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20,(6)
正图片说明:湖南第一师范是一所治学严谨、师门昌盛、育才有方、人才辈出的学校。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这里求学、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达数年之久。在一师,杨昌济、徐特立等进步师长的教诲,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锻炼体魄和意志,坚持冷水浴、  相似文献   

2.
1915年秋,邓中夏由郴县中学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毛泽东的挚友蔡和森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考入湖南高师,与中夏同分在文科乙班。杨昌济先生其时正在湖南高师和省立一师兼教。中夏十分崇敬杨先生的学识、理想和为人,他和蔡和森常在星期天到杨先生家拜访、求教。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三人在杨昌济先生家相遇了。蔡和森指着毛泽东向邓中夏介绍说:“这位就是我的朋友,一师的毛润之君”,就这样,邓中夏与毛泽东相识了。其时毛泽东求友之心甚炽,曾作过一署名“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  相似文献   

3.
青年毛泽东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春四师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被编入一师本科第八班,至1918年6月毕业,他在一师共学习了五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当时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却汇集了一批有名的学者,是湖南一所著名的师范学校.青年毛泽东当时20-25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和当今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年龄大致相当.一师求学五年正是他辉煌人生的起点,在此求学期间,青年毛泽东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如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学贯中西的杨昌济先生、袁吉六、徐特立、黎锦熙、方佳夏、王季范等良师,同时结识了一批才俊如蔡和森、何叔衡、罗学赞、周世钊等.青年毛泽东在校期间不仅勤奋好学,博取众长,而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其读书生活多姿多彩.青年毛泽东这段求学生活,给当今大学生如何求学仍留有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的历史由来,还得从青年毛泽东说起。 1913年春,毛泽东考进长沙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秋,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成为杨开慧父亲、该校伦理学教师杨昌济的得意门生。毛泽东、蔡和森和同学们经常到杨昌济家登门求教或聚会。杨昌济和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都是湖南的知名学者,三家交往颇深,时相往来。因  相似文献   

5.
班松梅 《前线》2014,(12):125-125
<正>生于湖湘,燎原神州,光照千秋。岳麓山下的滔滔湘江,开启了一代伟人的宏大视野。1914年秋,毛泽东考入长沙的湖南一师,结识了杨昌济等名师,接触到《新青年》杂志和胡适、陈独秀的启蒙思想,并与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结为好友,从此点燃了一腔报国热情和革命情怀。1918年,从湖南一师毕业后,毛泽东循着杨昌济的足迹来到北京,得到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19年,乘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0,(7)
正李维汉,1896年6月2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高桥乡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考入湖南一师;1918年,和毛泽东、蔡和森一起成立新民学会;1919年10月赴法国留学,后去德国;1922年回国,经毛泽东、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陕甘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中央城工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等职。他在统战部部长岗位上13年,为统一战线事业做出了不  相似文献   

7.
茅文婷 《党建》2023,(3):67-68
<正>从妙高峰下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往西,过湘江,再步行一段,就到了岳麓山脚下一个叫刘家台子的地方。这条路青年毛泽东常走,因为租住在刘家台子的是他在湖南一师的同窗蔡和森一家。在这里,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追求进步的青年成立了新民学会,并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组建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如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者蔡畅所言:“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毛蔡寄庐流芳千载。”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06,(1):21-21
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认识是逐步明确与加深的。邓中夏、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1923年1月18日,蔡和森撰文,认为工人阶级“在中国社会上已成为一种新势力”,“是解救全中国人民之革命的真势力”。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确  相似文献   

