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齐 《瞭望》1989,(Z1)
谢晋,对于中国电影界人来说,可谓风流人物。自1957年因执导《女篮五号》一举成名,他统领中国电影风骚不下30年,被海外影评家誉为“当今国际影坛上最有名望的中国人”。 现已66岁的谢晋,并没有因年  相似文献   

2.
虽然关于本届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等各项评奖结果早在几个月前已经公布,但由于中国电影第六届“金鸡奖”、第九届“百花奖”和广播电影电视部一九八五年度“优秀影片奖”、电视剧“飞天奖”的授奖活动联袂举行,加以授奖仪式由过去固定几个人颁奖改为由众多成绩卓著的作家、艺术家颁奖,致使一年一度的授奖大会更加隆重,受到影迷和影视界的热烈欢迎。 正象本届“金鸡奖”评委主席、授奖大会节目主持人、著名导演谢晋所说:“‘双奖’大会是我们艺术家自己的节日。邀请的颁奖者都是为中国电影事业作  相似文献   

3.
1989年,是影视合并后电视向电影提出挑战的一年。以自己悄悄积攒起来的实力和优势,电视同电影比肩甚至对电影构成新的“威胁”。有评论家指出:电视,这个电影的邻居“小字辈”,已忙过了刷房子、打家具的时候,而开始忙忙碌碌地与电影一样过日子了。以往那种“合并”中的龃龉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更多的电影名导演拍电视剧 过去的一年,电影导演尤其是知名导演纷纷拍起电视剧来。这里面原因固然复杂,但电影导演得有活干,得找饭吃是最基本的原因。包括谢晋在内,10余位  相似文献   

4.
谢晋的爱心     
一份寻人启事赫然刊于报上:“谢佳庆,男,33岁,痴呆并患癫痫病……如有发现请即打电话通知谢晋、徐大雯。” 命运偏偏捉弄他——中国最有成就的电影导演谢晋。他与大雯,非近亲结合,双方祖辈智慧超群,而他们的两个小儿阿三、阿四却都是低能儿? “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思念半是愁”。他终年浪迹于天涯海角,餐宿在拍摄现场;他多次昂首阔步登上世界影坛领奖台。艰辛也好,欢笑也罢,他都忘不了两个傻儿,时常时常地想起他们。真可谓“暗中  相似文献   

5.
宏图 《瞭望》1988,(42)
谢晋先生答日本《读卖新闻》香港支局记者原义明君问,有节对话值得玩味,摘引如下: “原:听说你前几年曾被中国年青一代的导演批评,他们认为你的电影手法已经落伍、过时了。这是真的吗?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6.
陈鹏 《瞭望》2008,(45)
谢晋带走了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眷恋和深思,也带走了沉甸甸的中国集体主义电影 在人们的痛惜和缅怀中,好酒的谢晋走得那么坚决,不惜带走影响几代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电影。谢晋当属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奇才,他的佳作至今仍让生于1930年~1970年代的人们津津乐道:单纯的《红色娘子军》、激昂的《女篮5号》、感人的《天云山传奇》、浪漫的《牧马人》、平实的《高山下的花环》、深沉的《芙蓉镇》,即使文革时期的《春苗》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2)
1934年摄制的《体育皇后》表现出"体育真精神"与电影新审美、1957年摄制的《女篮五号》以谢晋的家国叙事歌颂新中国体育,1981年摄制的《沙鸥》运用更加电影化的影像语言表现拼搏金牌。这三部中国体育电影印证和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电视体育报道提供了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只要对“文革”十年造成的文化断裂还有点记忆,面对上升时期(1976—1986)电影取得的成就,人们就不能不激动。十年摄制近千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新的发展水平的优秀之作,从不同侧面反映、表现了我们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一批光彩照人的银幕形象走进千百万观众的心灵。至于电影观念的进步、电影结构和电影语言的拓展、电影形态的丰富,不仅与那“百花凋残,万马齐喑”的十年不可同日而语,也是“文革”以前的年代所不能比拟的。今天电影艺术已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最近,上海《文汇报》和《中国电影时报》举办的“新时期十年电影奖”得到了电影界人士和广大读者、观众的广泛而热烈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个导演横跨三个时代,始终坚持自己迂回而曲折的艺术生涯,而且能够既受到大众又受到精英同时也得到时代的认可。在新中国电影史上,谢晋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08,(11):64-64
2008年10月26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去看谢晋最后一眼的人们有上万之众,可以用“壮观”来形容。  相似文献   

