讼阶段的证据转换,证据的转换内容包括程序性转换和实体性转换。  相似文献   

9.
有效防治恐怖活动犯罪离不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出于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目的,国际社会对于恐怖活动犯罪排除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打击恐怖活动犯罪还需在联合侦查、情报交流与信息合作、案件文书送达等方面开展司法协助。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有必要建立刑事诉讼移转管辖的司法合作制度,以便于各国之间加强反恐合作,更加有效地打击恐怖活动犯罪。  相似文献   

10.
内地与香港刑事司法协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司法协助是不同法域之间为制裁跨区域犯罪而相互给予的支持、便利和援助的一种活动.内地和香港因其关系的独特性,其司法协助具有不同于国际司法协助和普通国内司法协助的特点.因而应遵循主权独立、司法独立权和互惠的原则.文章介绍了订约和立法两种协助模式;论述了两地司法协助的内容及司法协助的程序等.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的司法救助机制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我国的司法救助并没有明确国家责任,难以担当起法律救济的重任。而刑事补偿制度明确了国家的责任,弥补了司法救助之不足,在与之相关的国家赔偿制度已经确立的前提下,其更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建构的必要性。其中,刑事补偿参与主体、补偿范围和标准、补偿程序和追偿程序的界定及设计是刑事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对各国之间的司法合作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作为打击跨国犯罪的利器,引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被判刑人移管制度作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合作领域,也在我国呈现出形式上从无到有、规模上从小到大的发展势头。引渡被判刑人回本国服刑与移管被判刑人去他国服刑,对象上存在交叉,易被混淆,有必要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两种制度的异同,确保在国际司法协助中能对二者正确、灵活运用,达到打击跨国犯罪、实现惩罚目的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逃犯移交是海峡两岸之间开展最早、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司法互助事项。《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将"逃犯移交"称为"遣返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并专条规定了"人道、安全、迅速、便利"的原则等内容,但是对其基础和核心的原则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的逃犯移交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性质不同,但问题相似。在参照国际惯例时,既要考虑两岸在政治经济和司法制度上的巨大差异,更要贯彻"一国两制"原则,同时还要在保障人权和防止罪犯逍遥法外之间掌握平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刑事法律援助是一种国家责任,国家应当切实承担起提供刑事法律援助的责任而不能将义务转嫁给律师。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法律规范和制度运行两方面的问题,应当通过规范的自省和政策的关照加以完善。当然,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根植于整个刑事诉讼制度之中,要真正提高刑事法律援助的水平,还必须改善刑事诉讼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区际司法协助不仅是一个紧迫的法律问题,还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司法协助已成为两岸四地学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议题,实践中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其中若干概念和问题却亟待理论的阐释。建构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制度须着眼我国的具体国情,采取务实的做法,以促进两岸四地间的民商事流转和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和常态化,两岸的刑事司法协助也从单一的个案协作发展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条约化模式以及条约指导下的多层次协作。囿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对于刑事司法协助的定位、指向以及适用范围自然存有分歧。在两岸交流规模愈发频繁,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下,毒品犯罪的跨境化已成为两岸司法机关亟须共同面对的问题。海峡两岸面临的毒情形势有较大差异,司法协助的需求内容各有不同,因此,对于加深司法协助与合作的程度,创新司法协助的手段与模式,应当成为两岸合作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社会人权保障的视角,剖析和检讨我国现行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救济现状及其局限,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从刑事程序法和刑事实体法一体化的立场,探讨如何从诉讼程序保障、赔偿责任范围确定、实体法律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立法、司法与社会支援相结合的法律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