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联系实际分析了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并试图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通过原因的分析能号召全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存在诸多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青少年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作为新兴制造业城市的代表,东莞独特的经济结构和人口构成使其青少年犯罪在数量、主体、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东莞式"青少年犯罪既有着青少年自身原因,也有着家庭与学校教育缺位以及不良文化冲击的影响,更有着产业结构形成的外来人口盲目涌入而造成的城市不适应性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由中国关工委、司法部和中央综治办联合开展的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各项评审工作已结束。从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办公室获悉,合肥市第六十九中学荣获全国"零犯罪学校"光荣称号,江永柱校长获创建全国零犯罪学校先进个人,李传华、史彦等2人获创建全国零犯罪学校优秀辅导员,张树平等3名学生获创建全国零犯罪学校法律知识竞赛一等奖。如此辉煌成果来自他们持之以恒的学法、普法。"六五"普法以来,根据上级部门普法  相似文献   

4.
从青少年犯罪现象中抽象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宏观环境因素有利于发掘青少年犯罪的深层原因,从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治本之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合理的社会分化、唯西方语境下的自由主义思想、学校教育目标的异化、社会本身对暴力和权力的隐性崇拜以及互联网的发展都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犯罪起到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犯罪,社会更主要的工作不是"镇压",而是"治疗"。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目前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通过普及家长教育等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加强学校教育,改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严重形势入手,通过分析青少年犯罪与校园的关系来建议学校应当从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犯罪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增多,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以及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等都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网络犯罪除具有一般网络犯罪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为此,本文指出必须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环境、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应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以此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等方面来改善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环境,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王鑫  黎明  张帅 《法制与社会》2010,(23):296-296
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清楚的认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本文从青少年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的环境,探析了青少犯罪的基本成因。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少年犯罪违法问题日趋严峻,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探讨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原因,并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即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帮助犯罪的青少年实现社会化,远离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之一,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阴影。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以及青少年犯罪现象和特征出发,探寻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最后探讨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界定,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家庭防范、学校防范、社会防范、司法防范四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法制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彻底摒弃"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径,同时也为国家造就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本文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赵文婧 《法制与社会》2012,(34):288-290
作为当代中国犯罪比例最大的青少年犯罪是近年来所有犯罪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性质恶化速度极快、类型也有所增加、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不断升级,其趋势让人担心。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论述:简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现状以及趋势;简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最后,重点论述青少年犯罪的三种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庆云 《政法学刊》2004,21(5):18-20
当前,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立案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且日趋严重,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要积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作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筑起青少年“不想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要加强管理,严密防范,限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条件和机会,构筑青少年“不想犯罪”的第二道防线;要强化法律手段,打击和震慑犯罪,构筑青少年“不敢犯罪”的第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青少年网络犯罪为主题,结合犯罪学和法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界定青少年网络犯罪定义的基础上,从青少年的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个因素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针对这几方面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科学系统地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重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探求其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有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因素。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彭子玉 《法制与社会》2012,(33):107-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对社会秩序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生理、心理等个人原因以及家庭、学校、网络体制等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且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女性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个体外因素,并且从犯罪学的角度,指出对于女性青少年的犯罪的预防,既要看到预防的可能性,又不能不切实际。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政府、法律、家庭、学校以及女青少年自身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推动改革,传媒勾画未来——以互联网为新动力的大众传媒生发出对人的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许多青少年犯罪与媒体暴力、黄色传媒甚至犯罪新闻的报道都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认为我们应通过家庭督导、学校教育和社区预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大众传媒,同时提高媒介自身素养,传播优秀主流文化,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