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工会博览》2006,(24):39-39
现代的选美,各式各样,名称不一,可谓五光十色。殊不知中国古代也有不同的选美活动。有档案记录的,就算清代的选秀女活动了。秀女也就是美女。何谓美女,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看法。各个阶级也有不同的标准。既有唐肥燕瘦之美,也有“三寸金莲”之美,更有柔弱哀怜之美。而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  相似文献   

2.
余沐 《法制博览》2008,(9):46-49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鳌拜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对于这样一个在清初历事三朝(太宗、世祖、圣祖)、亦功亦罪的重要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黄艾禾 《法制博览》2008,(19):32-34
1644年的中国,正是明清交替。历史舞台上有三位主角:明朝皇帝朱由检、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或许还应加上一位,明朝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其实,还有一位主角一直为人们忽略:小小老鼠。  相似文献   

4.
盛丰 《法制博览》2009,(15):14-15
几乎就在圆明园动土兴建的同时,有一位清朝画家画了一幅《阿房宫图》。虽然画的是秦代的阿房官,可是看上去那些图画里的亭台楼阁却更像是当时圆明园和其它清代皇家园林里的建筑。“他是凭想像画出来的,根据恐怕就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所以它表现得高低错落,而很多宫殿的样子全是清朝的样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杨鸿勋说。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0,(4):76-77
翻开卷帙浩繁的清官医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大都死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过不了正月头。这一现象与北京严冬的气候条件有关,也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雪鸿 《法制博览》2011,(17):56-57
善耆是清朝最后一位肃亲王,可谓位高权重。但在世人眼中,熟知他的不外两件事:一是他有个女儿金璧辉,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特务川岛芳子:二是他主政期间,赦免了企图刺杀摄政王载沣的汪精卫。除此之外,对他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7.
您见过清朝的铜钱吗?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当一位饱经人生风霜的老人,在一位年轻人即将远行时送他这样一枚小钱时,年轻人不能理解其中含义。但当现实生活让他跌尽跟头,在开始体味人生的艰苦、深感生活难以驾驭之时,年轻人突然明白了老人送他这枚铜钱的道理,找到了生活中的光亮,原来老  相似文献   

8.
赵炎 《法制博览》2011,(1):70-71
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施反间计帮助罗刹公主“篡党夺权”的回目,忍不住就想笑。且不说韦小宝如何如何,毕竟这个小无赖是虚构出来的,单说他的主子们——满洲的那些开国将帅,行军打仗就片刻也离不开《三国演义》。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满洲人却不管这个教条.无论老少,都喜欢拜《三国演义》为老师,种种谋略。莫不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9.
王佐镇故事     
乔健 《工会博览》2014,(20):52-53
小时候随父母去河南,在信阳听人唱过豫剧的《王佐断臂》: 那苏武有气节可钦可敬, 真不愧人称赞汉朝英雄. 俺王佐同古人比轻比重, 惭愧虚度光阴这一生. 从那时起就记住了王佐这个名字.后来知道丰台有个王佐镇(以前叫过乡),不知怎么就把王佐镇的王佐和宋朝那个断臂诈降入金营的王佐连在了一起.直到前些天,才知道王佐镇的王指的是埋在那里的一位清朝泽公爷,清朝的泽公爷自然不姓王,至于佐字,则有辅助之意,王佐即为佐王,与宋朝的王佐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0.
慈禧太后(公元1836-1908年),满洲镶蓝旗人,叶赫那拉氏,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掌握朝廷大权的女性之一,她在同治、光绪年间垂帘听政,成为清末事实上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1.
陈再明 《法制博览》2008,(23):30-33
曾国藩是中兴名臣?还是名教卫道士?曾国藩凭他的赫赫威望,雄才大略,要取清帝而代,可以说唾手可得。何必在满洲人大难临头的时候,偏偏去做满清的孤臣孽子、中兴名臣?  相似文献   

12.
溥仪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但是关东军还是不放心,他们想要长久地掌控“满洲圈”的政权,实现他们“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就要有一个日本血统的“皇帝”来继承帝位。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21)
正中华书局2016年8月版何为"中国"?元朝、清朝不是中国的王朝吗?清帝国通过怎样的统治政策获得了奠定今日中国版图的疆域?在新的理论视角与新的理论框架的冲击下,中国史研究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葛兆光、徐文堪、汪荣祖、姚大力等20位中外知名学者,在本书中展开了精彩的论述与对话。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崇高的民族意识,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目睹中国在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下,腐败的清朝专制政府丧权辱国,残酷统治人民,他决心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积  相似文献   

15.
梅毅 《法制博览》2008,(11):3-8
衣冠发型比命重——江南人民的流血抗争 弘光小朝廷,腐朽昏庸,人心思变,所以,在清朝打击之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被一扫而亡。对这样一个腐败朝廷,江南人民内心并不留恋。此外,由于南京人民先前未与清朝打过交道,清军处处以令箭宣示“不杀人,不剃发,安民乐业”,所以普通百姓,都对清朝抱以厚望。  相似文献   

16.
文欢 《法制博览》2009,(21):6-7
清朝官吏有许多坏习气,其中之一就是摆官谱、讲官派。所谓官谱、官派.就是做官的排场、派头。民国时有位深知清代官吏此习的人评说道:“前清旧官僚习气最为可恨,当其末得志时,徒步而行,不以为苦;一登仕版,出入非肩舆不可,一若天生两足为无用者。不宁唯是,一切起居动作.均须依赖他人,甚至吃饭穿衣亦须奴婢相助。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的腐朽与民国初年的动荡政局,为西方列强在中国边疆兴风作浪提供了时机。1911年,外蒙古分裂派王公哲布尊丹巴等在沙俄支持下聚会于库伦,决定脱离中国,派遣代表团到圣彼得堡请求沙俄庇护。该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权统治。1912年2月15日,在沙俄策动下,哲布  相似文献   

18.
叶永烈 《工会博览》2013,(10):51-51
北京是我最常去的城市.今儿个在北京这里落脚,明儿个在北京那边住下,我几乎住遍北京的角角落落,体验过形形色色北京旅馆的不同风情. 说实在的,我并不太喜欢那些带星儿的、玻璃幕墙包裹起来的高楼宾馆,因为那样的宾馆千篇一律.北京的特色民居是四合院.我最喜欢住的是四合院宾馆.那是位于王府井东安市场附近的一家招待所.那里原本是"王府"--一位清朝王爷住的三进四合院,有假山,有长廊,却只有二十几间客房.  相似文献   

19.
张宏  张晨怡 《法制博览》2008,(15):22-26
霍元甲(1868—1910)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曾经让俄国大力士贝洛尼加登报认错,灰溜溜地取消“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称号,也曾经让英国大力士奥匹音慑于其威名,临阵不战而逃,还曾经带领弟子击败过十多个日本武士和柔道高手,其事迹在天津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而当年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以及电视剧《霍元甲》的公映,更是在海内外掀起一股霍元甲热潮。  相似文献   

20.
《法制博览》2010,(4):20-21
在时下的一些涉及到清朝格格婚后的私生活的影视作品中,那些年轻貌美、如花似玉的格格们与自己的驸马,也就是额驸,大都是过着卿卿我我、恩恩爱爱、你拥我包、极尽风流的令人艳羡的夫妻生活。但是,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天真烂漫的清朝格格们一旦结了婚,洞房花烛夜之后,便进入孤独寂寞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