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重庆行政》2013,(6):I0023-I0026
黔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以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民俗文化、纳凉度假为主要依托,突出产业化、特色化,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业管理,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园区,建成了生态观光农业基地30余万亩,  相似文献   

2.
汪柯 《新重庆》2005,(3):20-22
现代旅游的内容和要求已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旅游的范围也在不断向新领域扩展和延伸。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地域农业与旅游业交叉产生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观光农业不仅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也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是现代农业中一项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绿色朝阳农业”。结合垫江县的实际,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将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兴交叉型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山区观光农业要充分发挥山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农业生产为根本,创立特色农业以吸引游客,并对旅游接待容量进行科学规划与严格控制,加强环境保护以及对旅游管理者、游客的环境教育、文化教育,以达到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观光农业的新发展:庄园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旅游,又称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活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的长足发展带动了农业资源的开发,作为旅游业和农业的交叉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观光农业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文化氛围,在农业经营的同时开展食、住、游、购、娱等多种经营,以满足游客需求。观光农业具有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随着农业旅游日渐蓬勃,其资源开发方式也向多样化和深度化发展。尤其在都市的边缘地区,产业化的高效农业以及高科技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乡村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中观光农业就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以具有"生态蔬菜之乡"美誉的凤鸣村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通过对乌江河畔的凤鸣村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特色、开发模式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在现有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模式的可行性及其开发策略进行探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14)
正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珠海市斗门生态农业园)突出休闲农业引领,推进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平台,积极打造粤港澳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未来,园区将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优化现代农业布局,抓好农业创新发展,加快三产融合步伐。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1,(1):57-57
<正>我市休闲观光农业虽然起步晚、基础条件薄弱,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休闲农业已覆盖12个农业区县,主要有农家乐、渔家乐、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庄等项目;休闲农业园区发展到320多个,其中已具一定规模的达到30多个;旅游特色村(点)达到  相似文献   

8.
曹伟 《重庆行政》2013,14(3):22-23,126,12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地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重庆市永川黄瓜山乡村旅游发展亦呈迅猛之势。凭借自然生态优势,黄瓜山的传统农业正逐步转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然而,如何有效利用资源,让黄瓜山乡村旅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彭水县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效益为重,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统筹推进"三区"(生态城市核心区、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扶贫重点区)农业协调发展。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采摘体验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持和规范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观光农业园、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正逐步趋向多元化.除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外已兼具生态维护、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近年来,观光农业悄然兴起,让秀美的田园风光展现景观魅力,必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甘露  王剑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1):105-108
贵州和云南同为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本文对贵州和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阐明了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及困难,并就此提出了发展贵州旅游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军  田克 《思想战线》2002,28(4):53-56
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 ,营造旅游产业软环境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旅游产业要靠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经营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的软环境来支撑。云南本着“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的原则 ,聘请世界旅游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从世界旅游发展的高度勾画出云南旅游业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3.
基诺山基诺族乡生态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在国家实施"桥头堡"战略的背景下,云南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所取得的优良成果。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中,力求选择一条适合云南少数民族发展的路径,推动中国边疆地区解决少数民族"三农"问题,带动整个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总结澄迈县金江镇万昌村"三个阶段"农业发展模式的变迁历程,并重点分析万昌村"公司+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探索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规律,推动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农村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16.
王军  宋斐 《中国发展》2013,(5):61-63
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休闲农业,适应农村经济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要求,符合广大居民对田园生活的渴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发展潜力巨大。该文从青岛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提出了青岛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怒江州虽然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但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民族历史文化所构成的特有人文景观,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可以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多渠道融资,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积极发展边贸旅游等手段,大力加快怒江州旅游业的发展,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8.
饶远  张云钢 《思想战线》2003,29(1):33-36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体育旅游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云南有着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这种资源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的良好配置 ,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条件与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约条件,发展旅游业是黔东南经济发展的钥匙.通过旅游这个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工业,也就是说"旅游搭台,产业唱戏",就会提高黔东南的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加速工业化进程,就会加快黔东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0.
施本植 《思想战线》2001,27(5):45-49
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必须走以开放促发展之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首先必须成为绿色贸易强省;发展绿色贸易,必须有效地应对日益兴起的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犹如一把双刃剑;绿色贸易的广泛兴起,对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云南经济外向度的扩大还将进一步增大;云南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有效应对,以确保绿色经济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