9.
1918年8月15日,2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走出三湘大地,前往古老的都城北京.两个月之前,刚刚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收到原一师教师、现任北京大学哲学、伦理学教授的杨昌济先生的来信.在信中杨先生希望毛泽东进北京大学深造,号召湖南新民学会的成员赴京,参加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发起的、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宗旨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收到杨先生的信后,毛泽东与新民学会成员何叔衡、蔡和森等10余人,在一师附小陈赞周、萧子暲(即萧三)处开会.他们赞同杨先生的主张.一致认为新民学会成员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一师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母校,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驱,而且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和毛泽东的初心萌发地。这里走出了3位中共一大代表、6位湖南早期省委书记以及20多位革命先驱,为中国共产党和湖南省级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6,(2)
一、是毛泽东说的。二、李立三。三、指何叔衡、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四、指林伯果、吴玉幸、徐特立,谢觉钱、黄必武. 五、毛泽东与杨开慧、刘少奇与何宝珍、蔡和森与向誉予、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恩师和岳父杨昌济生前说过,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执教5年,弟子著录以千百计,但是赏识和器重的有3位,即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毛泽东与蔡和森的关系已人所共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与萧子升的关系却长期以来被罩上了一层迷雾。一些党史论著对此或有意回避,或语焉不详,而某些非法出版物为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又利用不实的传闻和史料,大肆渲染,对毛泽东与萧子  相似文献   

13.
1931年11月,蔡畅和李富春在中央特科护送下,离开上海党中央,通过秘密交通线,取道香港、广东汕头转闽西,在白区穿行20多天,来到了中央苏区。 蔡畅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见毛泽东。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一道创建新民学会,一起发起赴法勤工俭学。可如今,蔡和森被蒋介石密令杀害了。蔡畅见到哥哥的这位挚友,禁不住热泪如流。毛泽东已知蔡和森牺牲的消息,心情十分沉痛,拉着蔡畅的手说:“莫要难过,凡是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情,蔡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斩荆披棘的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革命烈士罗学瓒也曾在此上学,他是毛泽东的同班同学。他与毛泽东相交相携的真挚友谊也为他短暂一生增添了亮丽色彩。立志在匡时罗学瓒,号云熙、荣熙,1894年生于湖南湘潭县马家河镇。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与毛泽东成为校友。四师并入一师后,罗学瓒与毛泽东同分在第八班,两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同学。与大多数同学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1951年10月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1952年、1953年、1960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相继出版,全国掀起了学习、研究毛泽东著作的热潮,而学习、研究毛泽东著作的热潮也推动了中共党史学习、研究的深入。学习、研究中共党史与学习、研究毛泽东著作的相互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毛泽东著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以下简称"湖南一师旧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这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曾经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等一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成员,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的早期组织,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毛泽东同志青  相似文献   

17.
邹小维 《党史天地》2008,(12):55-56
红色青春励志偶像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热播后,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该剧将重大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用创新的青春偶像手法演绎出来.生动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代在长沙的求学成长经历与友情、爱情。毛泽东能成长为一代伟人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湖南长沙第一师范(以下简称一师)能培养出一大批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0,(8)
正王立庵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课老师。他对毛泽东的"偏科"现象给予了理解,并通过努力使毛泽东改变了对自然科学的看法。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并与其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知人善教的好老师1914年春,因一师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毛泽东到一师续读。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杨昌济、王立庵等人。王立庵是毛泽东的数  相似文献   

19.
陈宏 《新湘评论》2008,(5):38-40
2007年春夏,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吸引着亿万观众的目光;一段伟人求学的青春岁月,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激情与梦想。人们为毛泽东、蔡和森等热血青年求学励志、挥斥方道所折服,也为培育这群时代精英的神奇热土——湖南第一师范的独特教育所震撼。一师再次成为世人热议的焦点,向往的圣地。  相似文献   

20.
陈宏 《学习导报》2008,(5):38-40
2007年春夏,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吸引着亿万观众的目光;一段伟人求学的青春岁月,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激情与梦想。人们为毛泽东、蔡和森等热血青年求学励志、挥斥方道所折服,也为培育这群时代精英的神奇热土——湖南第一师范的独特教育所震撼。一师再次成为世人热议的焦点,向往的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