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瞭望新闻周刊>7月5日报道:6月30日,瓮安事件初步平息的第二天一早,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即赶赴瓮安察看现场,指导事件处置工作.从上午9点半到次日凌晨1点半,石宗源马不停蹄,连续工作16个小时,并就瓮安事件三次向百姓道歉.……  相似文献   

2.
王淼 《政府法制》2008,(16):23-23
贵州省省委书记石宗源在贵阳召开的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7月4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最近几年的数字尚在统计当中。然而,从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上访群众聚集冲击市委机关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到2009年的"6.20"石首事件、"5.30"宿迁锦绣江南拆迁引发的死人事件、"2.8"贵州德江群体事件、"5.19"甘肃会宁平息千人群体事件、"6.19"湖南邵阳事件、"9.4"湖南吉首非法集资事件、"11.13"成都自焚拆迁户唐福珍死亡等事件看,结果的严重性一步步在上升,有大量无辜农村群众也卷入其中。因此,构建中国式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法治的视角,封贵州瓮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县级政权应立即启动政改,认为县级政改应选择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中心的法治退路,并予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
“瓮安事件”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了,当地的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善后事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了处理。但“瓮安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不断反思并继续寻求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小产权房的出现和大量存在,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不可否认,小产权房经营者存在违法,但是,这类行为适不适合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判刑?贵州瓮安的小产权房经营者刘文军就"被《刑法》找上门来了",他一审被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对这类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最高法院给出了答案——针对贵州高院"个人违法建房出售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最高法院2011年向全国各地高院下发通知,认为"不宜以犯罪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针对舆论的两种态势:完全打压的态势和充分表述体现主流声音的态势。这两种态势的社会效果完全不一样。 记得去年发生的瓮安事件在开始的时候采取了完全打压舆论的事态,由于信息不畅,导致大规模的骚乱,最终的处理结果还是让群众对政府充满了不信任。这一事件当中的舆论主要是关心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进入5月至今,我国一些地方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各地处置手段不一,社会反应不一.接受笔者采访的专家指出,从去年开始,尤其瓮安事件等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在基层具体执政行为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多个部门直接培训县级干部,对维护稳定、做好群众工作也出台了多项新政策.从中央精神及当前形势的要求看,中央衡量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就是其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对前科报告制度作了修改,免除了未成年人的部分前科报告义务。但仍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进行未成年人前科记录消灭制度飞研究仍然很有意义。本文以贵州瓮安对2008年"6.28"事件中涉案未成年人试行违法及犯罪记录办法的实践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全国各地类似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对该制度适用范围、法律效果的界定和程序性规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色彩2008     
2008年即将谢幕。年初时,即使是最天才的预言家也不会想到,中国人会以这种大悲大喜、上天入地的极端方式度过2008年。在回顾这一年之际,我们发现,2008年,在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的明亮背景下,有经济危机这样的灰色阴影,有汶川地震、南方雪灾、三鹿奶粉这样的黑色记忆,有像拉萨"3·14事件"、瓮安"6·28事件"、陇南"11·17事件"这样罕见的冲突场面,  相似文献   

11.
从"刁民"到人大代表,这是贵州省瓮安县青年葛启义四年间走过的道路。2008年6月28日,时年15岁的葛启义成为了"瓮安事件"的一个小主角,他拿着汽油瓶冲进瓮安县政府大楼,然后被逮捕。在此之前,他也是一个问题青年,没事游荡在街头,呼朋唤友,打架滋事。这无疑是典型的"刁民"形象。然而,今日的葛启义,却成为了瓮安县人大代表,是一名小型装饰公司的老板,开  相似文献   

