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国玲 《传承》2009,(10):74-75
传统文化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中的和谐文化思想极其丰富。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传统和谐文化是可以借鉴和吸收的重要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以"天下归仁"为核心,以修身成仁的身心和谐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精神、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谐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精神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金莉 《人民论坛》2013,(2):92-93
传统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和谐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当代经济的和谐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因而传统和谐文化的承继显得愈发重要。文章提出了通过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忠 《学习与实践》2007,(1):141-145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1.
"和谐"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它不仅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形态和丰富内涵。在我国古代的和谐理念中体现出人与人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我们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时,又应该注意辩证分析和正确拿来。  相似文献   

12.
季明 《学习与实践》2007,(1):123-128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议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忍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申。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3.
刘红梅 《传承》2008,(6):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建设是涉及各个国家、民族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和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文化和谐不仅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内容而且还为和谐世界的建设提供引导和支撑.在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21世纪里,文化冲突因素在对世界稳定起作用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长,建设和谐世界,文化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16.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的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本文从和谐的普遍性、差异性、包容性、互补性、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产生的文化根源和哲学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价值理念.因此,充分发挥和合文化的基础价值作用,对构建和谐的党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敏 《理论月刊》2008,(1):52-54
和谐世界理论蕴含精妙的中国文化意蕴.中国传统和合理念是和谐世界理论的文化基因;"协和万邦"思想是中国古人追求世界和谐的鲜明体现;和谐世界理论是中国文化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天人和谐文化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文化支撑和价值向导.实现天人和谐,必须准确把握天人和谐文化的内涵,明确天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从多方面推动天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秋波 《传承》2007,(5):56-57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谐文化需要建设,更要创新,同时要积极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为和谐世界提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