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提高中国司法素质和威信,只有重启司法职业化改革,让法院职能回归司法定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中国社会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当前,中国改革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中国社会尤其需要对改革的大是大非和总体方向形成共识,尤其是对现代文明所要求的民主、法治等原则形成基本共识。为了提炼和凝聚共识,本文提出司法职业化的改革主张。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黎慈 《桂海论丛》2011,27(5):103-107
以河南、陕西法院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法院为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创新司法审判模式,吸纳公民参与司法,接连引发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阵阵争议。司法职业化是实现司法独立的有效保障,理所当然应当是司法审判模式创新的主导方向。但司法职业化固有的一些弊端阻碍司法改革进程也不容忽视,公民对司法审判的有序参与则正好可以起到弥补作用。因此,改进公民参与模式,实现公民参与与司法职业化的辩证统一,应当成为中国司法审判模式创新乃至整个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司法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改革路径之争一直持续不断。尤其是在2009年司法改革进入“第三季”前后,学者关于司法职业化与大众化之争甚为激烈。我认为这场争论的焦点基本上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司法职业化虽然是改革前十年的共识,却一直停留于空喊口号。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3,(15):32-33
1.强化司法权威,为公正司法增强社会效应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实观“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我的建议是:1.推进法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法官是法院运行体制的最核心部分,是公正司法的最关键因素,法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司法公正。国家应严把法官的准入关,加大法官的培训力度,健全法官的考核机制,完善法官的职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法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复杂曲折历程催生了不同的理论框架。作为反映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过程的我国司法现代化转型,其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彰显司法"定纷止争、权利救济、制约公权、保障人权、维护公平、守卫正义、促进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功能。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转型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外发式、激进式改革思路的误导与司法权威缺失等困境。司法现代化转型既有当下现实的必要性,又有法治理论与实践上的正当性。我国司法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价值目标转型、职权模式转型、保障机制转型、人事管理机制职业化转型和司法应用技术手段革新。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司法改革刚刚起步,然而伴随着以职业化为目标的这次改革所产生的问题却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司法脱离现实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不认真反思及时加以解决甚至可能影响改革的进程。不过这些问题归根是我们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它们的解决也必须在改革中进行,并最终落脚到我国司法改革道路的反思上。针对我国司法改革的未来目标,司法职业化和精英化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也已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落实。  相似文献   

7.
李星星  杨贤娟 《传承》2009,(22):142-143
司法是我国解决纠纷的主要手段,司法法治也成为学界日益关心的话题,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可以得出司法民主化、司法主体职业化、司法人事和财政独立、司法审判权与裁判执行权相分离;建立司法监督体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司法是我国解决纠纷的主要手段,司法法治也成为学界日益关心的话题,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可以得出司法民主化、司法主体职业化、司法人事和财政独立、司法审判权与裁判执行权相分离;建立司法监督体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司法警官学院要加快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创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符合司法警官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的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的公正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力保护人民利益的社会根基。从社会公正视阈来看,要全面推进司法活动民主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程序的参与;要科学推进司法制度规范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结果的信任;要积极推进司法案件公正化,强化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信赖;要加快实施司法主体职业化,强化公众对司法主体的监督;要合力建构司法文化立体化,强化公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法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司法正义的基本要求 ,也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法官的职业化、专业化有利于辩论式审判方式和主审法官制的推行●法官职业化与专业化有利于防止司法腐败所谓法官的职业化是指法官不仅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责 ,而且更重要的是属于特别职位 ,以特殊的工作方式 ,实现特别的职能——法律裁判职能。法官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 ,依法行使国家的审判权 ,他从公正的、超然的国家职能第三人的位置 ,以高洁的品德、渊博的学识、清晰而理性的思维、明察善断的能力以及相当的独立性 ,并同…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公众司法参与模式对我国司法改革进程能否有效推进具有重大影响。司法职业改革进程中采取的是体制内、封闭型的公众司法参与模式,导致在司法职业化框架中进行的司法运作过程及结果选择难以得到公众的有效认同。当前我国司法改革进程陷于如下困境:因路径选择之惑无法实现司法理性与公众理性的有机衔接;因动力来源之惑伴随着司法权威不断被消解。在司法民主化改革中理性选择体制外、开放型的公众参与模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司法参与模式,才能真正化解司法改革进程面临的司法理性与公众理性脱节、司法权威不断被消解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论法官职业化是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林 《理论月刊》2003,(10):93-94,138
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公正”与“效率”,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保障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法官是司法活动的灵魂,实现司法改革目标必须有合格的法官作保障。法官职业化将对我国司法改革发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司法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掌握司法技术并具有独立司法人格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多年来,人们更多地关注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以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却很少有人关注司法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问题,以求司法效益的最大化.文章以基层法院为主要视角,从司法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着笔,分析我国司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使之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推动基层法官职业化建设,是克服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需求的应有之举。江阴市人民法院法官职业化改革通过优化审判资源、强化分类管理、出台制度文件和畅通监督渠道,审判质效指标不断优化。当前基层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不少,可从转变司法理念、提升司法能力,完善"去行政化"管理,健全履职保障机制等三方面着手,化解了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有利于实现公民的司法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其认识到司法的真实情况,体验到司法公正的客观实际,从而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中国的司法公开制度建立于清末法制改革以后,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制度继续被使用,改革开放以后它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径是,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借鉴世界法制文明的成果、创新制度设计和采取新措施、缩小各法院之间的差距。可以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能在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方面走出更为坚实的一步,也会因此而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顾娟 《民主与法制》2014,(17):35-37
2014年5月9日中午12点,正是饭点。在徐州市司法局会议室里,一场“《民主与法制》社走基层徐州行”的专访变成了该局局长刘宏方一场独特而精彩的演讲。在中国的政府架构设计中,司法行政是个弱势部门。但是,从刘宏方对徐州乃至中国司法行政现状的思考中,从他对徐州司法行政的未来设想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司法行政同样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何平 《人民论坛》2014,(10):129-131
我国现有的司法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存在着许多弊端,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提出从我国司法组织的民事审判制度及人事制度着手,把司法制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与全面法制社会构建相结合,融合国内需求与国外经验,全面培育现代司法理念,健全司法监督体制,加快我国司法职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黑小兵 《人民论坛》2013,(8):152-154
当前司法缺乏公信力的原因包括司法体制现状无法满足群众期待等多方面。司法公信力主要包括维护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既判力,提高法官作出权威性判断的能力等。提升司法公信力,要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要强化司法终局性,减少生效裁判的不稳定性;增强司法独立性,保障司法公正;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并不是一种逻辑过程,它含有很多的不合理和过失之处;无理和野蛮永远伴随着智慧与驯良。"在取得历史性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无法绕开司法权威的公信缺失、司法权力的配置缺陷和司法改革的发展方向等现实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来反思中国司法的"快速成长"是否健康、是否符合司法规律,以此促进司法病症的祛除。那么,怎么去反思中国特色的司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