11.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上虞市委着力打造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廉洁犁的“五型”干部队伍,为全市推进“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干部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人们喜欢看电影,但许多人并不了解电影制作中的甘苦。春节期间,我到电影导演陈怀皑家里作客,他感慨地说:“现在拍电影太难了!”他指的主要是拍外景时一些单位和部门收费过高,多方刁难,唯钱是图。接着,他诉起苦来: “电影制作过程牵涉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需要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的支援。在资本主义国家,电影制作主要靠钱来打开门路,电影完全商品化了,而我们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程青 《瞭望》1998,(50)
过去的20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组报道选取艺术层面,从文学、美术、电影、电视及话剧等诸方面,回顾20年来的发展脉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贯彻“三不主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自由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部《焦裕禄》,震撼众人心。成千上万的观众为焦裕禄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官一世,造福一方”的精神所感动,情不自禁地洒下一片热泪。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爱戴,也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人民呼唤焦裕禄精神的回归。人民的愿望自然是美好的。然而,是否能够实现,笔者确有“杞忧”。应该说,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好的,或许他们没有焦裕禄那样典型,但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党教育出来的“焦裕禄精神”。可是,也有那么一些自诩为“公仆”的人,恐怕只是电影场上流点泪,散场后依然如故。譬如,某单位组织看《焦裕禄》,而这一天正好下小雨,银幕上焦裕  相似文献   

15.
云腾 《瞭望》2006,(21)
读贵刊第19期《“癌症女”告倒“土皇帝”》一文,胜过看《秋菊打官司》的电影。毕竟, 秋菊讨说法的村长既有法盲悲哀的一面,又有为群众热心办事的一面,而“癌症女”所告的“土皇帝”则是一个十足的恶魔,“长期‘霸占’当地农村基层政权,强取豪夺,寻衅滋事,欺压残害百姓,非法敛财,强占和侵占大量人民财物,大肆进行刑事、经济违法活动”,简直是无恶不作。  相似文献   

16.
电影《今天我休息》的主人公——马天民,作为一个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民警察,曾在六十年代传颂一时。今天,仍然有许许多多的“马天民”活跃在人民中间。比起二十多年前的“马天民”来,他们的身上更体现出新时期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 长春市东盛路派出所,可以说是一个“马天民”群体。  相似文献   

17.
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浙江省上虞市围绕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这一难点,探索实施以多元主体提名荐优、综合量化比选择优、差额提名考察定优为内容的副职提任人选提名任用“三优”工作法,规范副职提任人选推荐提名机制,扩大了干部工作民主,提高了提名任用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今天,要坚守中国电影的文化身份,我认为 有六方面内容,或者叫六条标志:一是文化方 向,二是文化追求,三是文化标志,四是文化范 示,五是文化管理,六是文化理想。这是中国电 影发展到今天的理论积淀。 坚守中国电影的文化身份,首先表现在方向 感上。中国电影的文化方向就是“二为”方向,即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核心是以爱国主 义为动力,凝聚民族力量,振兴中华。这是中国电 影文化身份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坚守这个方 向和走产业化道路并不矛盾。所谓产业化,核心的 一点是面向市场。坚守“二为”方向,市场就成为 中介,成为桥梁。这就是说,你创作、生产的影片必 须经过市场的检验,能在市场流通,“二为”方向 才算得到体现,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9.
几乎成了规律,每到第四季度,甚至最后一个月,往往“爆”出一部令人振奋的影片.今年也不例外.刚刚跨入12月,我们看到了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摄制的音乐传记故事片《冼星海》,一下子被这部影片所打动、所震撼.无论是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影片,还是作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影片,都是相当突出的;在今年已经完成的影片中,也当之无愧地排在前头.这部成功作品的得来,是我国电影艺术家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在今年年初提出抓电影创作和随后提出的多出精品的指示精神,勤于实践、顽强拼搏的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符合电影艺术规律和广大电影艺术家心愿的指导性方针.  相似文献   

20.
在“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城市”理念的指引下,找回治理的“人民性”成为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聚焦“找回治理的‘人民性’”这一核心议题,系统考察人民建议征集的发展历程、实践创新、价值共创与运行机理。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人民建议征集以“人民性”为根本价值目标,通过汇民智、集民情、惠民生和聚民利四大机制实现了公共价值共创;在实际运作中,人民建议征集以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治理工具的整体协同体现了治理的“人民性”,即通过政民双向互动的治理理念创新、高效联动的治理制度协同以及技术化和柔性化治理工具的融合运用,使人民建议征集成为彰显治理“人民性”的制度保障。人民建议征集研究为“人民城市”和“人民性”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解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