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13,(9):58-59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距丽江市区仅27公里,下辖太安、海西、吉子、天红、汝南、红麦6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纳西、普米、彝等2211户9276人。境内土地辽阔、风景秀丽、资源富集,是丽江古城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滇西北著名的"马铃薯之乡"和云南省重要的种薯基地,是亚洲最大天文望远镜中科院高美古天文台所在地。特别是每年夏、秋季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洋芋花迎风招展,与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波光粼粼的拉市海遥相呼应,"到太安看花海"  相似文献   

2.
《创造》2014,(3):56-57
正太安乡位于玉龙县中部,距丽江市区仅27公里,下辖太安、海西、吉子、天红、汝南、红麦6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纳西、普米、彝等2211户9276人。境内土地辽阔、风景秀丽、资源富集,是丽江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滇西北著名的"马铃  相似文献   

3.
"热美蹉"是纳西族最为古老的一种原始习俗歌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流传在丽江境内的大东乡、鸣音乡、宝山乡、大具乡、奉科乡以及太安乡等地。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文明村位于丽江坝子东北角,全村60余户,约400余人,均为纳西族。据传承人和红亮(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正强长子)  相似文献   

4.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坐落在丽江城以北的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资源富集、历史悠久,是丽江纳西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古代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历史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悠久的历史底蕴,灿烂的民族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世人梦中的旅游胜地,成为蜚声中外的"纳西文化之都". 昔日繁华陷入发展困局 白沙兴于公元6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纳西先民进入丽江坝子最早的居住地和木氏土司的祖居地.隋末唐初,纳西束尤部落迁徙到丽江坝子,尤氏酋领叶古年在白沙岩脚,依山抱海的建了治所白沙岩脚寨,同时积极发展农牧兼营的生产方式,梳理白沙哥吉河的灌溉系统,促进了白沙农牧业的发展.从此,白沙逐渐成为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朝中叶,随着大研古城的逐渐兴盛,繁荣的白沙商贸集市景象逐渐淡去.  相似文献   

5.
在丽江,会友访朋,进入寻常百姓家,一碟紫红的红瓜子就端到了你的面前.户户如此,年年如此.与客聊,一边嗑着红瓜子,一边谈笑风生,一碟小红瓜子嗑完,至少需要一小时以上.小红瓜子嗑起来,声音清脆响亮,悦耳动听,越嗑越有味道,尤其受樱桃小嘴们的欢迎,是丽江独有的土特产.  相似文献   

6.
<正>2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随后,"低级红""高级黑"成为网上网下普遍热议的话题。其实,"低级红""高级黑"已经火了较长时间,并不算是近期出现的新词。不过,这类网络热词写入党的重磅文件却是第一次,直接回应政治建  相似文献   

7.
和仕勇 《创造》2007,(1):44-48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纳西先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近千年来以相濡以沫,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市井生活,以"常民生活空间"的完整性而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镇.自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古城因其秀美的自然资源、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城中极其丰富而又极具个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李卫英 《创造》2013,(8):60-61
近几年,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按照丽江市委、市政府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一体两翼"建设和宁蒗"旅文强县"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泸沽湖景区及景区内各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完善服务设施,开拓客源市场,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旅游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截止目前,全县有旅行社1家,旅游在公司1家,  相似文献   

9.
在丽江市委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罗杰指出:“丽江承载文化,文化成就丽江.面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红利期盼,我们要坚持把经济和文化结合起来,协同推进;要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市,促进文化大繁荣;要以打造“文化硅谷”为抓手,实现重点新突破.”正如罗杰书记所言,文化犹如丽江之灵魂,赋予丽江持久独特的魅力.丽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持久保持丽江旅游魅力的源动力.丽江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丽江的繁荣离不开文化,拉市镇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丽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为丽江这个古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陡然加剧,而这些归结点都集中在城市社会组织管理在空间上的最小单元——社区。老东巴祈福的诵念、纳西古乐的悠远、清晨温煦阳光里的鸟鸣、古城里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均讲述着遥远的故事……丽江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资源禀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漫步丽江古城,"小桥""流水"依然,"人家"却已不再。古  相似文献   