12.
警民之间     
陆阳 《江淮法治》2008,(20):18-18
最近以来.尤其是在发生了贵州瓮安事件和上海闹北袭警事件后。媒体网络上关于中国警察素质的话题倍增.各方观点褒贬各异,针锋相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从来讲究眼见为实.讲究亲身经历.讲究实际结果。在老百姓的眼里,警察们身穿制服,执行的是国家法律,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应该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职业,是一个几乎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职业。也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13.
在贵州"瓮安事件"中被撤销一切职务的原县委书记王勤,前不久悄悄地"复出…履新",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一职;而在山西临汾"黑砖窑事件"中被撤职的原副区长段春霞,官运也颇亨通,没多久,上级领导竟然在凌晨开会,突击任命她为尧都区区长助理.还有些被"问贵"官员更因为是有关部门眼中的"人才",在语焉不详的一片混沌中,早就弹冠相庆了.有杀回老家来的"胡汉三",也有异地栖高枝的"凤凰",反正受烈火煎熬毕竟只是片刻,闹得好的,政治上的涅巢重生,倒反而使它的羽翼愈发漂亮了.难得的被"问责"因为常常会衍生无数"复出"的空间,这般温柔,怪不得不少被"问责"的官员当然不会产生后顾之忧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察》2010,(6):46-46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要紧密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实施。要在全省广泛开展《廉政准则》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理解和掌握《廉政准则》,推动全省上下关注《廉政准则》,知晓《廉政准则》的内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正确开展监督,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2008年,屡有大事发生. 这一年里,有大地震的天灾,有"毒奶粉"的人祸,有奥运会及圣火传递振奋民心,有瓮安事件、出租车罢运事件触动反思,有杨佳案、许霆案的公众舆论大张旗鼓,有思想领域的争鸣暗潮涌动.  相似文献   

16.
刘安平 《法制与社会》2010,(26):154-154
近年来,全国一系列涉法突发事件引起官民、警民严重冲突,贵州瓮安民众冲击政府打砸烧、杨佳一人杀6警、哈尔滨6警打一人、云南晋宁警方"躲猫猫"、邓玉娇怒杀公务员、佘祥林、赵作海错案、许霆改判案、嫌疑人喝开水死亡等一系列事件,考验着地方政府及各级政法干警的应变能力、应急能力和执行能力——所有这些都属于危机应急管理范畴。从这些涉法危机事件中,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媒体和民意的突出作用。媒体是体现民意的代表,它和政府政绩、政府美誉度以及国家形象紧密关联,尤其是在重大危机事件面前。媒体监督则既是民意的聚焦点,又是我们政法工作的最大压力和助力。  相似文献   

17.
从“刁民”到人大代表,这是贵州省瓮安县青年葛启义四年间走过的道路。2008年6月28日,时年15岁的葛启义成为了“瓮安事件”的一个小主角,他拿着汽油瓶冲进瓮安县政府大楼,然后被逮捕。在此之前,他也是一个问题青年,没事游荡在街头,呼朋唤友,打架滋事。这无疑是典型的“刁民”形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警察公共危机事件愈来愈多,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从上海“杨佳案”到贵州“瓮安事件”,从近期的“启东事件”到“平度征地案”,吸引了大众媒体的注意,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批评.公共关系危机对基层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使基层公安机关处于社会舆论的负面焦点,稍有处置不当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本文从基层公安机关层面探讨了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分析和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根源,从消解和避免两个不同的层面,探讨塔西佗陷阱出现后如何通过先期的工作和有效的对策去预防和化解危机,通过公安机关自身队伍建设和有效的机制改革远离“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监察》2012,(19):22-24
"不敢迟到早退,不敢干工作之外的事情,不敢在接待群众时冷漠推诿。""干实事的增多,无事生非的减少;服务意识增强,推诿扯皮的减少;学习积极性提高,忙于应酬的减少。"以民心为"准星","量"出作风的优劣,"称"出服务的质量。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广泛开展民主考评百名科长、社会评议基层站所、千家企业评窗口等活动,不断健全群众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制度,在加强基层干部日常管理、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长效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从"中层梗阻"到"天天赶考""事情不是不给你办,而是和你耍官腔、绕弯弯,你急他不急,不少科长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20.
黑丁  霜凌 《检察风云》2013,(13):21-23
"你脑袋让门挤了?"我们在数落一个人没脑子或者办傻事的时候,通常会这么恨铁不成钢地说。今天这话可以用在段振豪身上。2011年7月,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候选院士的地球物理学家段振豪,因身在美国的妻子在网上发帖,指称他包养小三并生下私生女等问题,得到段振豪辩解"因同情而捐精",引爆轰动全国的"捐精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