11.
说起上栗,人们也许首先想到的是烟花爆竹和煤窑。是的,昔日的上栗,主要以一"红"一"黑"为支柱产业,"红"即花炮,"黑"即煤炭,县内大小花炮、煤炭企业上千家,一直以来,上栗人都是以此为业。但事实上,上栗有的远不只是"红"与"黑",它还有风景秀丽的杨岐山,号称"地下艺术长廊"的孽龙洞,并且,上栗还是中共重要党史人物张国焘、中国著名音乐家喻宜萱的故乡,又号称"中国傩文化之乡"、  相似文献   

12.
"名录"制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制度与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已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也正在建立之中。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度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尚未成为社会各群体普遍的制度要求。在实践中,"名录"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申遗"甚至变成了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这种经济理性只有转变为文化自觉,名录制度才能真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朱红霞  唐雅舒 《创造》2009,(6):62-63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丽江的节能工作从某一个方面来说,代表的是云南和中国的节能行动,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6月15目,丽江市节能宣传周活动暨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灯)赠送仪式在丽江启动。此次活动,云南省节能办共向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黄山镇、华坪县通达乡的五个村赠送节能灯3100支、日光灯100支。参加丽江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的领导表示,只有大力推行节能工作,丽江的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清,山才会更绿,这座美丽的古城也才会更美,这也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欧阳坚 《创造》2004,(9):13-14
据旅游界有关权威机构分析,丽江目前已成为全国主要旅游热区和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一纳西东巴古籍文献,是世界自然遗产-一三江并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丽江较高等级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哥本"(壮语,"本哥"的意思)是田阳县洞靖乡的干部职工对民政、扶贫助理员农广本的尊称,不仅因为他在乡政府工作已有29年,更因为爱岗敬业的他一直得到大家的尊敬。洞靖乡"七分石头三分土",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全乡共有20个行政村32599人,其中贫困人口达13469人,民政工作繁杂而具体。面对如此面广的困难群众,"哥本"对每一件事情和每一项任务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2008年以来,"哥本"在上级民政部门  相似文献   

16.
<正>旅游的新方式:手道丽江2017年国庆节之际,作为丽江人的我,探访了隐藏在丽江古城五一街上的一家小店——"手道丽江"。这家店的特别之处是,它不仅卖东西,还是一家民族民间手工制品体验馆。体验馆,分五个展示区,分别有东巴造纸、纳西皮艺、钢笔画、老君山傈僳族文化体验馆和东巴陶艺。我这次来重点是了解和体验东巴造纸,这是国家级"非遗"  相似文献   

17.
陈眉江 《创造》2007,(10):44-45
"在中国,自然风景保护得最好的是九寨沟,人文环境保护得最好的是丽江."时匡对丽江的印象颇深:"据我了解,丽江、乃至云南在保护工作方面很早就做了很多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有几个建筑会议在云南召开,当时时匡在同云南同行交流中,就感到云南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已经是全国一流水平.这次参加这个会议,他感受到云南在保护和创新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日,河北省隆化县委、县政府组织了一次自下而上的人民群众评选"十佳人民公仆"活动。选票统计公布结果表明:10名入选者中有6名是县人大常委会表彰的模范县人大代表,代表候选人入选率为100%,其中乡、村领导干部各占3名。近几年来,隆化县人大常委会把开展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发挥代表在经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措施,相继在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了"为两个文明建设建功立业"的"七个一"活动,"献一计、出一力、富一方"的创优  相似文献   

19.
"半城半乡"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分布的真实写照,"半城半乡"的两栖化人口分布特征对乡村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对传统乡村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现阶段乡村振兴必须要正确把握"半城半乡"的发展现实,抓住"逆城镇化"发展机遇,补足土地制度与金融短板,趋利避害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秘境佤乡     
向宇  李学明 《传承》2008,(17):28-29
四季如春的昆明,悠久古韵的大理,风景如画的丽江,风情万种的西双版纳,神秘瑰丽的香格里拉构筑了世人对云南的印象。而"秘境佤乡"——"司岗里"为云南增添了一处令人神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